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观察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地质填图,配合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山地工程,航片和卫星图片的解译等

主要研究内容:

褶曲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纵深方向的变化,然后确定褶皱的演化过程、形成机制、和生成时代,以及对矿产的形成、分布和控制。

一 褶曲基本形式的确定

①地层新老和重复出露情况

根据:化石、岩性特征、岩层的原生构造、层面特征、次生小构造

②地形图的释读

坡向相背的两排单面山可能是背斜;坡向相向的两排单面山可能是向斜;之字形或者封闭的环形、椭圆形可能是褶曲在地貌上的反应。

③航片和卫星图片

根据标志层的特征、分布规律确定有无褶曲的基本形式等。

二 褶曲要素的测定:

为了查明褶曲的形态和类型必须进行系统的地质测量褶曲的核部、翼部、枢纽产状等。

对于小型褶曲可以在实地直接测量;

对于大型褶曲要把测量的结果绘成地质图根据岩层搂头和分布规律,岩层和枢纽产状的变化规律来确定。

三 褶曲类型的确定:

根据要素的测定结果,查找褶曲分类三角网或者褶曲分类表即可定出褶曲的类型

对于褶皱地区,每个褶皱都进行上述研究,然后再综合这些褶曲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特征,就能进一步确定区域内的褶皱类型。

四 褶曲深部变化研究:

随着深度的增加,岩石的厚度、力学性质、及所处的地质环境往往是有变化的,造成许多褶曲在地表和深部形态不同,有的褶曲在较浅部就会消失或者被另外的构造代替,有的褶曲却延伸的较深。

深部变化研究方法:

① 在地形被切割剧烈的地区,可以在地面不同的高程地段测量岩层产状,研究褶曲在不同高程的变化情况,借以推测在深部的形态

② 在岩层露头良好的地区,可以横穿褶曲的走向,测量从两翼到核部岩层的产状变化推测在深部的情况。如:两翼岩层倾角比较缓,靠近核部倾角大,表明深部可能变为转折端成尖楞状褶曲

③沿着褶曲的轴迹方向,系统地观测各个岩层地转折端形态和两翼产状,较新岩层的转折端形态和两翼产转反映浅部的形态,较老岩层的转折端形态和两翼产状反映褶曲在深部的形态。

④上述三种手段用于推测,需要验证。

五 叠加褶皱的研究

褶皱形成以后再次发生褶皱,使原来的褶皱受到改造,或在同一个区域内受到几个方向的构造应力的联合作用,造成一系列的褶曲形成有规律的排列,称之为叠加褶皱或者横跨褶皱。

叠加褶皱的形成受到故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反映了古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及其演化,因此可以从区域构造特征和褶皱的排列、组合规律入手分析区域经历的构造运动的次数和古构造应力场的状态。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六 褶皱形成时代的确定:

根据:地层间区域性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形成时间处在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与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之间。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七 表示褶皱的图件:

表示褶皱的常用地质图件有:

地质图、横剖面图、纵剖面图等;在煤田地质勘探中还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来表示褶皱构造。

1 地质图

①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或者地面比较平坦的地区,地形的起伏可以忽略不计。

②在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上,尤其使地形起伏显著的地区,要注意露头宽度和形状与地层厚度和产状的关系。

2 横剖面图

横剖面图 指垂直褶曲轴迹的铅直剖面图,对于水平褶曲来说,能直观、正确地反映它地空间形态,对于倾伏褶曲,两翼开阔程度和转折端有明显地改变。需要绘制正交剖面图。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3 纵剖面图:沿着轴迹切绘的铅直剖面

倾伏的往往是轴面的纵剖面图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4 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①水平褶曲表现为相同标高的等高线对称出现,呈直线且平行排列,如果两翼等高线的水平间距是呈对称相等的,即为直立水平褶曲,如果不是对称相等的,则为斜歪水平褶曲

②倾伏褶曲表现为两翼相同标高的等高线向转折端方向收敛,汇接成大致平行的曲线;如果相同标高的等高线都呈封闭的椭圆或浑圆,即为短轴褶曲、穹隆或者盆地构造

③倒转褶曲表现为两翼等高线全部或者部分地重叠在一起,是平行重叠或者交叉重叠。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褶皱的观察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褶皱   纵剖面   产状   地质图   等高线   剖面图   力场   岩层   标高   地层   两翼   测量   形态   规律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