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工业化崭露头角(下)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强势美国面面观:说不尽的华尔街:工业化崭露头角(下)

4-3-3 工业化崭露头角

(接上)尽管大批的美国人转进西部,纽约依然是整个国家金融和商业系统的中心。《路易斯维尔快报》(Louisville Courier)在1857年写道,“这个巨大的金融心脏(指纽约)的每一次跳动,从美国东北角的缅因州到佛罗里达州,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袤地区,都能感受得清清楚楚。”各州的银行为了方便它们的客户在纽约从事业务,都在纽约的银行存有一笔同业存款。这些资金在1840年只有八百万美元,到了1857 年已经高达五千万美元。几乎所有国外对于美国证券的投资都要通过纽约,纽约的商品经纪商则帮助国外进口商购买美国南方的棉花和西部的小麦。纽约的银行家和商品经纪商在美国南方和欧洲之间的棉花交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以至于当南北战争爆发以后,亲南方的纽约市长佛南多·伍德(Fernando Wood)企图把纽约市从北方联邦分裂出来。

华尔街反映了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即使是一些投资价值令人高度怀疑的矿业股票在场外市场的交易也非常活跃了。为使矿业股票交易规范化,很快就出现了矿业交易所(Mining Exchange)。从1851年到1853年,纽约市新组建了27家银行, 总资本是1600万美元,这些资本大部分是从华尔街上筹集到的。

1856年,整个华尔街一片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息。19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那段黑暗日子已完全被人们抛到脑后,大批涌到华尔街来淘金的新交易商对于那段历史更是一无所知。

美国《纽约先驱报》的创建者詹姆斯·戈登·贝纳特(James Gordon Bannett)在6月27号写道,“……政府腐败,公共诚信缺失,各种纸面富贵膨胀。人们疯狂地抢占西部的土地、城镇和城市。数以百万的美元,不管是赚来的还是借来的,都花在豪华的住宅和高档的家具上;为了一时的攀比,女暴发户把成千上万的钱花在丝绸、鞋带、钻石和所有昂贵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东西上,而这些只是当时太多罪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857年中期,在贪婪与繁荣共舞中,生产过剩悄然而临,美国经济已经显示出衰退的迹象了。“除了再来一场大崩溃,这一切还能以什么收场呢?”

此时加利福尼亚的黄金产量已经趋于平稳;曾经大大刺激美国出口的克里米亚战争和欧洲谷物的歉收也已经结束。一家波士顿报纸指出,”因为没有市场需求,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业处于痛苦挣扎的境地,六千架棉纺机只能闲置在那里。” 6月份的《纽约先驱报》写道:“我们的码头塞满了船只,大部分的船只都没有活干,有活干的船只所收取的费用也低得可怜。”

8月中旬,《纽约先驱报》写道:“市场上有大量的摇摇欲坠的、急欲抛出的股票,但找不到一个买家,看不到任何需求。”

在随后的工业革命进程中,这种现象在华尔街上不断地重复上演。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对未来机会玫瑰色的幻想引发人们盲目地投资于各种尚未开张的公司的证券,于是股价非理性飞涨,形成了大量金融泡沫。而当公司正式开张,进入运营阶段,面对现实的困境时,股价就崩溃了。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铁路业兴起时就是这样;到了20世纪20年代,投资者狂热买入航空公司的股票,而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过。当时投资者急迫地想参与到未来航空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去,他们疯狂抢购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Seaboard Air Lines)的股票,而这家公司实际上是一家铁路公司,根本不是航空公司。20世纪60年代,投资者蜂拥购买连锁公司股票,试图从当时尚未被麦当劳和肯德基开发的连锁店市场中获利,而事实上,此类公司在股票首次发行之后,没有几家能够成功。

1857年8月24号,俄亥俄人寿保险和信托公司(Ohio Life Insurance Trust Company,名字不像银行,但实际上是家银行)纽约分公司停止营业,宣布破产。大量的欺诈行为很快被揭露出来,该公司在辛辛那提的总部也很快宣布停止营业。股价在4天之内下跌了85%,储户在银行外面排成长队,希望能侥幸取回一点点原来的存款。当地的一家报纸引用了当时刚刚出版的《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operfield)中的话,写道:“他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有‘等待着奇迹出现’。” 到9 月份时,大批实力稍逊的银行走向破产。

这场危机带给纽约金融市场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一半的纽约经纪商,以及985名纽约商人破产了,留下了1.2亿的债务,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短命的矿业交易所也很快消失了,街边交易场所又变成了一座不见人影的“空城”。

紧接着,美国经历了它历史上最大的创痛——南北战争(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罕有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双方伤亡逾百万,耗资达150亿美元。这是一次解放奴隶的战争,也是解放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战争。如何满足这第一场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的巨额资金需求,是为战争胜败的关键。华尔街帮助北方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融资,支持它最终战胜了在财政方面陷入困境的南方政府。成功地引导北方政府走向胜利的华尔街,也在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经济需求和为战争发行的巨额国债的驱动下,重新走向了繁荣的牛市。

2011年10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华尔街   美国   经纪商   纽约   崭露头角   航空公司   船只   股价   矿业   强势   投资者   年代   战争   美元   银行   股票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