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近些年,俄罗斯五代机苏57的口碑,已经从“被误解的英雄”变成了“狗熊”,隐形性能不佳、机身结构存在问题、至今不敢开弹舱,满满的都是槽点。而其中的隐形,则是大家吐槽得最多的。这不怪外界,因为苏57的制造工艺确实太“战斗民族”了,这不,最近又曝光一张图片,让人大跌眼镜。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苏57又让人大跌眼镜了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苏57浑身的铆钉,像老式火车头一样充满了蒸汽朋克的味道。有一说一,即使是未来的六代机,也离不开铆钉,而且镜头凑近了拍这样的大特写,就是F22来了也会原形毕露,但作为一款号称具备隐身功能的五代机,对铆钉不进行任何处理,就这样大大咧咧地敞开着,“战斗民族”的脑回路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远看还不错

其实,这不是苏 57第一次露出了“底裤”。去年12月,网上就曾有照片显示一架苏57的机翼上,爆出了几根“青筋”。所谓的“青筋”,其实是苏57的线缆,一般来说,飞机的线缆应该布置在机身内部,最少也要埋在蒙皮下面,而苏57作为一款“五代机”,竟然如此漫不经心,大咧咧地从机翼外面走线,然后给它刷一层漆就完事了,突破了外界的认知。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左边机翼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右边机翼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一点都不圆润

另外,如果你钻到苏57的腹下,可以发现它的弹舱是前后串列的,但弹舱盖即使合拢,中间也会有留出一条大缝,之前有俄罗斯电视台就曾拍到这样的画面。据说这条缝是故意留的,就像有些飞机停在地面上会漏油一样,但这样的设计明显没有把隐身放在眼里,苏57所谓的隐身性能只是空谈。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弹舱的缝都合不拢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即使从这个角度,也能看出缝隙

而在更早的时候,外界还发现通过进气道口,能够直接看到苏57的发动机叶片,这就意味着正前方的雷达波也能够直接打在风扇叶片上,导致RCS值大增,据说苏57的正面隐身性能,甚至还不如歼10C和歼7II隐身技术验证机。虽然后来在服役版的苏57上,设置了一个挡板,专门挡住了风扇叶片,但仍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苏57原型机的进气道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量产机也就是那回事

如此种种,都在告诉外界,苏57的设计师,是不是对隐身有什么误解?实际上,还真的有误解,俄罗斯虽然是雷达隐身理论的发明者,但对隐身一直漫不经心,他们认为飞机隐身的重要性,远远低于机动性,而苏57正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但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俄罗斯的思路是错的,飞机的隐身远比看起来更为重要。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隐身远比看起来更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俄罗斯对飞机的隐身引起足够的重视,但落后的航空制造业也不允许他们做到。因为隐身是个系统大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机身、蒙皮的加工精度,而且还要有非常强大的电子工业,以及深厚的经验积累,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钱,都恰恰是俄罗斯所不具备的。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即使俄罗斯想隐身也做不到

苏联解体前,曾有许多先进的五代机设计,苏57只是其中不太出色的那个,它的面世,不是俄罗斯需要这款五代机,而是因为俄罗斯只能造这款五代机。对于这一点,连印度都看明白了,所以它在墨迹几年之后,果断停止了与俄罗斯在五代机上的合作,让苏57未来的命运变得更加不乐观。

苏57铆钉毕现,机身制造工艺如此粗糙,是不是对隐形有什么误解?

苏57连印度都忽悠不到,已经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铆钉   机身   误解   蒙皮   机翼   青筋   俄罗斯   印度   叶片   漫不经心   风扇   粗糙   线缆   外界   飞机   性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