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社会化是让儿童更加适应自身的文化,使自己的行为与同性别同伴的行为更加相似的过程。而人格发展正好相反,它要么保持、要么扩大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果说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被夸大了,人们可能会打着哈欠接受这个观点。但我的观点显然被视作异端邪说,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人格不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也不会对他们走出家门后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这个并不是说家长不重要,实际上,他们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了其他的角色。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我相信儿童需要在早期学习如何建立关系和遵守规则,习得一门语言也很重要。孩子仅仅有学业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人格方面来 完善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人格。

1教给孩子接人待物的习惯,好的习惯在哪里都受到欢迎的,我们不要小看一个习惯,或许会给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人生。

2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在综合能力方面更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教给孩子如何去生存。

3心态很重要,或许你会认为心态并不仅仅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是你要知道,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超常发挥,而我们真的需要让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

4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够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教给孩子如何去善待周围的人,遇到就是一种缘分,学会感恩和珍惜。

5让孩子学会坚强,或许孩子年龄还小,,但是在性格是却是在一点点的养成,所以我们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人格修养的起点。

6家长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成长,虽然说很多的事情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成长。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在儿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基因和同龄人起作用,而父母不起作用,由此提出的关于儿童和家长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对正统的社会科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该模式认为儿童是由一组条件反射和一个空白的大脑皮层构成,等待心地善良的父母对他进行编程和设置。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大可能的。像其他的生物一样,孩子是演化的产物,必须在适者生存的过程中努力拼搏,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下去。

我希望我能够让抚养孩子这件事变得容易一些,让家长压力小一点,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家长仍然沿用他们文化中约定俗成得令人忧心忡忡、劳动强度极大的教养方式。

首先,家长的生物利益和孩子的生物利益不一样,尽管孩子当时对家长的奖赏、惩罚、榜样、唠叨表示顺从,那是因为他们还小,除了顺从别无选择,但他们不会让自己的人格永久地因此受到影响。

再者,人类是群居物种。人类群体就像任何一种有机体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切有机体需要适应的因果结构。在群体中获得成功,意味着要得益于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享集体的成果;意味着弄清楚看起来是任意的、但被大家共同遵守的当地的行为规范(熟悉的例子有货币、靠道路的右边行驶等);意味着弄清楚看起来是任意的、但被大家共同遵守的当地的行为规范(熟悉的例子有货币、靠道路的右边行驶等);意味着努力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好处,而不是被其他人利用或支配。因为每一个群体都有着与其他群体相冲突的共同利益,因此,也意味着参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和对抗。

今天,孩子在群体中赢得或失去获得成功的能力,而在过去,关乎孩子在群体中能否生存下去。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卡路里和保护是有道理的,因为父母是唯一愿意提供食物和保护的人,但是他们需要从更重要的渠道获取信息,这些重要的渠道不是来自他们的父母。孩子要与同伴竞争在群体中而不是家里的地位,群体的游戏规则完全不一样。孩子与家长甚至发现他们可能处在相互竞争的群体中。当然,大自然没有把孩子设计为父母手中的面团。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孩子从小的教育是影响着自己以后的发展的,孩子的教育身系父母,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健全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孩子的人格是健全的,他们在生活中就会知道什么事情是正确的,什么事情是错误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人格   父母   孩子   有机体   什么事   行为规范   顺从   教养   群体   心态   利益   家长   习惯   竞争   生物   儿童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