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认知自我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更是一生的过程,情绪觉察又是认知自我的基石。我们希望能在孩子幼年时期,就打开认知自我这扇门,而不是到了30岁再重新回来去追问“我是谁”。

所以,好的教育,不是用今天的“丛林法则”与评价体系,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灵魂,而是从小给孩子种下自我觉察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去关注和接纳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以及擅长做什么。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听话的追随者和模仿者,而是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自主的、灵性的个体;好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你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鼓励他去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努力。

一、当一年级孩子开始思考“生与死”这件“大事”的时候

如果一开始孩子们认识生命的方式和过程就是美好的,这种美好会带给孩子爱和安全感。爱和安全感,会让孩子拥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坚定和勇敢。在爱和安全感里长大的孩子,会无所畏惧。

在孩子的低年级阶段(三年级之前),不建议家长使用科学、生物等方式跟孩子沟通。用童话的方式营造美好图景可以更好地呵护孩子心底深处对美好生命的期待、回应和对安全感的确认。我不认为这是在骗孩子,我也不认为这是“善意的谎言”。我们为保护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而营造的这个图景,就好像我们给他的温暖的家,也一如背着礼物的圣诞老人和会发金币的牙仙子。

二、淘气其实是一个“中性词”

“淘气”其实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汇。或许是背后潜藏的“难于管控”给成人造成了困扰,将其变成了贬义。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淘气”的时候,可能同时表达了一种对于多元状态的不接纳。

六七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正处在内心寻求力量感、成就感的阶段,其身体素质和语言能力与之同步的程度参差不齐。小“淘气”的表现即是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的外显现象,老师和同学们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接纳,可以与这样的小“淘气”互动。然而,“淘气”也是有底线的。一些小“淘气”恐怕会造成长远的大“麻烦”!这需要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把握尺度,及时干预,把住“淘气的底线”。而这些底线,正是生成另一部分孩子说出“停”的基石。

三、孩子爱磨蹭的七个真相

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只有在现实中不停平衡尺度的智慧的父母。

01、真相一:气急败坏只能让磨蹭更磨蹭

对于磨蹭,我们的原始本能就是“爆”,为什么爆?一方面这可能是我们从上一代自然习得的应对方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是镜子,经由孩子的磨蹭,我们看到了那个不想看到的磨蹭的自己,于是新愁勾旧恨,一触即爆。对于平时不怎么发脾气的家长,偶尔发个脾气,孩子大多是会乖乖合作的,这也是给平时情绪控制得当的爸妈的自然奖赏。但如果爆成套路,孩子们可是不会按套路出牌的。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02、真相二:心、脑、手,到底是谁不高兴?

未成年人,一直以来对于磨蹭最大的误解恐怕就是,磨蹭是孩子可以简单控制的选择。所谓磨蹭,就是某个人应该采取的行动迟迟不能进行。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做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全身统筹而来的结果,当一个行为迟迟无法完成时,我们就要看看,心、脑、手三个方面,到底卡在了哪一步?

所谓心,就是动机和意愿。脑,就是理解和认知。手,就是技巧和能力。一个孩子,对于一件自己根本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拖延,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带来的情绪影响到了这个行动,这就是在心的方面被卡住了。

03、真相三:我的blue(蓝)我自己要懂

“心”这个层面触及的情绪问题,可能是磨蹭中最复杂的问题,也是最难三言两语说明白的问题。在一次与小月校长的角色扮演中,我说:“如果一个孩子说他有点red(红),我会安慰他,请他深呼吸。”小月校长说:“那我今天有点blue。”我马上听懂了这句求安慰的“黑话”,给了校长一个拥抱。

孩子们就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处理问题的。这比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要多花费一些时间,然而对于在一生中都要面对自己与他人情绪的人类而言,这样的养育方法是在帮孩子珍惜生命。在孩子学习描述情绪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孩子认知到,情绪没有好坏,每一种情绪都是人类自然的情感反应和表达,他们不会为红色和蓝色的心情羞愧或焦虑,因为每一个侧面的自我都应该被接纳。

04、真相四:拖拉一点也无妨

面对“先写作业还是先玩儿”的千古难题,如果翻译成“作业和愉快哪个更重要”,是不是就比较容易做决定了?试着和孩子讨论出一个双方都舒服的方案,效果可能比自上而下的“法治”更好。而对于那些愿意先做完作业再玩儿的孩子的爸妈,你们值得被恭喜。没有哪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恒定的,只有对当时当地那个家庭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05、真相五:化整为零

当我们的孩子面对很难的任务时,要么把可怕的庞然任务分解成一只又一只鸟来攻克,要么把任务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时间来解决。比如全神贯注工作20~30分钟,然后休息,接着再来下一个20~30分钟。集中精力高质量使用时间的经历对于孩子而言,比叼着铅笔头坐在桌前游离一个晚上有成就感多了。

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

06、真相六:别用嘴巴铸就一个磨蹭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会长成我们口中的孩子”,千万别小看了贴标签的强大力量,别总抱怨孩子磨蹭,甚至想也别想。孩子会向你认为的方向发展,如果天天把磨蹭的评价挂在嘴边,就会塑造出一个磨蹭的孩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和反复训练,量的积累会达成质的飞跃,而这个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所以要耐心再耐心。

07、真相七:期待一个不磨蹭的孩子,先成为一个有执行力的家长

所有养育孩子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到我们自身,别再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气急败坏地难为孩子了。作为父母,“做孩子生命中的榜样”是成长的礼物和机会。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观察孩子,与孩子沟通,适时地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脚手架支撑他们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给自己和孩子都多点耐心,耐心地等他们成长,耐心地让自己改变。没有一成不变的解决方案,只有在现实中不停平衡尺度的智慧的父母。愿我们借孩子这个天赐的礼物,修炼自身的智慧。

我是幸福孕孕,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有爱有思想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知识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沟通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作业   小月   图景   尺度   淘气   底线   认知   安全感   校长   真相   情绪   美好   解决方案   孩子   时间   地方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