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连电也没有的国家?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实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南方多地就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但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而居民用户的家庭日常用电基本未受影响。可近期东北地区受限电影响的范围却超出了工商业用电的范畴,波及到了城市正常运行和居民日常用电。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突然之间电就不够用了呢?


事实上当前火电仍占据我国电力大半壁江山:在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下游供电价格上调空间受限的背景下火电企业发电意愿低迷直接导致了电力紧缺。这是此次东北地区出现电力缺口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天气导致风电骤减、新能源发电出力不够等原因使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为防止全电网崩溃就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


拉闸限电现象的出现事出有因——既不可避免,也可以理解。不过这种事先无预报的拉闸限电客观上确实给当地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有的地方红绿灯断电导致交通拥堵、有的居民家中停电停水停网乱作一团、有的商铺点蜡烛营业、有的人被困在电梯里长时间出不来......人民日报、环球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针对于此纷纷发文表示:拉闸限电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受限。


9月26日辽宁、吉林两省均召开会议对电力保障工作进行安排并提出要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27日国家电网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回应称:将综合施策、多措施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由此可见相关部门正在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缓解电力紧张局面。


在我们如今的生活状态下停电无疑会造成诸多不便:我们没法乘坐电梯上下楼了,我们没法使用电视、电脑、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了,我们一到晚上就没办法再继续工作、学习、娱乐了......然而如果时光倒流到二三十年前拉闸限电其实曾是一种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早在晚清民国时期我国部分地区就已实现通电。中国土地上诞生的第一座发电厂是英国人于1882年在上海租界建成的。


这年7月26日这座电厂建成投产。这一天也就因此被确定为我国的电网日。一开始清政府对电网的建设是存在抵触心理的:当时朝中的保守派官员认为电网、铁路这些工程会破坏风水阻断龙脉。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完全由本国人集资成立的民族电业公司。1906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座发电厂建成投产。这座发电厂全年的发电量为7000千瓦。


到了1920年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景山增设电厂,从而使年发电量增加到1.7万千瓦。此后又有几家发电厂陆续开张,而随着发电量的增加也使北京城用电的家庭变得越来越多。尽管用电的家庭越来越多了,然而直到1929年北京城一共只有21116户家庭用上了电,而这仅仅只占当时北京户籍总数的7.8%。连大城市北京尚且如此,那么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实是不可能用上电的。


1936年中国才出现万伏以上的高压输电线出现。 当时的电站集中开设在南京、杭州、上海、西安、武汉、桂林等大城市,而且即使在这些大城市发电也是要优先供应学校、医院、机关、商铺以及娱乐场所的。即使在这些大城市用电的家庭数量也相当优先,而当时广大的农村地区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电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是当时的人所期盼的梦想。


直到80年代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是点煤油灯的,事实上直到90年代我们才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城乡的电网、自来水、电话线,从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水、通电视电话信号的目标。即使在90年代覆盖全国的电网基本建成后也只是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电的目标,然而电量不足导致停电在90年代几乎成为一部分地区的常态化现象。当时有些地区为满足工业用电而实行拉闸限电的措施一度曾是常态。


直到进入21世纪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才逐渐告别了拉闸限电。当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逐渐告别拉闸限电时世界上其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用不上电的。2017年曾有人统计过世界各国用不上电的人口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印度大约有9900万人用不上电,排在第二位的尼日利亚大约有8700万人用不上电,第三名的刚果用不上电的人口有6600多万,巴基斯坦用不上电的人口紧随其后排在第四位。


用不上电的人口数量排在第五到第十位的国家依次是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莫桑比克、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我们的邻国缅甸和朝鲜用不上电的人口数量也排在前20名以内。当然这个数据是2017年的统计:当时全球70多亿人口中大约有8.4亿人还没能用上电。近两年具体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缺电现象最突出的往往是那些贫穷动荡的国家。


在非洲除了埃及、南非等几个相对较为富裕的国家之外大多数非洲国家依然存在缺电现象。要知道很多非洲国家迄今为止仍饱受饥饿、瘟疫、内战的困扰:既然在这些国家连吃饭这种基本生活需求尚无法得到满足,那么用电在这些国家就更是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即使是一些非洲国家的首都这样的大城市停电也几乎是一种常态化现象,至于农村以及一些部落地区可能至今尚未通电。


缺电在非洲尽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可非洲各国的缺电严重程度当然也不是完全一样的。缺电现象最严重的国家可能莫过于2011年才独立建国的南苏丹。上文提到的印度有9900万人还没用上电。印度在用不上电的人口绝对值上是无出其右的。然而印度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事实上印度缺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并不是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最严重的。


按照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南苏丹的通电率仅为6.7%。换句话说这个国家93.3%的人还没能用上电。2019年南苏丹的人均年耗电量仅为44度。南苏丹在2011年独立以前是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当时苏丹被联合国列为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和全世界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由此可见南苏丹在独立前的经济基础很差,而南苏丹独立后又陷入了长达4年的内战之中。


直到2015年南苏丹冲突各方才实现了停火。内战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2020年南苏丹的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全球排名倒数第二)。南苏丹大部分人口都要靠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粮食才能生存。如果从人均GDP上看可以说南苏丹就是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倒数第二穷的。不过全世界最穷的布隆迪倒是有11.1%的通电率(高于南苏丹的通电率4.4个百分点)。




缅甸 50%的人口用不上电,可中国的男人却喜欢到缅甸去,这是为什么呢?

据近几年的数据,全世界目前所有的国家都能用上电,只是用电的普及率多少而已,像非洲的一些部落,他们就用不上电了。




有人做了这样的一个统计,目前全球各国还用不上电的人口排行榜,也就是说,哪个国家无电人口的排行榜。排在第一位的是印度,大概有9900万人还用不上电,第2位的是非洲的尼日利亚,大概有8700万,第三名的是刚果,无电人口占6600多万,我们的巴铁排在第4位,接下来是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莫桑比克、孟加拉国、马达加斯加,这些国家排在第5到第10位。亚洲的缅甸和朝鲜也分别排在20名之内。

这个数字是2017年底统计,也就是说,2017年,全球还没有用上电的人口有8.4亿。

那么,那些没有用上电的国家的老百姓,他们又是怎么过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亚洲的缅甸,以这个例子,举一反三。

一个报社的记者,在5月初去缅甸仰光,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按理说,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电量的供应应该是很充足,但是这位记者到了仰光的敏奈区缇丹第四路,第一天晚上就断电了。

要知道,5月份是缅甸最热的月份,没有电,周围一片漆黑,怎么睡啊?没有空调,那么闷热的天,漫漫长夜,何以度过?

在缅甸的大城市里,说断电就断电,二话不说,一句商量的话也没有。




怎么来应付这种经常断电的情况?仰光一个学校的校长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买了一台柴油发电机,这样就可以保证老师在上课时能够正常供电。因为以前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断电,那就很麻烦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但这个办法的前提是,教学成本增加了,所以在学生放假后,校长说,这个柴油发电机就不敢用了。

当然,这种情况是4年前的事情。

缅甸人口是5200万,但居住在农村的高达70%,据了解,缅甸目前全国的通电率是50%,他们计划在10年后,也就是2030年,实现全国通电。




那么,没有用上电的缅甸老百姓又是怎么生活呢?

这让我想起了70年代的农村,那时候,坐标是广东东部,没有电灯,一到傍晚时分,整个村子里漆黑一片。

家里点的是煤油灯或蜡烛, 灯光暗淡。所以很多孩子在家里呆不住了,除非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孩子们就到外面去玩耍、嬉戏。九点左右就回家了。

冬天还好,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吃完饭之后,没有到外面去玩耍,早早就钻进被子里,煤油灯也大概在8点多就熄灭了。可夏天就不一样了,天气那么闷热,没有电,怎么睡啊?如果是现在,那可怎么办?

可我记得,那时夏天睡觉倒也没什么。经常是睡在地板上,尽管蚊子很多,但一倒下去,一觉到天亮。

有时父母不同意,就只好钻进蚊帐里,只能睡床上,往往是浑身大汗,可依然睡得很香甜啊!如果换成现在,当夏天习惯了风扇和空调后,没有电,又怎能睡得着呢?




没有用上电,或上是供电不正常,经常断电的缅甸农村又怎么生活呢?

夏天时,工作的人们下班回家,口渴难耐,想喝瓶冻水,却被告知,断电一天了,没有冰冻了。至于老冰棍,应该没有人敢卖了,一天老断电,一断电就一天,老冰棍都融化了,再冰冻起来,都不成冰棍的模样了。

更郁闷的是,用电饭锅煮饭时,还有电呢。等到自己饿得肚子叽哩咕噜叫,想吃饭时,一看,完了,刚才有段时间断电了,没来得及重新按开关,米还凉快啊!

这还是有电的地方,当然在缅甸的城镇也有这种情况,不仅只是在农村。




那些到现在还没用上电的村庄,生活就比较麻烦了。据了解,缅甸还有一半人口,他们做饭炒菜仍然用柴火。

当然如果一直都生活在没有电的村庄里,也许就不会觉得什么,但是,如果村庄里的孩子,在外面读大学或工作,已经习惯了外面明亮有电的日子,他们回到村庄里,也许就适应不了,特别是手机怎么办?如何充电呢?

虽然没有接上国家电网的缅甸农村,但也有一部分农村里有民营的电力供应,只是民营电力的电费比较高。还有一些比较富裕的村民,他们也可以买发电机自己发电。就像我们七八十年代那样,村里虽然没用上电,让仍然可以看录像。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村民就看中了这个商机,购买发电机和电视机,发电放映录像,收取一点费用,利润还是有的。

所以在缅甸农村,也应该有这种情况。




没有电的老缅甸农村,他们的手机又怎么充电呢?

其实,缅甸那些没有用上电的农村,他们手机的充电方式也不少。

1.首先不排除商家看到了这个好生意,专门做起了这一桩生意。

2.他们可以购买充电宝,至于充电宝又怎么充电呢?他们可以到城镇去充电,顺便也把手机充满,那么这样的话,手机电量如何节省着用,半个月以上应该能够基本满足吧。




3.可以用发电机充电。

4.可以使用蓄电池来充电,这个可能就更加方便实用,毕竟蓄电池,很多农村家庭都买得起,但是发电机就不一样了。

缅甸为什么还有这么家庭用不上电呢?

如果说是非洲的一些部落或者是贫困地区用不上电,那么大家也许可以理解。但是缅甸属于东南亚,本来应该不至于这么落后吧。




从地理位置来说,缅甸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差;缅甸的资源很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像玉石,石油等;从旅游资源来说,缅甸风光秀丽,旅游业也一直在发展;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缅甸还是“亚洲的粮仓”,小麦、稻谷、棉花、甘蔗等种植及产量都很大,还出口呢。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一个国家,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用不上电呢?缅甸的无电村庄数量仍然至今还有43000多个,这是2020年统计的数据。

首先,他们的国家的主业是农业,而旅游也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经济也不壮大,所以无法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电力设施的建设。

其次是缅甸处在贫困的人口数量还很多。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用得上电力呢?据说缅甸在2018年,他们国家有1/4的人,一天的生活费不足8元人民币。8块钱一天怎么生活呢?




再次,本来都说缅甸的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等,但可能开发方面,技术还达不到,资金无法到位。尽管资源丰富,但开发不出来,就无法变现,那么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就没办法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最后,据说目前缅甸的电价总体不高,而农村相比城镇,相对就高了一点。现在有很多外资进驻缅甸开发电力,他们都希望把开发出来的电力,卖给缅甸电力部,缅甸因为售给老百姓的电力价格不高,民用电1度35缅币,最高1度为50缅币(折合约0.25元),商业用电1度75缅币,最高1度150缅币,所以每年都亏损,每年亏损达3330亿缅币左右,折合约16亿元。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用电情况

缅甸缺电只是一个典型而已,在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国家都缺电或者出现供电不正常、经常断电等情况。而缺电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特别是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除埃及、南非之外,非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还包括非洲一些城市,现在仍然还缺电。至于非洲的农村以及一些部落缺电就更加严重了,即使有电,也是极度紧张。像坦桑尼亚,确定就很严重了。5000万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及边远地区就占据三分之二,据说只有1/10的家庭可以用上电力。




至于乍得、刚果、南苏丹等国家,电力都成了这些国家老百姓的奢侈品,这在我们中国是不可想象。缺电缺得特别严重,断电的事情就不用再说了。在乍得偏远的省份,只有当地的酋长办公室才能保证正常供电。




南苏丹用电人口只有4.5%,而其他的像布隆迪、乍得、利比里亚,他们的用电人口也是10%以内。

写在最后: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完全用不上电力。但是有很多国家,他们有很多家庭还用不上电力。

套用我们的一句俗语:有了电,真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

我们是幸福的,电力在非洲一些国家,亚洲的缅甸农村是一件奢侈品,但我们却可以充足地用。

我们还是得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还有不少人,他们仍生活在没电的村庄里,过着没有电的日子。

相比之下,我们要懂得珍惜,节约用电!




完全无电的国家没有,但有一个国家93%以上的人口用不上电,人均年耗电量只有44度,那就是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南苏丹的通电率仅为6.7%,人均年耗电量仅为44度。南苏丹人口1120万,也就是还有超过1千万人无法享受到电力,只能劈柴烧火做饭。人均耗电量只有44度,这点电够干啥啊。所以,南苏丹基本处于无电社会,是最原始落后的国家。

南苏丹是最年轻的国家,2011年才从苏丹里脱离出来,在很多地图上都未更新。独立之后又开始打内战,一直到2020年才停火,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大部分人口靠着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粮食生存。

南苏丹极其贫穷,2020年人均GDP不到300美元,全球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布隆迪。但世界最穷的布隆迪,通电率有11.1%,比南苏丹要高。

南苏丹刚独立时,只有1%的人口能够连接到电网,其余的人口只能烧木柴。那些能够连接到电网的家庭也因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当,只能享受到非常有限的电力。

2013年12月,非洲开发银行宣布向南苏丹提供2600万美元的援助,以扩大该国的配电网,但局势长期混乱致使计划破产。

通电率低于30%的国家还有:乍得、布隆迪、马拉维、中非、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刚果(金)、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全都是非洲穷国。撒哈拉以南非洲整体通电率只有47%。

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无电人口仍有8.4亿,印度最多,达到9900万,尼日利亚次之,达到8700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布隆迪   乍得   莫桑比克   刚果   缅甸   国家   非洲   印度   电网   缺电   人口   电力   农村   家庭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