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隆升”的神话

西藏地区(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的造山作用可以追溯到大约 2 亿年前,远早于印度的到来,是早期冈瓦纳构造块碰撞的产物,产生了一系列山脉和山谷。审查发现,由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而整体上升的大面积低地势西藏的概念是错误的,是建模过于简单化的产物。

以前对过去地表高度的稳定同位素和基于化石的估计常常相互矛盾。同位素倾向于记录山峰的高度,而化石则更能表明沉积物在谷底的堆积位置。同位素对高地的偏向意味着甚至山谷在边界山脉的高度处也显示为高地,因此显示为升高的高原,这一结果得到了同位素启用气候模型的证实。通过结合已过时的多种古高度测量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地形。

印度到达之前形成的复杂地形和地壳增厚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不仅是由于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而且这对地壳缩短的数量和大小具有重要意义。碰撞前的“大印度”。

“青藏高原隆升”的神话

西藏是由一系列冈瓦纳构造块(地体)在大约 2 亿年的时间里与欧亚大陆相撞而形成的。

以前的工作指出,西藏东部和横断山脉在中新世隆起,但最近对关键地点的放射性测量显示,该地区在高原形成和喜马拉雅山上升之前就升高了。始新世的隆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在 5200 万年前开始的西藏部分地区的挤压,并延伸到渐新世早期,中新世通过河流排水系统的扩张进行景观解剖(取决于年代正确)随着季风加强。

喜马拉雅山在始新世开始上升,但仅在中新世中期之后在西藏南部形成了 4-5 公里高“墙”的原有冈底斯山脉的顶峰。冈底斯以北,沿着唐古拉山脉以南的班公-怒江缝合带,直到新近纪早期(约 2300 万年前),一个古老的东西向排列的深大中央山谷一直存在,后来在历史上是内干的。许多化石发现表明,这个山谷的湖边亚热带植被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保持在海拔 2.3 公里以下,谷底仅在新近纪上升,通过来自印度的持续构造压缩和沉积物充填形成了今天的平坦高原。

地质学中的“隆起”与岩石的隆起和抵抗重力的作用有关,因此沉积物对盆地的填充有助于形成低地势表面意味着西藏从未“隆起”为高原,也不是上升完全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   欧亚大陆   青藏高原   山脉   沉积物   同位素   地壳   印度   西藏   高地   化石   山谷   高原   高度   年前   神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