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轻信网上的阴谋论?救赎之道还在科技


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轻信网上的阴谋论?救赎之道还在科技

许多人的基础科学知识存在漏洞,这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如今,科学日益受到尊重,遗憾的是,它也面临着虚假信息的激烈竞争。


七成美国人认为科学的好处大于坏处,九成认为科学技术将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机会。科学家在理解宇宙和生物学机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计算方面的进展令科学的各领域都能受益。


而另一方面,人们又被不断增长的虚假信息和伪科学所包围。以气候变化为例,科学家们几乎完全赞同人类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公众不同意这个结论。


在研究和推广科学素养的30年里,我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成年人在其基础科学知识上有巨大的漏洞,容易轻信毫无依据的迷信和信仰,这令人不安。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让人们更容易在线识别伪科学。为此,我位于亚利桑那大学的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伪科学探测器,我们计划将其作为网络浏览器的扩展程序和智能手机app免费发布。


美国人对伪科学有一种偏爱


美国人当中有不少相信迷信和超自然信仰。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的社会学家进行的一项年度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相信幽灵和亚特兰蒂斯等古文明的存在,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外星人过去或现在曾到过地球。超过75%的人有多重超自然信仰。调查显示,这些数字近年来有所增加。


对占星术的普遍信仰令天文学家抱怨不已。通过报刊杂志,占星术在流行文化中早已有了一席之地,但如今它仍在快速发展。即使在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群中,这种信仰也很强烈。我对大学本科生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占星术非常或“有几分”科学,只有一半的科学专业学生认为它一点也不科学。


意大利锡拉库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的社会学家艾伦·马祖尔(Allan Mazur)深入研究了非理性信仰体系的本质、文化根源及其政治影响。显然,阴谋论对可能证明其为假的证据或数据是抵制的。


有些阴谋论还很有趣。“地平学说”的拥趸们把时钟往回拨了两千年。过去五年里,由于社交媒体网红和八卦网站的回音室效应,人们对这个怪诞理论的兴趣激增。与否认气候变化一样,许多人是通过YouTube视频得出这一结论的。


然而,伪科学的后果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健康和气候变化问题上,虚假信息可能事关生死。在过去90天时间里,人们对含有新型冠状病毒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网站帖子的点赞、分享和评论,是他们对来自疾病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息的点赞、分享和评论数量的142倍。


打击伪科学是当务之急。在一个日益依赖科学技术的世界里,市民社会只有在市民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


教育工作者必须挽起袖子,更好地向年轻人传授批判性思维。然而,问题已超出了课堂,互联网是80%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的人的第一个科学信息来源。


一项研究发现,在YouTube上随机抽取的200个关于气候变化的视频中,大多数都否认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负责,或声称这是个阴谋。兜售阴谋论的视频获得了最多的播放量。另一项研究发现,所有关于气候的推文中,有四分之一是由机器人发出的,它们优先放大那些否认气候变化的人发出的信息。


科技如何拯救我们?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最近在检测假新闻方面取得的成功,为在线检测伪科学指明了道路,关键是神经网络技术。


神经网络是对人类大脑的粗略模仿。它们由许多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处理器组成,后者能识别文字和图像等数据中的有意义模式。神经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亚马逊Alexa和谷歌的语言翻译等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中。


在亚利桑那大学,我们训练神经网络来识别我们挑选的关于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流行文章,神经网络区分良莠的成功率高达90%。快速扫描一个网站,我们的神经网络就能识别其内容是科学合理的,还是否认气候变化的垃圾。进一步完善和测试后,我们的神经网络有望跨所有科学领域开展工作。


亚利桑那大学正在开发的神经网络技术将在科学网站上标记颜色代码以表明其可靠性(左图)。一个智能手机app版本将宣布科学文章真假的过程给游戏化了(右图)。

为什么人们这么容易轻信网上的阴谋论?救赎之道还在科技

其目标是开发一个网络浏览器扩展程序,当用户查看科学内容时,它能检测并推断出这些内容的真假。如果它是虚假信息,这个工具就会推荐一个该主题的可靠网站。我和同事还计划用一款智能手机app来游戏化这个界面,让人们与亲朋好友比赛谁能发现伪科学。这些参与者中表现最出色的人的数据将被用来帮助训练神经网络。


一般来说,发现伪科学应该比发现假新闻更容易,因为在以证据、逻辑和验证为特征的正统科学中,主观意见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专家们很容易将正统科学与由意识形态驱动的阴谋论观点区分开来,这意味着机器学习系统也能这样训练。


“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能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事实。” 曾为四任总统担任顾问的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Daniel Patrick Moynihan)的这番话,将成为那些努力阻止科学被虚假信息淹没的人的座右铭。


来源:fastcompany,作者:CHRIS IMPEY

译者:Sail2008

声明:著作权所有,转载需授权,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Come on,给你的灵魂充充电!


相关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亚利桑那   在线   占星术   神经网络   伪科学   超自然   社会学家   人工智能   智能手机   虚假   气候变化   科学   大学   网上   科技   网站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