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三本科普新书(azw+epub+mobi)


1、《如果宇宙可以伸缩》


分享三本科普新书(azw+epub+mobi)


内容简介


浩瀚的宇宙如何形成?


万物遵循着何种秩序?


生命的起源和构成是怎样的?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是否存在平行宇宙?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


宇宙如何影响我们看见现实的方式?


……


《如果宇宙可以伸缩》将会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屡获大奖的天体生物学家凯莱布·沙夫利用前沿科学技术,从可观测宇宙的极限开始, 以1027到10-35米的距离,通过63个不同尺度进行观测,穿越大约930亿光年,展现了全部已知的现实宇宙和可想象宇宙的范围;并结合广受好评的艺术家罗恩·米勒的100多幅精美原创插图和信息图,带领读者走进一场史诗般的视觉穿越之旅。


《如果宇宙可以伸缩》在星系、恒星和行星、海洋和大陆、植物和动物、微生物、原子,以及许许多多其他事物之间实现了穿越,最终到达亚原子世界。在那里,时空结构本身混淆了所有已知的物理规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和想象。



2、《瘟疫周期》


分享三本科普新书(azw+epub+mobi)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全球化、城市化、人口与传染病的关系,以及瘟疫周期是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的,从而引发我们思考应该如何把握瘟疫周期的规律,如何赢得未来。


几千年来,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一直受到传染病的很大制约。在大部分时间里,人类对待瘟疫的普遍做法是隔离和封锁,除此之外束手无策。因此瘟疫周期给人类造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并且影响了文明兴衰的周期和节奏。


但过去200年史无前例的卫生和医疗革命,一定程度上让人类摆脱了瘟疫周期的制约,带来了一个城市化、全球化和拥有巨额财富的世界。人口膨胀和全球贸易等因素让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便捷的交通和高度的城市化也让人类在面对新的瘟疫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堪一击。所以,加快研制和接种疫苗、加强全球合作等,将变得刻不容缓。


现在以及未来,循环往复的“瘟疫周期”还会发生,人类如何破解和应对,仍是当下面临的全球问题。


本书横跨历史、经济和公共卫生领域。在全球后疫情时代,面对周而复始的传染病循环,本书的研究不但引人入胜,亦恰逢其时。


看点:


瘟疫周期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全球化、城市化、人口与传染病的关系是什么?


我们如何把握瘟疫周期的规律,赢得未来。


迈克尔·克雷默、福山、平克等隆重推荐。


为企业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析视角。


瘟疫周期在古代和现代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博弈关系。在古代,瘟疫和人类的博弈主要表现在瘟疫和人口、经济的关系,瘟疫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造成很大影响,这个影响可能是致命的,甚至会导致某一地区大部分乃至全部人口的消亡,瘟疫比战争和饥荒对人口造成的影响都要大,这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相似,人口和城市的规模一直受到传染病的很大制约。


在现代,瘟疫和人类的博弈主要表现在瘟疫和医疗水平、经济的关系,伴随着医疗卫生革命的发生,瘟疫基本不会造成大规模人口消亡,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已经站不住脚,但瘟疫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冲击很大,可以断定的是,瘟疫还会继续降临,在未来,医疗、经济与瘟疫的不停博弈,造成新的循环往复的“瘟疫周期”。


以上更简单直观的总结就是,古代瘟疫周期:人口密集→经济发展→瘟疫爆发→人口下降→经济衰退→瘟疫消失→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瘟疫爆发……现代瘟疫周期:卫生革命→瘟疫爆发→经济衰退→疫苗对抗→瘟疫消失→经济复苏→瘟疫爆发→经济衰退→疫苗对抗……


作者肯尼是卫生和经济领域专家,作者在2015年就准备本书的写作,这不是简单的为切合热点而生的图书,在全球疫情不断升级的当下,在后疫情时代,作者“瘟疫周期”概念的提出,以及对瘟疫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本书意义重大,恰逢其时。


从本书中,你还会看到:


在古代,瘟疫比战争和饥荒加起来造成的人口死亡都要多。但在当代之前,人口规模从未超出地球环境承载能力。


狩猎—采集时代,地广人稀,所以传染病无法成为死亡元凶。


城市化、全球化导致了疫病全球大流行。


直到几十年前,大部分人都还活不到死于心脏衰竭的年纪,而是会被各种传染病击倒。


20世纪以前的医生为改善病人身体状况所做的努力,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


疫苗、科技和公共卫生的发展有效延长了人类寿命。


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已经从1870年代的不足30岁,提高到今天的70岁以上。


现在全球两大致死元凶是心脏病和癌症。


但滥用抗生素、开发生化武器、反疫苗运动等,也成为现在令人不安的一种趋势,对于这些如此紧迫的重要问题,本书是很有价值的读物。



3、《如何制造一个人:改造生命的科学和被科学塑造的文化》


分享三本科普新书(azw+epub+mobi)


内容简介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最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分享三本科普新书(azw+epub+mob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马尔萨斯   菲利普   瘟疫   疫苗   传染病   新书   周期   细胞   宇宙   人口   人类   领域   关系   作者   全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