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探索之科学启示备忘录反物质

大爆炸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一下,这就是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理论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由此科学家们开始了反物质的研究和寻找。有物理学家预言,大爆炸初期,正反物质应该是等量的,而后反物质因为某种能量不对称被逼进了宇宙的另一边形成了平行宇宙。这显然是一个悖论。正反物质相遇湮灭,那样这个宇宙就太纯净了,或者暴涨中的宇宙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能量而崩塌掉,宇宙也就不会癌变、没我们什么事了。但是有一个假设可以满足物理学家的推测,这就是宇宙的双向拓扑耦合震荡,此消彼长无穷无尽。也就是说,同时存在两个宇宙,同时存在双向震荡势,物质挤压至奇点同时相变并向两边引发大爆炸,创生出互不干扰的两种时空,之前这个宇宙是正电子负质子,现在通过震荡势交换一下,这个宇宙就成了负电子正质子。试想一下,这个拓扑震荡模型似乎在理论上可以容纳n个宇宙同时共存,正负算什么呢,就算有第二种甚至更多不同性质的电荷对存在,这个模型也是允许的。真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呃,这种宇宙感觉不太正经、简直有点乱。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致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和”字简直精妙绝伦。自狄拉克预言存在反物质至今,科学家们以各种方式获得了数量不等的反物质,比如,利用极高温下光子生成正负电子对,这属于质能转换;利用能量高于1兆电子伏的γ射线轰击金属箔获得正电子;加利福尼亚大学辐射实验室用超过62亿电子伏的质子轰击靶物质观察到60个负质子,也就是说,得到一个负质子需要超过1亿电子伏能量。在自然界也能观察到反粒子,恒星的核聚变产物包含正电子;磷30衰变可释放出正电子;负质子多产生于宇宙中某些高能天体的剧烈爆发。从以上事件可看出,无论人工得到还是天体反应,反粒子都需要大能量撞击或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到底是反粒子本来就在某处被捉弄出来了,还是有别的玄机呢?我认为这种玄机的确存在,这就是,所有基本粒子本身就是正反一体。

自然科学发展到现在,对基本粒子的空间结构仍然一无所知。那么比如,我们规定基本粒子的空间结构为理想空腔形。所谓的空腔,内部可能是光洁平滑,也可能布满褶皱形如肠胃也未可知,而理想状态下我们认为空腔内部不会向外空间辐射能量。比如假设电子的形状像一只轮胎,其外表面带负电,内表面带正电。此状态下,正电荷隐性内敛无法显示其电性,而负电荷显性外放,电子显负电。正负电荷依附的面可称为相体,电子被高能轰击后发生相变,电荷相反,自旋相反。这就像是轮胎被轰炸一番,里外翻皮儿了。电子的质量就是相体的质量,相变前后其值不变,称共轭质量或相体质量。这样,电子通过相变转变为正电子。其它基本粒子也是如此,相变后带电粒子电性相反,以及中性粒子,自旋相反,质量不变。反粒子可称为相变粒子。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相变粒子。

当前宇宙中物质的组成单元粒子要转变为相变粒子,这需要能量的作用才能达成。然而,更多的物质要转变为反物质,宇宙现有的能量显然是不够用的。因天体活动产生的少许反粒子也不会存在多长时间,很快会被原粒子湮灭,只有人类好奇之下会用能量轰击方式干这么一票儿。所以,基本粒子的相变机制可以看作是宇宙的自我保护规则,能够保证宇宙不会发生集体湮灭。这样的宇宙才是唯物的、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这样的宇宙,才有时间慢慢癌变直到寿终正寝。




(未完待续,下一篇《暗物质》)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反物质   基本粒子   空腔   正电子   质子   电荷   正负   物理学家   天体   正反   粒子   备忘录   启示   能量   宇宙   物质   自然   科学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