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马王堆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未被破坏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以及大量的出土文物,为我们展现了生活在汉代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丧葬风俗。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当时汉代髹漆业的高度发达;500多件巧夺天工精妙的丝织品,印证了在古代西方文献中“丝国”(Seres)的记载;随葬出土的大量相关简帛文献让我们了解到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马王堆汉墓为我们了解汉初时社会风貌,祖先的崇拜和信仰打开了一扇窗。

高祖刘邦在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吸取秦二世孤立而亡的教训,在沿用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功臣、子弟为王,推行郡国并行制。最开始,刘邦分封“异姓七国”即韩、赵、楚、淮南、燕、长沙、梁七个异姓诸侯国。除吴氏长沙国以外,其余异姓王均被翦除。同时又分封刘姓诸王,建立了“同姓九国”即楚、荆、代、齐、赵、梁、淮阳、淮南、燕,利用宗族血缘关系来加强统治。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西汉初年郡国分布图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镇墓俑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墓葬模型

马王堆一共发现了三座汉墓,按发现的先后次序,我们将其编为1、2、3号墓,它们都是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这件沙盘模型为您准确展示了三座汉墓的位置关系、墓坑形制等信息。其中东西方向平行并列的是1、2号墓,以封土堆的中心计算两墓距离约36米。1号墓南侧是3号墓,3号墓坑北边与1号墓坑南边相距4.3米。

1号墓位于东边土冢。1972年1月16日至4月28日,考古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对1号墓进行了艰难发掘,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考古成果。该墓未被盗扰,墓葬结构及随葬品保存非常完整,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竹简等珍贵文物1000多件。而一具保存完好的遗体,乃是世界防腐史上的奇迹。墓中器物有“轪侯家”铭文和“妾辛追”印、“轪侯家丞”封泥,确定墓主为西汉轪侯家的“辛追”。

1号墓令人瞩目的成果使2、3号墓的发掘受到空前重视,1973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了关于发掘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的请示报告,并调集了当时中国考古学、历史学、医学等众多学科的顶级学者参与了墓葬的发掘与研究,这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考古发掘。1973年12月18日—1974年1月13日,发掘了2号墓,墓中出土了200多件文物,其中三枚印章的出土,证实了该墓墓主是西汉长沙国丞相、第一代轪侯利苍。

1973年11月19日至12月13日,发掘了3号墓。该墓保存非常完整,共出土漆器、兵器等文物1600多件套。3号墓漆书奁中出土了10多万字内容丰富的帛书,真实地反映了汉初的文明高度,填补了历史空白,备受瞩目。按汉代葬制,1、2号墓东西并列、墓道平行,为汉初流行夫妻不同穴合葬形式,3号墓在1号墓辛追下首,按礼俗应是其后代,骨骸鉴定为男性,30岁左右,推测为利苍和辛追之子。

三座汉墓规模巨大,其中1号墓墓葬形制沿袭楚制,是一个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方向正北,墓口近方形,南北长19.5、东西宽17.8米,从墓口到墓底深16米,墓室底部南北长7.6、东西宽6.7米。3号墓墓葬形制亦沿袭楚制,是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方向正北,封土堆遭破坏,三层台阶,墓口南北长16.3、东西宽15.4米,从墓口至墓底深10.3米。这两座墓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墓口呈方形,向下有多层台阶,台阶四壁向内收缩,台阶往下墓坑呈斗形,直达墓底。只不过1号墓自墓口向下有四层台阶,3号墓只有三层台阶。同时1、3号墓墓坑北面正中都有一条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这是典型的楚式墓葬形制。

2号墓墓坑规模与3号墓相似,但其形制又非常特别。2号墓是一个有封土堆的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墓,方向正北,它的墓坑呈椭圆形,坑口直径约8.9~11.2米,上大下小。墓口下没有台阶,从现存封土顶到墓底深14.25米。墓道在墓坑北面正中,墓道呈斜坡状,上宽下窄,墓道底高于墓底约2米。在墓道底部还有一个深6厘米沟槽,可能是沉重的木椁材料放进墓室时所遗留的沟痕。因此,2号墓墓坑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上圆下方的特殊形状。

1、2号墓东西并列、墓道平行,在考古学中属于“平行关系”,这正是汉初流行的夫妻异穴合葬的形式。同时,2号墓墓主为男性葬在西边,1号墓女尸出在东边,正符合当时“尊右”的习俗。因此,1号墓墓主应该就是2号墓墓主的妻子。3号墓位于1号墓下首,按礼俗应该是1、2号墓墓主的后代。

同时,考古人员们还发现,3号墓不仅封土被1号墓的封土覆盖,墓道也被1号墓墓坑所切断,这种现象在考古学上叫做“打破关系”。这种层位关系告诉我们,3号墓的封土和墓道,是1号墓下葬时所破坏,这也表明1号墓下葬时间晚于3号墓。墓道也被1号墓墓坑所切断,

三座墓葬中,1、3号墓结构保存完好,由巨大的木椁和层层套棺组成,椁室外包裹厚厚的白膏泥和木炭,封闭严密,因此大部分随葬品保存完好。2号墓由于墓室密封不严,曾多次被盗,椁室已经朽塌,仅残留印章漆器玉器铜器等200多件器物。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龙纹漆几

龙纹漆几是墓主人的生前用器。几面下有固定的短足和可收放的长足,可调节几的高矮。谴册“肆(漆)画木变机(几)一”即指此。汉时多席地而坐,贵族和年长者跽坐时常配几案,膝纳于几下,肘伏于几上。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角质长剑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兵器架

兵器架,存放兵器用;非常精美国内罕见。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纪年木牍

考古人员在3号墓中发现了这件木牍,长方形薄木板,纵向从右至左墨书秦隶风格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木牍上的文字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十二年二月已巳朔戊辰,家丞奋已经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交给了主葬郎中。主葬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一一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给主葬君。”“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也是3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时间。再根据三座汉墓的相对年代关系,我们也能确定1号墓的下葬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68年之后数年。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帛画《车马仪仗图》

在三号墓棺室西壁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幅残破帛画。经过细心的复原整理,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在您的眼前。画面上人物、车马众多,也因此得名为《车马仪仗图》。全画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左上方是两行人物正在向右缓步前行,为首的一人头戴长冠,冠缨系于颌下,身穿朱领白袖黑紫色长袍,腰佩长剑,身材高大,右手握剑柄,左手下垂,手中握一黑色棍棒物,棍尖端为白色,与同墓所出的T形帛画上的墓主人形象极其相似,应当就是身份显贵的3号墓墓主利豨。他足下是一座九级高台,正准备登临高台之上。墓主人身后一队17人,均穿红、白、黄、黑等色袍服,手执长戈,戈上系飘带,当为他的属吏。下一行是一排27个执盾士兵,14人头戴武冠,身着青色长袍,手执黑色盾牌,盾面都用白色绘云纹;13人头戴武冠,身着黑色长袍,赤足露胫,手执朱色盾牌,盾面均用彩色绘云纹。左下方是由百余人组成的方阵,上下两边的人物都垂手肃立,面朝前方。左右两边的人物则是手执长矛,相向而立。在方阵之中竖有鼓、编磬等乐器,有几人正在踊跃地敲鼓击磬。建鼓鼓腹黑地,用白粉绘云纹,鼓面两侧用朱色绘有纹饰,鼓用柱贯穿竖立。鼓两侧画有两击鼓者,均穿黑色长袍,头戴冠,一足向前,一足在后,身向后仰,两手高举鼓槌,作打击状,姿态生动。建鼓下方,有一乐器架,左为特磬,右为特钟。特磬和特钟是用黑色和朱色带系悬在木架上,两人穿白色和朱色领青色长袍,蹲坐在乐器左侧,左手扶钟磬,右手执槌,作打击状。右上方徐徐而来的是整齐的车舆队伍,每车驾四马,车独辕,两轮,方形车舆,轮上辐条很密,每车有一人站在车舆内驾驭。共排成5列,每列10乘,车阵后面还露出一列马的前身。右下方您可以看见14列威武的骑兵方阵,每列6骑,共计百骑,从画面上只能见到马臀部和骑兵背影,与上方的车舆队伍组成了气势雄壮的车骑队伍。整幅画中所有人物都面向墓主,似乎正在举行着某种盛大仪式,可能是军队祭祀或检阅之类的大型活动。我们猜测,这应当是一个在描绘利豨生前场景的写实画面。《车马仪仗图》生动形象,人物众多却主次分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现存最早的写实画作之一。

同时,利豨墓中还随葬有大量兵器、以及两幅军事地图——《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和《驻军图》,说明利豨生前或许参与过朝廷征伐南越国的战争。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人俑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人俑

两汉时期,贵族们每有宾客宴饮,则必有歌舞侑酒助兴,特别在一些贵族家庭中,更是专门蓄养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奴婢。同样,贵族们也将大量歌舞奏乐俑陪葬于墓中,以供他们在死后世界继续享乐。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君幸酒耳杯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君幸酒耳杯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到轪侯家的生活就不得不提到“吃”。轪侯家生前的饮食十分考究,既有符合身份礼制的饮食器,又有用各式方法烹饪的佳肴美味。在马王堆汉墓中,书有“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精美食器就有240余件,记载食物、食器的遣册出土了350余支。马王堆汉墓展现出的食物之丰、食法之精、食器之美,无不大盛于前,再现出了轪侯家美食配美器的精致生活。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马王堆汉墓一共出土了13件漆鼎,都是用来盛放食物的,与鼎同时出土的还有用来搅拌鼎内食物或舀取鼎内食物的漆匕。先秦时期鼎和匕一般是配套作为礼器使用,汉代以后,漆鼎逐渐成为贵族日常饮食器具。

漆鼎的表面髹黑漆,器内髹红漆,盖上是三个橙色的环形钮,器底是三个兽蹄形足,鼎底部均朱书有“二斗”两字,表明了鼎的容量。漆鼎的木胎采用了旋木胎制作方法,是先用大小适当的木块,旋出外壁和底部,再剜凿出腹腔。这些漆鼎出土地点明确,保存完好,纹饰清晰,色彩鲜亮,堪称西汉时期的“标准器”。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素纱单衣


博物馆系列—震惊世界的马王堆(一)

素纱单衣

“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用来形容这件素纱单衣应该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素纱指的是没有染色的纱,单衣指的是没有衬里的衣服。这件单衣是用极细的素色蚕丝织成的薄纱裁剪缝制而成,整件衣服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而重量却只有49克。如果去掉袖口和领口的绒圈锦边缘,就只剩下40.2克。如此轻薄飘逸的衣服,古人是如何穿着的呢?多数学者认为它可能穿在锦绣衣服的外面,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产生朦胧美感。这倒是正好符合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传统审美情趣。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当作一种内衣穿着的。

这件衣服这么轻薄的原因,可不是因为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丝非常的细,一根长900米的丝约1克重。可以说,这是迄今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它的背后隐藏的是古人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马王堆   朱色   帛画   封土   墓道   土坑   形制   汉墓   墓葬   单衣   斜坡   长沙   西汉   长袍   台阶   博物馆   系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