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现的第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原理

.

“运动物体与时空坐标关系的基本准则······‘统一论’原理”

唯物辩证法:运动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统一论”原理: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正确。对任一物体而言,其运动是相对的;但其质变是绝的。例如:对一个人而言,其运动是相对的;但人在变老是绝对的。

“运动物体与时空坐标关系的基本准则······‘统一论’原理”是笔者于2007年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一篇物理学论文(入选精品论文)。该原理回答了对物理学和哲学而言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对“绝对”和“相对”进行定义。这一原理的发现,首先是解决了主流物理与主流哲学理论之间关于绝对与相对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相互矛盾的问题。再者,笔者运用“统一论”原理和思想,经多年研究,完成“统一论物理宇宙学”的建立。发现了物质质量衰变与宇宙膨胀及绝对时间三者之间一体化演变的物理机制。发现了“以太辐射”所产生的动力学效应是万有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实现了“引力理论与量子理论的统一”。“统一论”原理的发现和应用为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统一论”原理认为:任一运动物体的物理学特征都由两部分组成:因参考坐标系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动态特征”及因坐标时间(绝对时间,即由宇宙学原理所定义的普适时间)改变而改变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包括:物体的运动方式、几何形态及所经历的相对时间等;“静态特征”包括:质量、物质成分、组织结构、温度、内部压力等。空间坐标的多样性和时间坐标的唯一性,决定了“动态特征”与空间坐标之间符合相对性关系原则;而“静态特征”与时间坐标之间符合绝对性关系原则。因而,运动物体与时空坐标之间的关系原则可简称为“统一论”。“统一论”原理可简捷的表述为:对任一物体而言,其“运动”是相对的,其“变化”是绝对的。“统一论”原理在物理学和哲学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物体的与“运动”和“变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对物理学中“绝对”和“相对”给出了完整的定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统一性。

我们可以用简单的例证来初步说明“统一论”原理的正确性。比如,有甲、乙、丙三人,甲和乙分别乘火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做相向运动,丙则立于地面。这时,甲和乙都可以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对方则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自己运动。丙则认为只有自己是静止的,而甲和乙则是分别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做相向运动。显然,甲、已、丙三人的观点都有道理,即三种说法都成立。这里反映出一个对物理和哲学都适用的自然法则……运动是相对的。但,甲、乙、丙三人也同样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甲和乙之间的距离在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缩短。即,甲和乙之间距离的变化是绝对的。对于太阳而言,太阳的运动是相对的,但太阳因辐射阳光及而质量在不断减少的这一事件的发生是绝对的。

如果把一个物体广义化为一个事件,那么“一组连续的“静态特征”的集合”,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这一存在是客观存在,具有绝对意义。换言之,存在就是必然。物理学意义上的“动态特征”包括:运动状态、几何形态、运动所经历的相对时间等(在“统一论”物理中,物体的质量与自身的运动状态无关)。现在我们可以对“上帝是否掷骰子”这一物理学百年之问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上帝不掷骰子。“动态特征”的特性表现为“主观性、虚像性、偶然性和相对性”。当用一个具体的人来代替一个抽象的空间坐标时“动态特征”的内涵可扩大为一个人所感知的一切。由于人的意识活动包含了人的感知,同时还包含了具有个体特征的思维过程。因此,意识的内涵是因人而异的、是非固定的、非物质性的,也即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因此,广义化的“一组连续的动态特征的集合”实质上就是哲学意义上的人类的意识。意识也可被看作是主观存在,具有相对意义。

由统一论原理所得出的几项重要推论和预言:

1) 上帝不掷骰子

事件不是发生在时间中,而是与时间同时发生。时间的绝对性、必然性和唯一性,就

是事件的绝对性、必然性和唯一性。

2)宙称不守恒原理

“统一论”哲学认为,宇宙的本质在于质变和演化,任何一个物体(小到质子和电子)都在随时间的发生而发生质变,不存在相同的两个状态。这一现象可用佛家的语言给予最简捷的表述---无住。因为在汉语中古往今来为“宙”,“宙”即指绝对时间的发生。“统一论”认为,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一时间点的两边,都是不对称的。这一原理可简称为:宙称不守恒原理。而物质发生质变的根本动力,来自宇宙诞生之初所具有的内部能量不平衡特性。

李政道和杨振宁所发现的“弱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恒原理”是指微观粒子在空间上的不对称或具有的手性,而“宙称不守恒原理”则是指所有物体在时间轴上的不对称,两者的含义具有本质的不同。

3)对偶统一规律

对偶是指构成一个体系的两个主体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卯与隼、雌与雄、阴和阳等。在有人类生活的自然界,可以把自然界的一切分为“客观存在(简称:存在)”和“主观存在(简称:意识)”。在“统一论”哲学中,存在与意识是相辅相成、对偶统一的关系。同时,构成人类自身的男人与女人之间,同样是相辅相成、对偶统一的关系。 对偶统一规律反应了自然界发展、演化的内在逻辑。

4)物质、时间和空间的一体化演化规律

统一论认为:万物的变化是绝对的,即万物时刻都处于变化之中。对一个抽象的物体m同样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发生所有物体的质量都在按规律衰减。

在“统一论”理论中,宇宙空间具有数学意义上的几何空间特性,同时自然空间又是一种物质存在形式,是一种虚物质。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及物质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着血肉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绝对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可由一个数学方程来表达:M = 。其中: 为当前某一物体的在某一时刻的质量,M为t时间之后该物体的质量,t为绝对时间, 为宇宙膨胀系数(这里省略推导过程)。

由上式可以看出,绝对时间的发生意味着实物质质量的衰减和宇宙的膨胀。实物质质量转化为虚物质(以太)的过程也就是绝对时间发生的过程,也是宇宙膨胀的过程。若有一日,宇宙停止膨胀,那就意味着绝对时间停止发生、宇宙停止演化。

站在王婆卖瓜的立场来说,“统一论”原理是物理学与哲学的指南针,立即可把西方物理学与哲学的短板暴露出来,并完成超越,其作用与意义丝毫不亚于老祖先发明的地理上的指南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物理学   原理   对偶   坐标   物体   宇宙   物质   特征   哲学   中国人   发生   关系   发现   质量   时间   动态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