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和光子流为什么会出现先后到达的时间差


作者:陶东海

日期:2021.10

主题:中子星合并引力波和光子流时差分析

内容:中子星变质子星、质子星相撞、引力波是暗粒子的冲击波、光子流有个形成过程、时差出在光束的形成过程上。

字数:0.13万字

版权: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刊发,可电子传阅。


《中子星合并引力波和光子流时差分析》

2017年8月17日20点41分,在长蛇座的星系NGC4993内发生了两中子星合并成黑洞事件(事件代号:GW170817),这事发生地距地球1.3亿光年,许多天文台和媒体都报道了此事。

此事中一细节是这样:引力波先被测量到,2秒钟后,γ射线、χ射线、可见光和红外光等光子流才被观测到。都是光速传播,为什么有2秒时差,没人给出解释。

本人在有暗能量(即暗粒子)的宇宙新模型(见《引力》一文)下试着定性分析原因。

恒星演化到中子星,中子星15分钟时间内衰变成质子星,质子星因旋转发出脉冲信号,质子星外围是中子星衰变时产生的电子,电子因质子星旋转的离心力(即暗粒子碰撞电子的阻力)、与质子的电磁感应力、与质子的库仑引力三方共同作用下,在质子星外围形成了被质子星束缚的电子云。两质子星相互靠近时,外围电子云重叠。此时的电子云与质子星的库仑引力增强,增强的库仑引力拉近两质子星缠绕并相撞。两质子星缠绕时,中间的电子云共用,共价键的存在,使它们俩成了宇宙级巨大分子。微观宏观同源并同理,不同之处,微观中电子与原子核间有暗粒子阻拦形成位势垒,位势垒的存在阻止了原子的坍缩。宏观中纯质子组成的质子星体对电子的库仑引力强度要大于原子核内的非纯质子情况下的库仑引力(库仑力与自身质量的比值不同),致使两质子星缠绕并相撞。

两质子星的相撞是内爆型的,向内坍缩成黑洞。没有物质能在细密的暗粒子围压下逃脱,暗粒子与光子等大,没有一种物质粒子体积会小于它们,故物质粒子无缝可逃。外层电子云和两质子星一起因库仑引力猛撞,撞击出现的瞬时强压,使它们的物质结构坍缩,回到能量态,并向中心点无限堆聚,成为能量堆聚的奇点。

质子星内爆坍缩,产生瞬时无压空间,外围暗粒子会以超光速冲入无压空间,在能量堆聚点处,出现相撞反弹的冲击波(即引力波),反弹能量按球面波的形态,以光速向全宇宙传播开去。这时,光子流还没有产生。

光不是电磁波,故称其为光子流。能量堆聚点刚形成时,不能称其黑洞,此时没有光辐射没有天坑,这时应该叫能量堆聚的奇点。能量堆聚奇点的形成,也是能量量子化的开始,无限多的高能光子从奇点喷涌而出,瞬间在奇点周围形成光子海洋。光子海洋的外层,被暗粒子撞击加速,在海洋周围形成光子漫射层,漫射层光子的逃逸与暗粒子挤压碰撞,形成相互楔套的天坑,天坑导流漫射光子成束,成束的光子沿天坑法线方向射向宇宙深处。

光子从堆聚点量子化开始,到天坑形成,再到光子成束外逃,需要一点时间才能完成这几步。2秒时差就这样产生的。

从天坑外逃都是高能光子,沿途的宇宙尘埃电子,与高能光子相遇能量交换,不会是对每个光子等几率的,高能光子会因能量交换的几率问题,出现观测到的光子能量不同:γ射线、χ射线、可见光等。

引力波与光子流是同速传播,途经暗粒子分布密度不同区(大天体、星系等的天坑使暗粒子分布密度不同),会出现同加速同减速现象,传播途中不会出现时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中子星   光子   引力   电子云   位势   奇点   质子   时间差   光速   射线   粒子   时差   黑洞   能量   宇宙   电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