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世界末日”——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生物史上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97%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板足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合弓纲(似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受到了重创,顶级捕食者丽齿兽、大型植食性动物二齿兽、麝足兽、前缺齿兽都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2/3,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关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发生过程,已有多种假设,包含剧烈与缓慢的过程;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发生过程,也有类似的假设。剧烈过程理论的成因,包含大型或多颗陨石造成的撞击事件、连续性火山爆发、或是海床急骤释放出大量甲烷水合物。缓慢过程理论的成因,包含海平面改变、缺氧、以及逐渐增加的干旱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古生代   海床   水合物   白垩纪   急骤   生物   海洋生物   成因   远古   末日   剧烈   缓慢   种类   地球   过程   理论   事件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