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沙漠,2000万公顷森林在消失。南极臭氧层空洞依然在逐步增大,温室效应正渐渐加剧。全球近1.2亿人面临着生活缺水的困难;12%的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年地表土壤流失近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的索取,已经引起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台风、暴雨、大雪、洪水、地震、厄尔尼诺等灾情……

不啻微茫 造炬成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能做得远比想象得多。一、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盲目攀比、追求奢侈的消费风气。“物以稀为贵”的思想使得人们一味追求高价而非质量,盲目追求珍贵木材制成的家具与艺术品,而珍稀树种是不可复生的自然遗产,热带雨林资源更是逐年减少。保护珍稀树种从拒绝消费珍贵木材制品做起。二、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所谓的“卫生与”“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并不比每餐清洗消毒、生产与运送更繁琐严格的多次性筷子更卫生,带来了不洁与浪费。三、使用布袋。如今塑料袋随处可见,刮风下雨时它们在空中飞舞,挂在树枝上电线上,漂在河流中,不仅影响卫生和市容,更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使用的菜篮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以挎布袋菜篮购物为荣,正成为新的“绿色时尚”。

持之以恒 久久为功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怎样才能尽快见到蓝天白云?”这是很多人提出的问题。然而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环境的保护则必须永不停歇、久久为功。“彩云之南”的大理,洱海像一只蔚蓝纯净的眼睛,凝望着万木葱茏的苍山。但这只“眼睛”曾经也进过“沙子”,令“高原明珠”蒙尘。经过多年不懈治理,如今的洱海渐渐重现天蓝海碧的亮丽景象。

中共繁峙县委组织部 张白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厄尔尼诺   洱海   苍山   组织部   南极   树种   珍稀   布袋   生态环境   土壤   筷子   木材   大自然   珍贵   眼睛   人类   生命   卫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