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才,国之宝也

不重视人才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重视人才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们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大力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

徐悲鸿慧眼识抱石· 1933年的夏天,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率领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他在南昌的临时住所,接待了来访的青年傅抱石。年轻的傅抱石在小学当代课教师,生活清苦。徐悲鸿仔细地看了他带来作品——图章的拓片和画。发现傅抱石是个人才,很有前途。第二天冒雨来到傅家,对傅抱石说:“您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为了傅抱石的留学经费,徐悲鸿亲自去找当时国民党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以他的声名和自己的一张画,从熊式辉那里争得了一笔经费,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傅抱石后来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事实证明徐悲鸿没有看错人。

鲍叔牙知人善任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回忆起少时,鲍叔对自己的救济和知遇:“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而今,他们当了官,立场相对,各为其主,本应拔刀相向,鲍叔却胸襟宽广,举荐管仲,难怪司马迁感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啊。“知”之一字,最为难得。鲍叔知道自己无法辅佐齐桓公称霸,审视自己的位置,举荐人才,此为“知己”。相比于有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管仲是幸运的,鲍叔知人善任、明月入怀,给了管仲重施抱负的机会,此为“知贤”。在唐朝盛世,李世民的确是有智之人,房玄龄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拜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为人正直,当了大理寺卿;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征,就成为了谏官,此为“善任”。

一个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把我的资产全部拿走,可是把人留给我。五年之内,就能使一切恢复旧观。”

中共繁峙县委组织部 张白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大理寺   管仲   中央大学   徐悲鸿   利多   组织部   拔刀相向   旧观   知人善任   贤才   南昌   经费   前途   重视   民族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