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易融之灵魂拷问:本质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在事实面前,所有狡辩都显得苍白无力”

联易融之灵魂拷问:本质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等待了2个工作日后,联易融终于发布了万众期待的澄清公告,称我们的报告逻辑不正确,且指控毫无根据。但仔细阅读他们的反驳,你会发现,管理层根本没有也不敢正面回答我们提出的核心问题和指控,而是选择打太极、兜圈子,整篇公告毫无数据支撑,依旧保持避重就轻的披露风格,看来确实是本性难改。包庇联易融的美资投行大佬们也是连夜加班编故事,换着花样掩盖事实,却不敢触碰核心的税务合规和收入夸大问题,难道是美资投资银行对中国税法不了解?也无所谓,毕竟我们永远无法叫醒正在装睡的人。

1) 到底是不是高度集中在房地产?没有解答!

2) 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明显混乱和自相矛盾

3) 为什么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在此争论杠杆率?看来我们需要用PB市净率来估值了

4) 夸大收入 – 竟然直接甩锅给审计!

5) 过度的科技化包装 – 转移问题焦点、数据无说服力

6) 压轴 – “差额征税”问题才是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仗着资本撑腰,联易融连夜搞出个1亿美金回购计划,看来管理层是真的怕了。 说着科技的故事,然后拿着投资人的钱大规模违规搞金融,搞资本游戏,收割散户,确实符合其管理层金融大佬的背景,不得不服!

不过,我们还是要求联易融管理层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我们的灵魂拷问,并给大家提供事实依据!

1. 到底是不是高度集中在房地产?没有解答!

公司称“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占集团客户总数分别为40%和60%”,“在该等核心企业客户之中,约25.5%、24.8%和10.6%分别属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及建筑行业”。

注意! – 管理层通篇用的口径都是“客户数量”,而不是“发行金额、交易规模或收入金额”。很明显,管理层在侮辱投资者的智商,希望通过“口径”上的偷梁换柱来混淆视听。确实,联易融是口径高手,不管从公司定位、收入、房地产占比、杠杆率、专利还是税务层面都会绞尽脑汁调整口径来达到忽悠监管和虚抬市值的目的。

我们想请管理层正面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

2. 管理层对金融风险的认识明显混乱和自相矛盾

管理层先是说“过桥并非融资业务……”然后又说“可能承受与ABS云促成的证券化发行中的过桥应收账款相关的风险”??

请再澄清!过桥贷款的体量到底有多大?到底存在多大的金融风险?招股说明书中并没有披露相关的具体数字,而是一带而过,模糊处理。

3. 为什么一家“科技公司”一直在此争论杠杆率?看来我们需要用PB市净率来估值了

管理层反驳说我们没有正确计算杠杆率。 好吧,那到底是多少呢? 50倍还是30倍?为什么不在这里给我们答案?联易融旗下保理公司真的在过程中都没有超过10倍的杠杆率限制和50%同一债务人集中度上线吗?监管不可能只看年底时点数的,而是要求每时每刻都不能突破监管红线。

当管理层很明显在顾左右而言他时,他们一定是隐藏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是回到开头的灵魂拷问;联易融到底是家金融公司还是家科技公司?做金融也不丢脸,但是请遵守合规规则。监管一定会秋后算账的,大家可以回顾一下P2P和蚂蚁的案例,历史将会重演。

4. 夸大收入 – 竟然直接甩锅给审计!

5. 过度的科技化包装 – 转移问题焦点、数据无说服力

6. 压轴 – “差额征税”问题才是真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综上,联易融问题重重,而通过其对我们第一篇报告避重就轻的回应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如果公司没有刻意隐瞒真相,为何不对所谓的“不实指控”做出更直接的回应并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愿意为我们提出的所有指控提供相应材料及证据,联易融呢?

总而言之,联易融仅仅是在传统的重资产金融业务上套了层科技的外壳。友情提示,一味掩饰,只会欲盖弥彰。

鉴于联易融违规违法经营和欺骗广大投资人的恶劣行径,我们鼓励广大群众联合向相关监管机构举报联易融。政府公开的举报热线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过桥   金融   科技   公司   杠杆   口径   投资人   本质   灵魂   核心   收入   风险   客户   机构   数据   房地产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