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不止眼前的苟且——写给在碳圈徘徊的朋友

本来想写一篇纯鸡汤文给受了上一篇文章打击的小伙伴们平复一下心情,后来觉得这样写会对准备加入碳圈的小伙伴造成误导。所以打算还是尽量客观的写一写碳圈的现状已经我所认为的今后的发展方向,以给那些在碳圈里面和边缘徘徊的朋友一个参考。

眼前的苟且

先拿我自己举例子,我从07年毕业加入碳圈到想现在刚好10个年头,期间在3个公司工作过,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加入的第一个公司年薪到手差不多22万,之后每换一次公司薪酬反而腰斩一次。这恐怕是其它任何行业都不会出现的情况(当然这与我换工作地点也有一定原因,三次工作地点依次是:首尔-广东-四川)。我现在算是上得了培训讲堂、下得了企业现场,写得了学术论文编得了爆款文章。可仍然养家糊口困难,想转行闯荡,几经波折却是遍体鳞伤,最终落得个无业游民,只能靠老婆养。当然我的情况比较极端而且为了押韵写得惨不忍睹,不过相信很多同行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同感或者类似经历,碳圈一路走来越来越没底,有机会转行的大都转行,没转的也都是在苦苦挣扎。目前碳圈从业者除了对政府的业务比如碳核查、碳清单、低碳相关研究课题、相关软硬件开发等还能稳定一点外,与碳资产有关的业务因为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太大,很难有稳定收入。民间资本虽然有一定关注,但经过这几次政策动荡以后,估计敢进来的也少了。所以目前碳圈总体来说是钱少活少,前景也不是很明朗,这基本就是整个碳圈的现状。但是,眼前的苟且不代表我们没有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的钞票

聊完眼前的苟且后,我再聊聊诗和远方。低碳毕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情,说得高尚一点,是在拯救地球,说得实在一点,是在为减少雾霾、节能减排做贡献。人一辈子总归得找一个事业来做,既然要做,不如找有意义的事业做不是?可以这样说,我觉得除了慈善机构做的事,没有其它行业比我们行业更有意义!而且,这一行未来还是个很赚钱的行业!现在行业的不景气也是因为整个行业处于早期的混沌期,如果从我国发文启动碳交易试点来算,中国的碳市场到现在也就第六个年头,很多政策不完善、有反复那是肯定的。待政策稳定,市场明朗以后,这个行业还是有钞票可赚的,但是究竟多久以后市场能够明朗,很难说准,这也是碳圈最大的风险。很多准备进入碳圈的小伙伴在后台问我这个行业前景如何,应该学习哪些东西,我就在这里给那些还在碳圈边缘的小伙伴们客观地分析分析。

低碳不止眼前的苟且——写给在碳圈徘徊的朋友

这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未来业务版图,其中气候变化适应这块的业务我认为将来很有可能还是我们碳圈的人做所以也放进来了现在暂且不表。低碳板块我把它分为三大业务,碳管理、碳资产运作和政府业务。主要客户分别是对企业、对资本市场和对政府。其中对政府的业务算是最稳定,目前圈内活得好的企业基本都是对政府业务的企业。碳资产运作是最容易赚钱的,当然也最容易亏钱,如果市场稳定下来,碳市场超过除股票市场以外的其它交易市场是迟早的事。碳管理是对企业在加入碳市场后需要的咨询服务,虽然现在需求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开展,相关业务会慢慢启动的。对于新加入碳圈的朋友来说,碳盘查和CCER开发者两门基础业务一定要掌握,然后根据自己特长和偏好选择往咨询方面(碳管理、政府业务)发展还是往金融方面(碳资产运作)发展,今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对每一种业务都会详细的介绍,这里先略过。那么在市场成熟的情况下,低碳这块蛋糕在中国又多大呢,下面我就分析一下:

首先是主体碳交易市场,我国目前总排放大概是100亿吨,今后纳入主体交易市场的碳排放应该是在50亿吨左右,算上电力的间接排放,其总配额应该会在70~80亿吨左右。如果按照配额的均价100块每吨、再算上CCER市场,其市场总容量就是天天喊口号中的万亿左右。当然,配额是不可能全部到资本市场流通的。预计会有20%~30%的配额会以交易或者质押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那么真正变成钱的碳市场规模应该会在2000~3000亿左右。但是这些钱都是资本市场的钱,碳圈行业能够赚到的钱按5%计算的话差不多100~200亿左右吧。

然后再看看咨询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将来肯定会为了更好的管理碳资产聘请专业人员或者公司来为其服务,按照总企业数1万家,平均每家企业碳管理方面支出20万来计算,这个市场大约在20亿左右。对于政府来说,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都会有低碳专项资金,光是CDM基金赠款项目每年就有2个亿的资金用于各种低碳相关的课题,然后还有各种国际合作项目的资金,各级政府或多或少也都会有一定的低碳专项资金,按照平均每个省2个亿来计算,这部分的钱应该在80亿左右,加上企业的支出项,整个碳圈的咨询市场也差不多在100亿左右。这些钱是碳圈行业直接赚得钱。

所以说总的来看,将来碳圈1年的产值应该会在200~300亿左右。那么这个级别的产值需要多少人才支持呢,按照每人每年200万产值来算,大概需要100万人,而现在行业内从业人数多少?可能也就1万人左右,不到总需求的1%。所以说将来有很大的人才需求。正在看文章的你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

给准备进入碳圈朋友的建议

低碳确实是一个值得为其奋斗一生的行业,当前也确实是行业初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对于现在加入这个行业的朋友也是个机会,今后行业发展起来了你们就是行业的中坚力量了,这是在其它成熟行业无法实现的。所以一旦决定加入这个行业,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进入碳圈早期一定待在北京!一定待在北京!一定待在北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现在碳圈太小了,行业集中度高得你难以想象,待在其它地方别说发展了,可能连找个对口的工作都难。在北京碳圈混个一两年基本圈内的主要公司和人物都能熟悉了,而且工作机会和培训什么的也很多,可以迅速提升业务水平。如果实在要回到地方,在北京混两年再回去,顶你在地方干十年经验和人脉的积累。

刚进入碳圈的朋友建议先去能直接接触到底层业务的公司去,碳盘查/核查和CCER开发是碳管理和碳金融中最基础的业务,先把这两种基础业务掌握好对于以后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不过好像目前政策不允许一个公司兼有两种业务,个人建议先去做碳盘查/核查的公司,CCER开发风险大,指不定哪天公司就没了…

掌握一门与大学专业相关且与碳圈相关的业务,碳圈毕竟目前还不是成熟行业,给自己留条后路没有坏处,如果你是环境专业你可以关注污水处理中甲烷减排相关业务以及废气处理的脱硫技术,如果你是能源专业那就抓住你专业方向的节能技术继续研究,做碳业务也尽量找机会做与你节能技术相关企业的业务。如果你是金融专业那就多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不管做不做碳都找机会跳到金融机构去,毕竟金融机构更有钱景的嘛哈哈

以上就是我对碳圈现在及未来的看法,纯个人意见,男怕入错行,选择行业请务必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朋友   配额   资本市场   交易市场   北京   眼前   资产   稳定   政策   业务   政府   行业   工作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