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对光的讨论,泊松打脸自己的理论,泊松点因此出名

仔细观察这张图片的中心,是不是有一个小亮点。这张照片证实了光是一种波,结果颠覆了科学界的基础。

百年前对光的讨论,泊松打脸自己的理论,泊松点因此出名

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被各路科学家们所讨论,当时的主要论点有两个——一部分人认为光的作用是一种粒子,比如我们熟知的牛顿就支持这种理论;另外一部分认为光的作用和波是一样的,它的主要支持者有奥古斯丁·吉恩·菲涅尔和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等人)

早在1818年的时候,法国科学院打算用一场科学竞赛来结束这场争斗。菲涅耳在这时候提出了光的衍射的论文,要知道衍射这种现象指的是,波在通过物质边缘产生弯曲

这样一来光是粒子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了,毕竟粒子是无法弯曲的。就像是一颗米粒,把它扔到墙上,它不会因为撞墙而改变形状。既然光存在衍射,那么光只能是波。

但是,另一位天才,泊松质疑到,如果光是一种波,那么阴影中就不可能存在全黑的地方。就像是波浪在传递的时候,不可能突然消失,而是在很远的其他地方重新出现。而且光如果真的是波,那么在正中央就应该有一个亮点。

然而在泊松在论证光不是波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搞错了。阿拉戈,一个粒子学说的支持者,他用泊松的方法,证明了阴影中间有一个亮点。因此,泊松没有证明菲涅耳是错的,而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实验证明了菲涅耳是对的。

这个点后来就被称了泊松点,现在我们高中都会学到的一个知识点,不过对于泊松来说就有点尴尬了,毕竟这个实验把自己的理论推翻了。

而提出这个理论的奥古斯丁·吉恩·菲涅尔本人,在波动光学上有着巨大的贡献,可惜,他在39岁的时候死于肺结核。而且他活着时候没有被科学界重视,死后却有大量的理论被证实。如今,去法国旅行的朋友们可以在被刻到埃菲尔铁塔的72名字中看到他的名字。

现在多亏了爱因斯坦,我们知道光的行为既不像粒子也不像波,而是一种两者都具有的特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粒子,有时候有粒子性,有时候又有波动性。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小眼望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奥古斯丁   埃菲尔铁塔   克拉克   爱因斯坦   詹姆斯   阿拉   理论   科学界   法国   论点   粒子   支持者   弯曲   阴影   亮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