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听说有90%的人都分不清“的得地”?!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今天去打羽毛球了,锻炼的很到位”。


当看到这样“的得地”不分的文案时,你是怎样的感受?反正,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每次看到这样的文案直呼忍不了,可谓是浑身难受!奈何,这样的文案比比皆是,比如像下面这样的: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当然,也有一些不那么较真的网友,可能会说,不就是助动词吗,有必要那么讲究吗?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从未停止过探讨。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有必要区分“的地得”吗?


在知乎上,“现在有没有区分「的」「地」「得」的必要?”这个问题的浏览量高达147万,1085个回答;虽然大部分的回答只是表达了对待问题的态度,但也不乏专业、深度的分析论述。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其中有一个网友的例子尤其精准。

a."路边站着两个男孩,她经过时,有一个帅帅地笑了一下。"(某一个男孩“帅帅地”笑了,是笑得帅。)


b. "路边站着两个男孩,她经过时,有一个帅帅的笑了一下。" (是那个“帅帅的”男孩笑了,是长得帅。)


两句话,仅一字之别,意思差距是不是很大?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你品,你细品!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的地得”的前世今生


从网上回答和评论看,网友们总体倾向于仍然要严格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因为这正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魅力所在。


其实“的地得”三字的区分使用,早在唐宋白话中就开始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的地得”的前世今生。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据《广韵》入声卷记载:的,指的,又明也。 可见“的”最开始是个形容词,指明亮、光明的样子。


直到唐末,它才被用作助词,不过那时它写作“底”。 《说文·广部》中,对“底”释义是:山居也,一曰下也,从广氐声。


在古典白话初兴时,“底”常作形容词后缀,比如杨万里《咏荷花》的诗中说:红芙蕖杂白芙渠,红底终稠白底疏。


元明之后民间小说兴起,随着大量口语进入文本,“底”逐渐被“的”取代。



作为“的”相爱相杀多年的好基友,“地”用作助词也可上溯到唐宋年间。不过,那时它是作为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的后缀使用,例如:人死后浑如悠悠地逝水。——《董西厢》


由于联绵词经常用作状语,所以“地”渐渐变为副词后缀,如:不住地偷观知远。——《刘知远诸宫调》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宋元白话中,古人已经能区分“底(的)”和“地”了。



“得”的出场时间很早,甲骨文里就有了,多年来一直当作“获得、得到”的意思来使用。


至唐时,已有了宾语用途。如白居易《长恨歌》开头的名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宋之后,则逐渐接近现代汉语意义上的助词“得”,尤其在明清白话小说中,“得”用得十分普遍,如: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三国演义·第五回》


所以说,“的地得”本源就不同,古人用了一千多年,几万本书精雕细琢出这三个字各自的使用含义,你却一秒搞混,于心何忍?


古人精雕细琢上千年,你却一秒钟搞混?

区分“的地得”只需三招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的使用是有明确分工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续军,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参评走差错案例》一文中,写道:定语用“的”,状语用“地”,补语用“得”


尴尬的是,现代很多人连“定状补”都分不清,又何谈区分“的地得”!哎,先别着急,这就告诉你区分“的地得”最简单的方法!


1、“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即以名词为主)


如:美丽的姑娘、帅气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可爱的花儿、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团结友爱的集体、清清的河水、谁的橡皮……


2、“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即以动词为主)


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


3、“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即以动词为主),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


当然,少数特别的“的、地、得”用法,需要平时生活、阅读过程中注意观察、积累。


你学废了吗?

你品,你细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长恨歌   状语   助词   现代汉语   唐宋   动词   白话   后缀   形容词   文案   词语   古人   千年   多年   男孩   两个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