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来源:怪罗科普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动物的迁徙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天上飞的整齐有序,地上走的浩浩荡荡,水里游的随波逐浪。

对于陆地上的动物来说,它们的迁徙有时候必须要穿过人类的公路,那个时候所有的车辆当然是暂停以让它们顺利通过。

这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场面,不过,类似的场景在日本的山区可就变了味,无半点温馨可言。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日本的“火车千足虫”

每隔几年,日本山区的火车司机都要在某段轨道上极不情愿地按下停车键,以配合某种动物的迁徙。

这种动物不是身姿轻盈的羚羊,也不是肩宽头大的角马,而是成千上万只令人头皮发麻的千足虫。

这些千足虫密密麻麻地堆积在一起,从铁轨的一端缓慢地爬到另一端,叫人不犯密集恐惧症都难!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千足虫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节肢动物,小时候捉过它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次捉完千足虫后都会留一手的臭味,十分难闻!

一般的千足虫并不会大规模的聚集,但日本的千足虫却不按套路出牌,不但聚集,还挡火车道。

日本的火车运营商最早是在1920年发现了千足虫的诡异聚集,与如今一样,那时的它们也企图越过火车轨。

根据各种说法,千足虫在之后每八年左右返回一次,每次返回都会形成一条火车无法穿过的密集的“毯子”。

不过周期性出现的千足虫并不会对铁轨造成任何影响,它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要破坏铁轨的迹象。

由于具有这种奇特的“越轨”行为,当地人们将这种千足虫称为“火车千足虫”,一碰到它就意味着火车要晚点了。

那么,火车千足虫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奇怪的有周期的迁徙呢?一项长达50年的研究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野蛮迁徙的背后

火车千足虫是“平背”千足虫中的一个属,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千足虫,另外还有12种与其类似的千足虫。

生物学家于1972年首次开始对这些千足虫进行观察,50年来,他们每年对两个主要地点进行1-5次调查。

在提取了不同深度土壤中的千足虫后他们发现,火车千足虫一共有7个生长阶段(龄期),这些阶段它们都在土壤中度过。

这里要说一下,千足虫有着独有的龄期判断方法——数,通过数它们的腿和身体部分的数量就可以确定它们的生命阶段。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每个火车千足虫在每年的夏天都要蜕皮,在经过第8次蜕皮后它们就变成了成虫,也就是说,从卵到成虫一共要经过8年的时间。

火车千足虫主要啃食地面上枯叶和腐烂的树叶,在由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它们吃光了周围所有的食物。

所以,长大后的成虫就开始长途跋涉,转移到一个新的觅食地点,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就是铁轨的另一端。

在新的觅食地点,成虫们继续啃食腐烂的叶子,并完成它们“虫”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交配。

但是,这也是它们的最后一件事,因为在雌性千足虫产下卵后,所有的成虫都会无一避免地死去。

火车千足虫的交配发生在大迁徙后的秋季以及第二年的晚春时期,到了第二年的8月,雌性千足虫已经产下了400-1000个卵,这些卵又开始了下一个8年的生命循环。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与蝉有些相似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联想到了另一种生物——蝉,没错,蝉也是有生命周期的,14年或17年。

在发现了千足虫的生命周期后,研究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奋之情,因为此前蝉是已知的唯一寿命如此之长的周期性动物。

而除了相似的生命周期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不同点,那就是千足虫是节肢动物,但并不是昆虫,也就是说它是周期性非昆虫节肢动物的第一个记录。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火车千足虫的“8年周期”并不同步,有些蜕了六七次皮了,有些只蜕了两三次。

这样的话,它们可能会分批“越轨”前往新的觅食地,但事实上,先成熟的千足虫并不会急着迁徙,它们只会在出生地缓慢地移动。

等绝大多数千足虫都成熟之后,(其实是千足虫一多食物就不够了)它们才开始大规模的越轨迁徙。

日本火车千足虫的密集迁徙

最后

火车千足虫并非对铁轨情有独钟,而是铁轨恰好位于它们的新旧觅食地之间,它们也不想耽搁火车行程。

虽然它们聚集的场面实在不能称得上令人舒适,但换个角度一想,它们也是为了繁衍下一代。

出于对生命的尊重,火车停就停吧,8年一次也一点都不算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日本   节肢动物   火车   成虫   都会   雌性   周期性   铁轨   研究人员   昆虫   密集   生命周期   地点   阶段   动物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