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今天某平台请我写一篇如何图文创作的文章。


这件事让我很紧张。因为我一直觉得我写作不行,文笔比较差,很多文体驾驭不了,不过就是大学和专业这块写得还行。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我就谈谈对大学和专业这块内容的理解和写作。


首先,我说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大学和专业的图文属于科普,属于说明文范畴。不少读者是家长和考生,需要拿这些文章来指导自己选专业和学校,所以,写这类的文章,严谨是关键。


资料正确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科普是件很严肃和严谨的事情。对于科普,第一重要的是资料要正确。这是基本要求、底线。如果文章中的主要信息出现错误,那这篇文章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比如,一个问答,如果要去北京当老师,究竟应该读东北师范大学还是首都师范大学?很多人说要读首都师范大学,洋洋洒洒写了很长的文章来论证。事实上,这是错的。因为首都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只面向北京户口的考生,只有非常非常少量的艺术类师范生面向全国招生,所以很多人说到首都师范大学读师范,这个前提不成立,整篇文章就没有任何的价值了。


还有,有人写文章,说清北出国人数特别多,清华每年只招3000人,在硅谷就有2万毕业生。先不说硅谷2万毕业生的数据是否准确,就说每年招3000人,清华每年本科生招3500人以上,另外还有研究生。这些年,清华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远超本科生,2020年达到了9000多人。这种基础数据不对,文章也就站不住了。


我也错过。比如,我有次写集成电路,这算是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了,里面有句话,黄昆主导创建了半导体所。这句话被一位教授指出来,是错的。我查了下,半导体所的前两任所长是其他人,不是黄昆。这句话不是我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我看来,那篇文章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所以,数据和资料极为重要,不能出错。


我一般都是直接找第一手的资料,比如,教育部和各个学校的官网或者官微,学校的招生情况、分数线、招生计划、简章、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学校的财务预算等等。


有部分网站的数据也是比较可信的,像软科、青塔、博雅数据库等,但即便是这些网站,我也是去相关学校进行数据核对。


不要怕查资料的麻烦,因为我们写文章都是拿数据、图表说事,所以一定要确保正确。


信息了解要全面


全国有接近3000所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上有700多个专业目录,这些信息每年还都有变动。学校经常改名,经常增加专业或者停办某些专业,所以,要经常更新自己的数据库,而且在论述的时候,一定要在掌握全面信息的基础上论述。


比如,去年好多人写文章,说因为清北出国人数太多,国家就削减他们的经费。确实,清北的一般公共预算都降了,一般公共预算是指教育部的直接拨款。但如果要深入了解的话,就会发现除了个别学校,几乎所有学校的这个预算都降了,因为疫情,国家要求大家过紧日子。所以,这种解释就很牵强。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还有,高考结束后,有些名校的录取线很低,很多人就说,考这些学校是捡漏。事实上,如果要仔细了解,会发现这些录取线很低的专业都是有说法的。比如,中山大学的护理专业、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因为有硬伤,分数线才低。因此,在写文章时,需要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我觉得才是完整的。


还有,很多人说法学是红牌学科,要慎学。这是一个方面,法学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很多学霸去学。所以,要描述好法学,就要把这些情况都讲清楚,就是对于学霸或者能力很强的人来说,法学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果成绩一般,个人能力也不强,那法学慎学。


不过,要全面了解信息是很难的,需要积累。


我的经验主要是平常多看,多浏览不同学校的官微和官网,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记下来,有个大概印象,到写作时,再仔细查找。


另外,在写作时,拿不准或者觉得某些逻辑别扭的情况一定要搞明白。因为这些内容含糊,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信息,有可能这些信息会推翻自己的结论,所以一定要搞清楚,如果能找到专业人士,要多问问。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会有出错的,我也出过几次错,很难避免。


概念要准确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更难的是概念问题。像现在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组、投档线等等,大家说起来很溜,但扪心自问一下,你对这些概念真的理解吗?上次我写了一篇这些基本概念的解释,本意是想给家长看的,结果一群专业人士大讨论,有规划师,有大学招生老师。大家说出来,才发现很多人理解错误。比如,投档比例1.05究竟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以为投档就是按照1.05来投,其实不对,只能说因为有各种情况,学校才会超出100%的来接收学生。如果100%满足条件,高校就不会多接收学生。所以,常见的概念并不见得大家能真正理解。


专业的概念更难。因为每个人基本都只学过一个或者两个专业,能熟悉了解的专业不多。所以,有关专业的错误就更多,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上次我看到一个人写电子信息类专业,短短一段话,几乎每句都有问题。


里面谈到电子封装技术就是电子组装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研究硬件的学科……


但这个的学习很难,功夫在诗外。我在高考志愿规则方面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就会问几位朋友,他们都是业内大咖,会给我一个相对权威的解释。


至于专业,我比较熟悉理工类专业,对社科人文类专业一开始不是很熟悉,艺术体育类就更不熟悉。这需要平常多看。我一般会看学校网站、百度百科和知乎,但单看这些也是不够的,有时候会翻一下这些专业的概论课教材,另外有机会会请教一些专业人士。


有时候,网友也是专业人士,不少评论会给你指出问题。但网友的评论需要再核实,有时候他的评论是对的,有的也不对。


这个我还在路上,还是需要多学习。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文章要通俗易懂


刚才讲的都是信息、概念的准确,虽然重要,但只是一个基础。要让一篇文章能被人读下去,尤其让不懂的家长读懂,这才是关键。我一直希望能把一件复杂的事情讲得很清楚。


因此,我一般在一篇文章里,不面面俱到,只讲清楚一件事或者两件事。如果事情讲太多,大家就会很糊涂。


第二,一些琐碎的知识用逻辑串起来。我有一次讲航空航天大学的推荐,几十所学校如果罗列起来,我估计没有人记住。我把它们分成了国防校、民航校、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院校来讲,大家就很好记。即便记不住,知道了原则,查一下也就知道了。


第三,要有重点和总结。因为文章很长,里面有图表、数据,但如果没有重点和总结,很多人看完就看完了,什么印象都没有,那我认为这篇文章没有达到科普的目的。所以,我一般会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重点是什么,有几个关键的点。


第四,文章要写得有趣。我部分文章还可以,有些人认为像看故事一样,有些文章还不行,还是需要修炼。


总体来说,文章要写清楚,首先要自己先搞清楚。如果自己不清楚,肯定讲不清楚。至于有趣,更是需要很多的积累,把庞杂的内容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所想来安排,能举重若轻。这块我也是有很多路要走。


文章要有新意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对文章更高的要求是,不懂的人能看懂,懂行的人能看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新意。这个要求比较高,这是我努力的方向,但并不能完全做到。


这需要调研大量的资料,而且需要自己的视角独特,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解读。比如,前几天我说清华女团舞让清华校庆很火,北大校庆肯定比不过了,清北校友对这个视角非常感兴趣。


还有,我说,央视提出的31所中管高校才是真正的大学排行榜,一群大学教授开始热烈讨论,觉得这个视角不错。但普通网友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普遍反应是暴怒,接受不能。


另外需要新意的话,可以扩展内容。比如,我写大学经常会写到城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相当于是交叉学科,这也是容易出新意的地方。


文章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我觉得一篇好文章,虽然是用现在的数据,比如2020年、2021年的数据,但最后的结论应该有更宽、更远一点的视野,过了几年之后,再来看也是没问题。


当然,这个难度比较大。我有意识往这个方向努力,这也是逼迫自己提高的一个方式吧。


情怀

什么是好的大学和专业教育类文章?概念准确,通俗易懂,要有新意

最后讲一点鸡汤。作为一个教育博主,是需要讲一点情怀的,要弘扬好的一面,一些正能量。但另一方面,需要实事求是,要指出很多宣传的虚幻之处,或者家长们很多错误的观点。


我认为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清现实,还是热爱生活。


当然,这是自我贴金,往好里说。往坏里说就是,情怀意味着是有立场,立场就意味着选边站……这个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己以为的情怀可能是他人的毒鸡汤。

……


我对大学、专业类图文的理解就是这些,自己也在努力中。希望获得大家的指正,也希望随着时间,自己能越写越好,同时希望大家都能有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新意   概念   大学   专业   文章   清华   易懂   通俗   法学   情怀   熟悉   准确   情况   学校   内容   数据   资料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