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只抢人,不提供工作——《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

昨天写了篇文章,有关城市抢人的文章。城市抢人放了很多大招,对于大学生各种优惠政策落户。


不过,写完之后,就有朋友问,为什么城市只管抢人,而不提供工作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


01

为什么城市只抢人,不提供工作——《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

我最近恰巧在看翟东升教授的一本大作《货币、权力与人:全国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本书或许能部分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一下自己。自己是个经济小白。在2008年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我们国家提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然后,我就看着北京的房价上天,然后,看着央行行长说的各种坑论……


我觉得很神奇,也觉得自己非常无知,于是看了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籍,总算搞明白了房价上涨的问题。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明白。看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中国经济学家的理论,感觉中国经济学家大部分也只是在贩卖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不了现在的事情,尤其解释不清中国的情况。

为什么城市只抢人,不提供工作——《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

前两年,《贫穷的本质》这本经济学的书非常火,作者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很喜欢这本书,主要是用来对照我的人生。但对这两位作者干了这件事获得诺奖,感到很惊讶。


因为书里说的不少事情,比如提供公共的基础设施,比如干净的水,可以少生很多病;还有各种疫苗、基础教育等等……这些事情,在中国不就是常识吗?中国在1949年建国后就干了,除四害,把卫生搞好,喝热水,打疫苗,扫盲……这些东西都实践成功了。而这两位经济学诺奖得主研究了10多年,就得出了我们已经成功的一些结论,而且只有结论,没有结果……


我希望有一本书,能针对中国的情况做一个严肃的、科学的、可信的,而且是通俗的分析,因为我是个小白,只能看简单的书。《货币、权力与人》基本满足了我的要求。


原因是,作者没有借用西方理论,用上帝视角来看中国,而是站在中国土地上,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了中国的事情,就如作者说的:


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能以当事人的心态去探讨和研究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及其替代品,今天的中国政治逐步转变成全球新秩序的设计者、历史趋势的塑造者以及国际市场各种价格曲线的决定者,而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


我想起武侠小说里常说的一句话,看完武林秘籍,闭目沉思,心中一片澄明,无数疑难迎刃而解。哈哈,我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地步,但确实很多困惑得到了解答。


02

为什么城市只抢人,不提供工作——《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

比如,网上经常痛骂清北毕业生去美国不回来。其实原因很简单,美国有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来容纳这些博士,而且也能提供足够高的薪水。为什么美国能提供,中国就提供不了?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的创新企业,而中国没有呢?


原因很复杂。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解释,我觉得很好。


在目前的世界,我们处在美元霸权之下。美联储不单单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全球的中央银行。整个世界依靠美元提供流动性,这些流动性驱动着全球各地的经济活动。因此,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源头也主要来自于美国,因为创新活动是非常昂贵的。大家可以看看美国那些科技巨头,像亚马逊的贝佐斯是世界首富,但亚马逊几十年都是亏损。这样的公司在美国有很多。书里面解释,只有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财富密度才能供养这些昂贵而且高风险的大规模经济活动。


人才的供养也是很贵的。读到博士基本都是30多岁了,比本科毕业晚7~8年时间。大家花了这么长时间和那么大的努力来读博,总是希望收入能高一些,因此也只有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美国才能供养得起这些人才。


按照本书的解释,中国正在从世界经济体系的外围向中心移动,因此,大家确实可以看到,我们能支撑一些创新的企业,也能供养一些博士的高端人才,但还不能像美国那么大的规模。


正是由于我们还处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外围,所以,中国的就业问题不是低端劳动力,而是白领的就业,也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这不单单是扩招的原因,我们每年有900万的大学生就业,更重要的是跟我们国家在世界经济里的地位有关。


相应的,西安和天津抢的人都是大学生,需要的是白领工作。这些城市不是国内一线城市,也就是说不是国内经济体系的中心,在这些城市的白领岗位自然也是少而且困难的。


03

为什么城市只抢人,不提供工作——《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

刚才讲到了美元霸权的好处,美元霸权也是有坏处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美国从特朗普起,就希望把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本土,但一直不成功,原因何在?


书里也给了一个解释。


美元霸权,也就是美元被大幅高估了,而且美国政府只要稍微印点美元,其实在数字时代都不需要真正印钞,它就能收割全世界了。


书里面说,财富可以看作是对物的占有,也可以看作是对人能力的提升。如果是前者,那么美国很占便宜,如果是后者,那对美国的影响是负面的。


因为美元汇率大幅高估,所以美国制造公司就将工厂外迁,或者外包到有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制造成本比美国低。所以美国的制造业随着美元的扩张而衰落。


按照书里的说法,美国的经济学家竟然一直认为是技术的进步,美国的制造业工人越来越少,后来发现不是,而是强势美元造成的。


不过,最终货币要体现的是贸易和制造能力,尤其制造能力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象征。所以,作者说,货币金融一方面让美国特别光鲜,另一方面,却是削弱了它的根本。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这本书接近400页,内容极为丰富。这篇读书笔记只是写了书里极小的一点,后续再慢慢介绍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中央银行   货币   亚马逊   城市   读后感   霸权   美国   世界经济   经济学家   中国   权力   体系   原因   美元   作者   国家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