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几天,吴亦凡的瓜是吃了一波又一波。

有P图的: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趁机宣传一波的: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还有修改成语的: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过,吃瓜之余,有同事还真看过一个视频,视频里,女孩表示:吴某某,明人不说暗话,我要给你生孩子……

话说回来,虽然不知道这类人的占比。但这种粉丝,到底是怎么教育出来的呢?

这些女孩往往缺乏性常识,也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跟家庭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在我身边,没有如此疯狂的粉丝。只有一些同事,也是有娃的年龄。

在他们眼里,没有吴一烦,只有有一烦,烦的是“鸡娃”。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家孩子读小学的时候非常优秀,根本用不着家长操心,但是从初一开始,孩子成绩就一路下滑,明显感觉跟不上了。”

同事菲姐很苦恼,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她这么说,没想到的是,另外几个孩子年龄相仿的妈妈们也纷纷应和。

原来这不仅仅是个别孩子的问题,而是是很多孩子遇到的难题。

他们在小学、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其实,小学阶段成绩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考试科目简单,学习的难度不大,学起来得心应手。

在小学时期,“语数双百”司空见惯,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绩了。

小学是人的一生比较平稳的时期,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的成绩并不太难。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进入中学以后,孩子的学习模式与小学大不相同:

学习知识的难度发生了变化

知识是有连续性的,我们在初中学习的知识小学阶段也有涉猎,但目的也只是让学生对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不需要了解原因,也不用细致研究。

举个例子,我们在小学学过的密度,只需要了解公式,但具体是怎么测量物体密度,都需要用到什么实验器材,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数值偏大或偏小原因,小学阶段并不需要去了解那么多。

但是到了初中不一样,学生不仅要了解公式,还要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还要熟记里面涉及的性质。

难度一下子升级了好几个梯度,这会让很多学生一下子难以消化,总是因为知识太多而记不住。

但也有些孩子,能够很快记住,甚至是过目不忘,老师说过的话都能够记到脑子里,其归根结底,还是幼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培养了良好的记忆力。

有些家长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但其实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只是你没有用对方法。要知道任何学习能力都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思维习惯的不同

小学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注重的是结果正确与否,很少会让孩子书写过程。

即使是应用题,直接一步算式得出结果就好。也许算式正确,结果正确,但思路是否严谨,是否符合逻辑,我们无从查看。

而初中开始,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一下子提升上来,开始注重解题过程。需要学生知其然,更注重知其所以然。

举个例子,数学一道10分的题目,最后结论只占一分,而中间的过程足足有9分。

哪怕是结果巧合地对上了,解题逻辑与书写过程错误的话,最终也只能得很少的分数。

这种模式让很多孩子一下子慌了神,但一些在早期教育进行过思维力与反应力训练的孩子,明显得心应手,遇到这类问题时并不会很吃力。

良好的思维力不仅能帮助孩子获取和巩固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获取过程的思考,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让孩子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

而反应能力,又能教会孩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还能让孩子在变动中辨明方向,持之以恒。

吴亦凡事件的现实意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习习惯的不同

在小学,老师对纪律的要求会更严格一些,很多孩子都是被动学习。

但是到了初中,时间仅有三年,且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纪律问题,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

对于一些自控力与专注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在初中开始出现成绩滑坡的现象,而且是逐步显现的,一般到初二比较明显。

但是,也有些跟得上步调的学生,成绩很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他们能够在优等生的位置上稳居不下的秘诀是什么呢?

原来,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全面吸收老师讲的精华,在其他孩子开小差的时候,他们却能依然埋头于书案,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中。我们会发现,这类学生都具备两种能力,那就是自控力与专注力。

自控力与专注力并不是小学时期的严格要求就能培养出来的,小学阶段老师更多起到的是督促作用,而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在孩子启蒙时期培养形成的。

要知道,自控力决定孩子能不能坐得住板凳,专注力决定孩子能不能学得足够好。

自控力与专注力水平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自控力不足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绪的不稳定性会加强。

这两种能力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学习成绩提高越快,反之,无论怎么做,成绩都很难有所提升。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与自控力越容易改善。

小学成绩好,初中跟不上,归根结底还是早期教育没有打好基础

我们都知道,要盖一栋100层的楼房,我们就需要打能够承受100层楼的地基,如果只打了能够承受40层楼的地基,这栋楼房就只能盖40层,超出40层这个范围,这栋楼房就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整个小学阶段就像一栋40层的楼房,打了40层楼地基的孩子和打了100层楼地基的孩子,他们在小学阶段的成绩都会非常优秀。

但是到了初中或更高年级,当孩子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时,就能看出孩子的地基是否牢固了。

而早期教育,就像是小学阶段之前的60层楼,刚上小学时不会觉得差异性有多大,但随着初高中知识难度的增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会显现出来。

小学成绩优秀也许并不是真正的优秀,小学虽然也是打地基的阶段,但打地基最重要的阶段是0-6岁。

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脑力开发是七田真的特色,它是建立在脑科学基础上,专业培养大脑基础认知能力的。0-6岁这个时期的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孩子基础认知能力的养成,而基础认知能力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孩子适应快节奏初中生活的五种必备能力。

基础认知能力不足的学生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在后期的学习中就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作为父母,我们要帮助孩子打好地基,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做到未雨绸缪。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旅程中不吃力,更轻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孩子   地基   楼房   专注   早期教育   初中   阶段   成绩   过程   能力   老师   事件   小学   基础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