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其实是大脑在搞鬼

鬼压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好像被什么东西禁锢住了一样。搜索引擎可能会告诉你,这是鬼压床;但实际上,这是睡眠瘫痪的症状。

调查显示,大概有7%的中学生都经历过睡眠瘫痪。睡眠瘫痪经常发生在我们刚睡着或者是刚醒来的时候,除了意识清醒却不能动弹之外,我们往往还会经历幻觉,比如感觉恶灵存在(学名叫侵入性幻觉,英文叫intruder hallucinations)、胸口被石头压着(梦魇幻觉,incubus hallucinations)以及灵魂出窍的感觉(前庭运动定向障碍,vestibular-motor hallucinations)

睡眠瘫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在快速眼动睡眠期,我们常常做梦,为了避免梦游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我们的骨骼和肌肉都是麻痹的,所以身体不能动弹。有时我们的身体已经“睡着”了,但是意识还清醒着,或者我们的意识已经清醒了,但是身体还在“沉睡”,睡眠瘫痪就发生了。

“见鬼”?其实是大脑在搞鬼

树上的人脸?

鬼故事里可能会描绘这样的场景:狰狞的树干上长着一张脸,屠夫手臂上长着的肉瘤上有人脸,半夜窗户上糊着的塑料袋像人脸……就像开头鬼故事里的那张图,或者这样:

“见鬼”?其实是大脑在搞鬼

树上本来没有脸,只是有几个洞而已;柜子上也没有脸,只是有把手、凸起;但我们却能在上面看到脸。这种“把不是脸的东西认成脸”的错觉,叫面孔空想性错视

让我们误认为是脸的东西,往往是这样的:第一,“脸”要是正立的,最好还是对称的;第二,脸上要有“眼睛”,也就是两个斑点,这两个斑点与周围颜色或者亮度有明显差异,而且左右对称。

除了“脸”本身的特征之外,我们能不能看出“脸”也取决于记忆中是否存在“面孔模板”。我们大脑颞叶皮层(耳朵上方)上,有一块“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 FFA),它既接收来自枕叶(后脑勺)上“枕叶面孔区”(occipital face area, OFA)提取出的“脸”的信息,也能够接收来自前额叶皮层(脑门, prefrontal cortex, PFC)所想象的面孔信息,综合起来,就让我们看到了并不存在的“脸”。

我身后好像有人?

在月黑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虽然小路里只有风的声音,但是总感觉身边有什么东西……这种类似于有鬼的错觉可能来自于感知迷失(perceptual disorientation)[4],也就是自己误解了自己身体的运动。

Olaf Blanke教授的团队分析了12名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他们都声称自己能感觉到有鬼的存在。磁共振扫描的结果显示,他们大脑中涉及到自我意识、运动和空间感的三个区域存在异常。这些区域负责对身体的感知。那么是不是因为对身体感知出了问题,我们才感觉到有鬼魂的存在呢?

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人们被蒙住眼睛、戴上耳塞,然后用手去控制一个机器人,当人们的手向前移时,这个机器人就可以碰到他们的背。

“见鬼”?其实是大脑在搞鬼

当机器人的动作与参与者的动作同时进行的时候,参与者没有感觉到异常,但当机器人的动作与参与者的动作有几毫秒的延迟时,参与者就开始怀疑世界了——他们说有其他人在摸他们,并且感觉到有其他人在场,有些人甚至吓得退出了实验。

为什么我们会“见鬼”?

自上而下的加工

我们会对外界环境进行主观的解释,有时这种解释依赖于我们脑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就像上面提到的面孔空想性错视,树上本来只是有几个洞,因为我们心中有人脸,才看到了人脸。

对面孔的期待也有可能让我们“见鬼”。我们走在夜路上,本来就比较害怕,希望有个人来陪我们,这时我们可能会想起朋友的脸;或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鬼故事里的恐怖鬼脸,就会更加容易把像脸的东西看成脸[3]。

对外界保持警觉

我们总是对外界保持警觉[5]。当我们在荒郊野岭中的时候,如果听到背后有声音,绝大程度上会认为那是野兽或者是有鬼,会赶快跑开。这种警觉能够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果背后真的有野兽,我们跑开了就相当于保护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如果背后什么都没有,跑开了也没有什么大损失。但是,如果我们遇到危险却没有激活自身的警报系统,那么就可能付出沉痛的代价——被野兽吃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枕叶   可能会   皮层   参与者   警觉   野兽   树上   幻觉   机器人   面孔   外界   睡眠   大脑   身体   动作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