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学生上一节有用的的科学课,听了以后终身受用

今天上午,给小学一位三年级的学生上了开学科技第一课: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首先,我给学生搬出了小学数学的“加法口诀”:1+1=2,2+3=5,3+4=7……并告诉他这是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学了加法有什么用呢?接下来,我向他展示了剪刀、夹钳、核桃钳等实物,告诉他这些都是一部分加另一部分,发明了完整的工具,可以在生活(到市场)中去换钱。

如何给学生上一节有用的的科学课,听了以后终身受用

然后,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给他讲了李浦曼发明带橡皮擦的铅笔的故事,并告诉他这个小小的发明,卖了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是300多万元,这是很多人几乎一辈子都赚不了的钱。这就是加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最后,我给他做实验,讲了水瓢不卫生的缺点。骆剑舞同学联想到小朋友玩的“不倒翁”,并从中受到启示。在塑料瓢柄对面的瓢体部位附加一个适当的重块,这样,不管是空瓢还是盛水的瓢落水后,瓢柄总是向上翘着让你随手可握,既方便又卫生的故事。

这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一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加法是基础,掌握加法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加一加”的创新技法创造商品交换成钱,告诉学生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不爱学习的学生。

如何给学生上一节有用的的科学课,听了以后终身受用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之一。二是虽然这不一定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是想潜移默化地告诉他:人的创造能力不是由知识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知识量和创造性共同决定的。“1+1=2,2+3=5,3+4=7……”是知识,“加一加”的创新技法就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创造性,这正是时下传统教育的缺点:只管教知识,不管(负责)创造性的培养。
课程结束后,学生经过刹那的思考,迅速就提出了自己的创意。

如何给学生上一节有用的的科学课,听了以后终身受用

由于刚上小学三年级(五册)的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我就让他画出了自己的创意。因这个创意有一定的新颖性,稍加修改,可以参加创新类的创意作品或发明作品比赛。为了保护学生的劳动成果,在这里就不展示他的创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夹钳   水瓢   新颖性   目的   学以致用   加法   创意   潜移默化   技法   创造性   缺点   有用   能力   故事   知识   科学课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