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阿育王山、阿育王寺《辞海》

阿月浑子:亦称“胡榛子”、“无名子”。漆树科。落叶小乔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形,全缘,革质。雌雄异株,腋生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褐绿色。核果卵形或长椭圆形,淡黄色或淡红色,有皱纹。种子淡绿色或乳黄色。春季开花,夏秋间果熟。以播种繁殖为主。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和亚洲西部;中国新疆有栽培。种子供食用,味佳;也作榨油和食品工业原料。

阿育王山:在今浙江宁波市鄞(yin)州区东。上有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中国佛教寺院。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宝幢镇。相传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沙门慧达(本名刘萨诃)于此得一舍利塔,内藏释迎牟尼遗骨,认为系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遂于其地建立精舍,是为阿育王舍利殿之起源。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敕(chi)建塔、亭和禅室。梁武帝时赐额阿育王寺。主要建筑有舍利殿、大雄宝殿等。


阿月浑子、阿育王山、阿育王寺《辞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太康   雌雄异株   乳黄   地中海   漆树   核果   复叶   卵形   宁波市   花序   遗骨   沙门   淡红色   辞海   舍利   种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