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第一作者:Nuwanthi D. Rodrigo

通讯作者:Brett L. Lucht

通讯单位: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锂离子电池(LIB)的发展已使其成为有潜力与内燃机竞争的汽车动力电源。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的LIB对于电动汽车的应用至关重要。而LIB的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受电解液组成的影响。当前商用电解液的关键组分——碳酸乙烯(EC)的熔点(36.4℃)较高,温度降低时会导致电解液黏度增加,Li+电导率降低,因而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开发低熔点、低粘度、低温高离子电导率的新型电解液体系来提高LIB的温度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此外,在现有商用LIB中,石墨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其性质在Li+嵌脱动力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增加的电极/电解液界面传荷阻抗及体电极中固相Li+扩散的比例,会降低电池的低温性能。因此,石墨表面所形成SEI的性能对LIBs的低温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其组成和形貌取决于电解液组成和工作条件。

基于此,本文作者研究了可在石墨表面形成稳定SEI的新型电解液,即在LiDFOB-FEC和LiDFOB-EC体系中引入异恶唑(IZ)作为新型共溶剂,以期提高锂/石墨半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该工作以“Improved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Graphite/Li CellsUsing Isoxazole as a Novel Cosolvent in Electrolyte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上。

【研究内容】

图1 为异恶唑(IZ)的结构示意图。本文采用两种电解液体系:1 M LiDFOB- FEC/IZ (1:9 v/v)和1 M LiDFOB-EC/IZ (1:9 v/v)。1.2 M LiPF6-EC/EMC作为基础电解液(STD)进行对比。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1 IZ的化学结构

不同电解液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池比容量、库伦效率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25℃循环时,采用不同电解液的电池具有相似的可逆容量,约为365 mAh g-1。0℃下,采用1 M LiDFOB-FEC/IZ电解液的电池其容量保持率(74%)高于STD(43%)和1 M LiDFOB-EC/IZ电解质(48%)。当温度降低到−10℃时, STD和1M LiDFOB-EC/IZ电解液中的比容量降至50 mAh g-1以下,而1M LiDFOB-FEC/IZ电解液中的可逆容量为155 mAh g-1。低温循环后,电池重回室温下进行测试,观察到在STD电解液中循环的电池容量略有下降,表明电池在低温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锂沉积。此外,采用STD的电池首次循环效率高于1M LiDFOB-EC/IZ和1M LiDFOB-FEC/IZ,但化成循环后,所有电解液中的库伦效率均为99.5%。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2 采用不同电解液的石墨/锂电池的比容量(a)、库伦效率(b)与循环次数的关系

微分容量曲线——采用STD、1 M LiDFOB-IZ/FEC和1 M LiDFOB-IZ/EC电解液的电池其差分容量曲线如图3所示。STD电解液中0.6 V vs Li/Li+处的峰源于石墨表面EC的还原。1 M LiDFOB-IZ/FEC和1 M LiDFOB-IZ/EC中,1.65 V vs Li/Li+处的峰可能是由于电极表面LiDFOB的还原,1-1.1 V vs Li/Li+处的小峰被认为是异恶唑的还原。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3 采用不同电解液的石墨/锂电池首先放电的dQ/dV曲线

化成后石墨表面的XPS——为评价石墨循环性能改善的原因,采用XPS研究了化成和长循环后石墨表面形成的表面膜。如图4所示,原始石墨电极的C1s谱具有高强度的C-C/C-H特征峰(285 eV)及286.7 eV和288.1 eV处与CMC粘结剂相关的COx特征峰。在STD中化成后的石墨电极其C1s谱在290eV处出现烷基碳酸锂和碳酸锂的特征峰,源于碳酸酯溶剂的还原分解。

石墨电极在1M LiDFOB-FEC/IZ和1M LiDFOB-EC/IZ中形成的表面膜具有相似的XPS谱,表明所形成的SEI主要是LiDFOB的还原产物。289.1 eV (C=O)和286.8 eV (C-O)处的C1s峰是LiDFOB还原为草酸的特征。O1s谱中533 eV处的宽峰与含(C=O)和(C-O)的混合物一致。F1s谱中包含LiF峰(685 eV)和B-F峰(687 eV)。B1s谱中存在B-F和B-O的对应峰,其特征在192.5-193.8 eV附近。此外N1s谱中峰的出现表明SEI形成过程中异恶唑的还原,与dQ/dV曲线中1.1 V处的异恶唑还原峰一致。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4 化成循环后石墨表面的C1s、O1s、F1s、N1s和B1s谱

图5a为石墨电极化成后其表面检测到的元素相对原子浓度。在STD中化成后的石墨其表面C浓度降低,O和F浓度升高。在IZ基电解质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C浓度降低,O、F、B和N浓度增加。低浓度N元素的存在表明异恶唑的还原。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5 石墨表面各元素的相对原子浓度,(a)化成后;(b)长循环后

石墨电极长循环后的XPS分析——如图6所示,石墨电极在STD电解液中长循环后,表面C、O和F元素浓度发生明显变化,C-C峰(285 eV) 强度降低,C-O峰(287 eV)和C=O峰(289 eV)强度增加,表明SEI厚度的增加。O1s谱的宽化表明长循环过程中STD电解液的分解。282.5 eV处C1s峰(锂化石墨)的存在表明STD电解液中电解质/电极界面处缓慢的Li+脱嵌动力学。而在1M LiDFOB-FEC/IZ和1M LiDFOB-EC/IZ电解液中长循环后的石墨,其表面SEI的变化很小,由C1s谱中的C-O (286.8eV)和C=O(289.1 eV)峰,O1s谱中533 eV处的宽峰以及B1s谱中193 eV处的峰值可知表面SEI仍以LiDFOB还原的草酸盐为主。总之,石墨在IZ基电解液循环时表面SEI较为稳定,由LiDFOB还原产物主导,而在STD电解液循环时其表面SEI则由EC和LiPF6还原产物主导。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6 长循环后石墨表面的C1s、O1s、F1s、N1s和B1s谱

石墨表面FTIR分析——在不同电解液中化成和循环后的石墨电极表面红外光谱如图7所示。石墨电极在STD电解液中化成后,其红外光谱在1660 cm-1处存在烷基碳酸锂的强吸收峰,可能源于EC的还原产物(LEDC);同时也观察到1555 cm-1和1540 cm-1处Li2CO3的吸收峰;长循环后,其光谱无明显变化。石墨电极在IZ基电解液中循环后,观察到其红外光谱在1800 cm-1和1758 cm-1处存在新的吸收峰,可能对应草酸硼酸盐中两个羰基同相和反相振荡的特征。此外,在1635 cm-1处观察到草酸锂或其他含草酸物质的特征;1660 cm-1处的红外吸收特征与烷基碳酸锂(1555 cm-1)和Li2CO3(1540 cm-1)一致。在1 M LiDFOB-EC/IZ电解液中长循环后,Li2CO3的红外吸收特性降低;在1 M LiDFOB-FEC/IZ电解液中Li2CO3的特征完全消失,但烷基碳酸锂和草酸锂峰的相对强度增加。

新型溶剂异恶唑提升石墨||Li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

图7 石墨电极化成(a)和长循环后(b)的红外光谱

【结论】

为提高石墨/锂半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本文研究了异恶唑(IZ)基新型电解液体系;与STD电解液相比,含FEC或EC的IZ基电解液的低温性能有所改善。特别是1M LiDFOB-FEC/IZ电解液,在−10℃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对循环前后的石墨表面进行分析表明,IZ基电解液中石墨表面的组分以草酸盐为主,在长循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STD电解液中循环的石墨其表面成分在循环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厚SEI的形成。SEI的性质和组成对所研究电解液的低温循环性能起着关键作用。IZ基电解液中LiDFOB的还原产物草酸盐的存在提高了SEI的稳定性和低温循环性能。

Rodrigo N, Shadike Z, Tan S, et al. Improved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Graphite/Li Cells Using Isoxazole as a Novel Cosolvent in Electrolytes[J].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2021. DOI:10.1149/1945-7111/ac11a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石墨   低温   草酸盐   碳酸锂   电解液   电池   性能   烷基   草酸   光谱   溶剂   浓度   容量   特征   表面   石墨电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