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第一作者:Geon-Tae Park

通讯作者:Chong S. Yoon、Yang-Kook Sun

通讯单位:韩国汉阳大学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因其高能量密度、优异的倍率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而成为电动汽车(EV)的主要电源。然而,LIB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已到达理论极限,无法满足EV的行驶里程需求。其中正极材料决定了LIB的能量密度和成本。下一代LIB的主要正极材料是富镍Li[NixCoyAl1-x-y]O2(NCA)和Li[NixCoyMn1-x-y]O2(NCM)。然而,NCA80正极的放电容量相对较低,循环性能较差,尤其是在高温下。富镍能够增加NCA80的放电容量;然而,富镍会导致循环寿命和电池安全性的恶化,主要归因于H2→H3相变过程中收缩引起的微裂纹。适当的微结构调控可以有效耗散应变能,从而减轻微裂纹,这可以在氢氧化物前体合成或锂化过程中引入掺杂剂来实现。

工作简介】

近日, 韩国汉阳大学的Chong S. Yoon、Yang-Kook Sun等人通过多级微结构调控,即优化前驱体微结构,然后在锂化阶段掺杂过量Al以保留前驱体的针状形貌,优化了正极的初级颗粒形貌。研究表明,从前体阶段开始的化学和微结构修饰使得Li[Ni0.9-xCo0.1Alx]O2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结构,该结构可减轻有害的机械应变,并显著延长正极寿命。过量Al掺杂的Li[Ni0.86Co0.1Al0.04]O2微结构高度径向排列,其中初级颗粒为亚微米级。Li[Ni0.86Co0.1Al0.04]O2在2000次循环后保留了86.5%的初始容量,即使在45℃下,也具有78.0%。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Ni-rich Li[Ni0.9-xCo0.1Alx]O2 cathode via multistage microstructural tailoring from hydroxide precursor to lithiated oxide”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内容详情】

通过共沉淀反应合成[Ni0.9Co0.1](OH)2(1-CG)前体。2-CG前体制备方法与1-CG相同,但在合成期间刻意停止反应物进料以抑制初级颗粒的连续径向生长。颗粒生长中断3小时后,重新启动反应物进料。SEM图像表明,1-CG前体由紧密堆积、径向排列的针状初级颗粒组成,而2-CG前体初级颗粒的排列取向随机。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1、 [Ni0.90Co0.10](OH)2前驱体1-CG和2-CG的横截面(a)SEM图像和(b)TEM图像(c)2-Al-NCA和4-Al-NCA正极颗粒的横截面SEM图像。

无论铝含量如何,源自1-CG前体的锂化正极初级颗粒呈针状,并沿径向排列,而源自2-CG前体的锂化正极初级颗粒为等轴状,表明前驱体形貌显著影响正极织构。从1-CG前体衍生的锂化正极初级颗粒宽度随铝掺杂含量增加而减小,2-CG前体类似。因此,无论前驱体的形态如何,过量铝的引入限制了初级颗粒的尺寸。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2、(a)P-NC、2-Al-NCA、4-Al-NCA和6-Al-NCA正极XRD图谱(b)a轴和c轴晶格参数随铝含量的变化(c)显示γ-LiAlO2峰的放大XRD图(d)晶粒尺寸随铝含量的变化。

XRD表明,所有正极均具有六方α-NaFeO2结构,证实过量Al不会破坏富镍NCA正极晶体结构。随着铝含量增加,富镍NCA正极的a轴和c轴晶格参数分别减小和增大。当Al含量增加到2mol%以上时,晶格参数变化不明显,表明Al的溶解度极限接近3mol%。在4-Al-NCA和6-Al-NCA的放大XRD图中观察到对应于γ-LiAlO2的峰,且峰强随A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富镍NCA正极的晶粒尺寸随铝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Al含量高于4 mol%时,变化趋于平缓。图3a显示,尽管由1-CG前体锂化得到,P-NC正极颗粒由几乎等轴的初级颗粒组成,纵轴随机取向,表明掺杂元素的选择和浓度对锂化正极微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4-Al-NCA正极具有棒状初级颗粒,且沿径向延伸。这种颗粒细化效果随着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初级颗粒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长。随着铝含量的增加,初级颗粒宽度和长径比分别减小和增大,意味着可以通过调整铝含量调控正极微结构。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3、(a)P-NC和(b)4-Al-NCA正极在720℃下锂化的横截面SEM图像(c)720 ℃下锂化的NCA正极的初级颗粒宽度和长径比随铝含量的变化。720 ℃下锂化的(d)2-Al-NCA和(e)4-Al-NCA正极的TEM-EDX元素图和线扫描。600 ℃下锂化的(f)2-Al-NCA和(g)4-Al-NCA正极的亮场、高分辨率TEM图像和相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在不掺铝的情况下,前驱体的针状初级颗粒迅速转变为等轴颗粒。通过掺杂引入的铝离子可能沿晶界扩散到氢氧化物前体中,然后从晶界扩散到体相。过量铝离子保留在晶界,并优先沿晶界分布。这些铝离子钉扎住了颗粒边界,阻止了它们的迁移,从而保留了锂化正极中的前体形貌。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4、(a)P-NC、2-Al-NCA、4-Al-NCA和6-Al-NCA正极的初始充放电曲线和(b)循环性能 (c)归一化H2→H3相变峰面积随循环次数的变化(d)2-Al-NCA和4-Al-NCA正极在45℃下循环性能的比较(e)比较P-NC、2-Al-NCA和4-Al-NCA正极的倍率性能。

2-Al-NCA正极颗粒截面的Al元素线扫描显示,Al离子均匀分布在初级颗粒内以及沿晶界分布。而4-Al-NCA正极颗粒截面Al元素线扫描表明Al在晶界偏析。在600℃下进行锂化处理的2-Al-NCA正极初级颗粒由几个取向稍微偏离的亚晶粒组成。而4-Al-NCA正极初级颗粒没有这种亚晶粒结构。此外,根据TEM图像中的衍射对比度判断,其相邻的初级颗粒在很大程度上取向紊乱。图3d–g表明,在颗粒间边界偏析的铝离子有效地防止初级颗粒粗化,并使正极颗粒保留从氢氧化物前体继承的径向排列结构。

图 4a显示,富镍NCA正极的初始放电容量随铝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氧化还原镍离子含量的降低。图 4b显示,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正极循环稳定性提高。为了定量比较循环过程中H2→H3氧化还原峰的衰减情况,将每25次循环微分容量曲线的峰面积进行积分,并与初始峰面积进行比较。100次循环后,具有P-NC正极电池的H2→H3微分电容曲线面积显著减小至初始峰面积的87%。然而,铝的存在抑制了循环过程中氧化还原峰的衰减。铝掺杂还增强了45℃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4-Al-NCA正极在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2.2%,而2-Al-NCA正极仅为85.5%。4-Al-NCA正极的倍率性能也十分优异。4-Al-NCA正极在5C时的容量为0.2C的96.2%,而P-NC正极只有94.9%。

图 5a显示,无论铝含量如何,c轴晶格参数在充电至4.0 V时逐渐增加,然后在约4.2 V时突然降低,这对应于H2→H3相变。c轴参数的最大收缩率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反,a轴参数单调减小,与铝含量无关。铝使得c轴方向收缩减少,大大限制了局部应变集中,减少了晶界处微裂纹的形成。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5、(a)比较P-NC、2-Al-NCA和4-Al-NCA正极a轴和c轴晶格参数随电池电压的变化(b)第1次和第100次循环期间充电至4.3 V的P-NC、2-Al-NCA和4-Al-NCA正极的横截面SEM图像比较。

图5b显示,荷电P-NC正极包含一个微裂纹网络,微裂纹起源于颗粒中心并蔓延到表面。然而,铝的存在抑制了微裂纹的形成,并且在首充后,荷电4-Al-NCA正极的颗粒中心仅观察到少量微裂纹。100次循环后,荷电P-NC正极中的微裂纹比首充后更宽、更密集,导致二次颗粒接近破裂。4-Al-NCA正极在100次循环后微裂纹较少,证明了其循环稳定性。

4-Al-NCA正极中过量的Al在颗粒间边界处偏析,阻碍了初级颗粒的粗化,从而实现了细化晶粒。细化的初级颗粒产生的大量颗粒边界使二次颗粒增韧,它们使裂纹偏转并吸收裂纹形成能。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6、2-Al-NCA和4-Al-NCA正极(a)25℃和(b)45℃下在具有石墨负极的软包全电池中的循环性能比较。(c)2-Al-NCA和(d)4-Al-NCA全电池在45℃下第1、500和1000次循环期间的直流内阻(DCIR)随DoD的变化。在45℃,500次循环后完全放电的(e)2-Al-NCA正极颗粒和1000次循环后(f)4-Al-NCA正极颗粒横截面的暗场STEM图像和化学相图。

为了评估4-Al-NCA正极的长循环稳定性,在带有石墨负极的软包全电池中对正极进行了测试。4-Al-NCA正极表现出出色的循环稳定性,2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6.5%,而2-Al-NCA正极在500次循环后失去其初始容量的17%。常规NCA正极在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9%。通过使Ni4+的表面浓度最小化、继承前驱体的径向排列微结构以及细化晶粒,4-Al-NCA正极实现了优异的长循环稳定性。4-Al-NCA正极在45℃下运行时也具有优异的容量保持率,2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8%。而2-Al-NCA正极在5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52%,传统NCA正极在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37%。根据混合脉冲功率特性(HPPC)测试,每500个循环测量不同放电深度(DoDs)下的直流内阻(DCIR)。在首圈中,2-Al-NCA和4-Al-NCA正极的DCIR在整个DoD范围内相似。然而,2-Al-NCA正极的DCIR在500次循环后显著增加,而4-Al-NCA正极的DCIR即使在1000次循环后也几乎保持不变。在DoD为0-20%的H2→H3相变范围内,经过500次循环后,2-Al-NCA正极的DCIR急剧增加,而4-Al-NCA正极的DCIR没有明显增加

EES:多级微结构调控实现高性能富镍NCA正极

图7、多阶段微结构调控使得富镍NCA正极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图 6e显示,循环的2-Al-NCA正极颗粒几乎断裂成两半,除了次级颗粒中心的宽裂纹和材料损失外,沿大多数初级颗粒观察到细微断裂。微裂纹作为电解液穿透颗粒内部的通道,导致杂质层的形成和溶解造成的材料损失。相反,在循环的4-Al-NCA正极中几乎看不到微裂纹。此外,暗场STEM图像附带的化学相图证实了循环的2-Al-NCA正极中微裂纹附近存在大量Ni2+,证明通过微裂纹渗透的电解质导致了严重化学侵蚀。而4-Al-NCA二次颗粒内部没有Ni2+的痕迹。因此,4Al NCA正极的机械稳定性增加了对电解液化学侵蚀的抵抗力。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和微结构调控可以有效缓解富镍层状正极的容量衰减。化学保护是通过正极的成分梯度来实现的,以最小化不稳定Ni4+的表面浓度。通过仔细控制前驱体微结构,可以实现高度取向的微观结构,使得初级颗粒在高荷电状态下均匀收缩,防止局部应力集中。此外,通过引入过量的铝来细化晶粒,抑制颗粒粗化。细化后的微结构使微裂纹的扩展发生偏转,并消散晶格突然收缩产生的应变能。这些化学和微观结构调控使得4-Al-NCA正极具有优越的循环稳定性,无论是在室温下还是在45℃的高温下。

Geon-Tae Park, Nam-Yung Park, Tae-Chong Noh, Been Namkoong, Hoon-Hee Ryu, Ji-Yong Shin, Thorsten Beierling, Chong S. Yoon and Yang-Kook Sun. High performance Ni-rich Li[Ni0.9-xCo0.1Alx]O2 cathode via multistage microstructural tailoring from hydroxide precursor to lithiated oxide.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 DOI:10.1039/D1EE01773J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微结构   正极   晶格   晶粒   横截面   针状   前驱   裂纹   颗粒   稳定性   含量   图像   容量   结构   化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