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突然消失后的八大行星运动状态

光是有速度的,光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

太阳光传播到地球需要8分20秒,太阳光传播到其他七个行星也需要时间。


太阳突然消失后的八大行星运动状态

万有引力的形成是因为星球在运动方向的正方向与反方向上受到的光子的撞击力不平衡产生的。以地球为例讲解:宇宙中充满了均匀的以光速运动的光子(这是一个事实),如果宇宙中只有地球一个星球,那么地球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光子的撞击力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地球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如果出现了一个太阳,由于太阳的阻挡,来自于太阳那个方向的光子数量就会大大减小,背对太阳一侧的光子数量保持不变,这样,背对太阳一侧的光子对地球的撞击力就大于正对太阳一侧的光子对地球的撞击力,地球就会向太阳运动,宏观表现为太阳的吸引力。(其实不是太阳吸引,是地球正对太阳与背对太阳的这两个侧面,光子的撞击力不平衡。)

所以当太阳突然消失后,没有了太阳的阻挡,来自于正对太阳一侧的光子数量会增多,但这些光子要在8分20秒后才到达地球,所以在太阳消失后的8分20秒内,地球仍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其他行星在太阳消失的最初几分钟内也都会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当8分20秒后,来自于太阳方向的宇宙中的光子到达地球,对地球来说,正对太阳的一面与背对太阳的一面受到的宇宙中光子的撞击力此时达到平衡状态,地球不再向太阳方向运动,不再围绕太阳所在的那个点公转。

太阳消失数分钟后,其他七个行星也渐渐都不再围绕太阳所在的那个点公转。

然后由于万有引力,这八大行星开始互相吸引,互相围绕一个中心区域绕转。

这八大行星不会撞击在一起的,因为八大行星都有磁场,并且磁北极的指向大致相同,由于同极相斥,所以八大行星不会撞击到一起。

由于万有引力,八大行星互相吸引,会慢慢围绕一个中心区域互相绕转,质量较大的行星(如木星)距中心区域近一些,质量较小的行星(如水星)距中心区域远一些。

稳定后,行星绕转的速度会比之前围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低(因为每个行星受到的万有引力都已经大大降低)。

之前,八大行星随太阳以每秒24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系公转,太阳消失后,八大行星仍会以每秒240千米的速度围绕银河系公转。就像木星消失后,木星的卫星仍会以之前的速度围绕太阳公转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大行星   状态   太阳   公转   万有引力   木星   太阳光   光子   千米   行星   宇宙   地球   方向   速度   区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