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昨天,我们开了年度工作总结会。已经住院一个星期的合伙人老赵从医院偷跑出来汇报工作,被护士小姐姐发现了,说他这种行为算主动出院。老赵申请了半个小时离院时间,汇报完就匆匆赶了回去。

老赵是个科幻迷,电影是他推荐的,感想是大家的,特此分享。

这个冬天,创投圈突然不再焦虑了。

因为,当一个人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其实是没时间焦虑的。

他会觉得一切仿似凝固,这是《流浪地球》里的行者带着孤独和惶恐启程前的瞬间,也是所有创投者在这个冬天的切身感受。

《流浪地球》是一个关于绝地求生的故事,向新家园逃亡的过程里,人类社会内部有人退缩,有人坚守。不同国籍、种族、力场和意识形态,最终却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巨大未知下,求生的欲望驱使一群人往前走,在有限时间和极端情况下不断快速做出决策,逼近一个想象中的未来。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预告片

对于过去这一年的创投圈而言,绝地求生就像个黑色幽默:一个人张着嘴,却不知道他是要吐掉卡在喉咙里的鱼骨,还是口渴要喝水。先解决鱼骨,还是先解决口渴,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足够煎熬。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看《流浪地球》,能收获些什么呢?

生死关头:请下注,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流浪地球》中:当末日来临,地球之主——人类决定建造引擎,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踏上寻找新恒星的流浪之旅,全体人类用自己的命运打了一个赌。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预告片

前途未卜,该怎么做?哪一个才是最优解?

这也是每一位创业和投资者都会面临的难题。我们都在赌未来,赌今天的一个选择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里,能否创造巨大财富和社会价值。

但是,你真的相信成功者都是靠“赌”走到最后的吗?

从2018年初开始,行业内便出现“募资难”的论调,最开始是中小机构,但没多久就蔓延到老牌投资机构,甚至有业内大佬发声,称遇到了从业以来最难熬的一年。

前所未有的迷茫风暴席卷了创投圈。

手里拿着LP的大把钞票,漫天报价哄抢被风吹起来的明星项目,反正不用担心没人接盘——那种梦幻般的纸醉金迷的岁月,已经恍如隔世。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醉了太久了的人们,忘记了“市场的理性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短期内劣币驱逐良币,但长期来看市场终将驱逐劣币。美国的绿背钞票、魏玛时代的德国马克、蒋委员长的金圆券,长期来看这些劣币通通都消失了。

在生死关头的下注,就是自身认知水平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没有系统的预判能力,就看不清前路,就不能提前布局,就无法整合必需的资源,也就抵达不了要去的地方。

这样的人不迷茫,谁迷茫呢?这样的人不被淘汰,谁被淘汰呢?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预告片

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说:“市场上好赚的,风险小的,套利的钱都被赚完了。”

对于真想正经活下去的GP们,正经创造价值才是王道。

创造价值,实在是老生常谈了吧,听起来一点也不酷,耳朵都快听出茧了。然而,创造价值,还真就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安身立命之本。

不论身处怎样艰难的时期,都不忘这个准则,砥砺前行,才有可能走出看起来仿佛没有边际的黑暗区域。

寒冬夜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流浪地球》里,危机迫使人类社会不断应对极端情况。末日把人类分裂成两派,飞船派主张乘飞船逃走,地球派坚持把地球带走,这些冲突展现出了双方不同的思考方式。

不同的人在极端条件下,反应必然是不同的,恰恰是这个反应,定了人的高下。

过去的一年,钱变少了是一个客观事实。整个市场上的钱都变少了,风险预期高的行业,自然最容易被釜底抽薪。但是,纵观整个金融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市场能够持续依靠单方面的投入来维持永续增长。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预告片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冻三尺”,不是因为一日之寒。雪崩的时刻,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起始漫天开价,到最后背离价值的收手离场,种种事实,无法让人看到多少理性。

从当初饕餮笙歌的浮华无厌,到现在捉襟见肘的叫苦连天,种种表现,也无法让人看到多少体面。

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自身?到底是钱少了还是投资人多了?毕竟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两万多家,对比美国,不到三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就管理了数倍于我们的资产。

成思危早在20年前就给创投下了定义:创业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

扪心自问,过去这些年里,创投的公众形象是值得尊敬的社会推动者吗?

在各种红利加持下,在风口论的号召下,多少名校毕业的志比天高的翩翩少年变成了习惯轮回于追风、套利和追涨杀跌的油腻腹黑男,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当红利大潮退去,风也骤然停歇,机智的资本开始有意识地挤向风险更低的后端,早期基金的募集显得愈发惨淡。

但是,没有早期,中期、后期又从何谈起?

硬科技极早期的投资机构们,这个使命,我们不扛,谁扛?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预告片

就像《流浪地球》里,全人类聚集在一起,面对巨大绝境,组织起来,实现力量最大化。我看到各路GP也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生存并贡献出社会价值。

具有产业整合和行业资源调动能力的GP,将必然会走向产业化; “白马”GP则会致力于扩大AUM(资产管理规模),走上强资管之路;专业型GP会通过垂直和精细化运营,追求极致的IRR;研究能力强、管理能力弱的GP会趋向FA化,通过交易行为来获利。

殊途同归,最终,我们都是人类进化征程上的小石子。

虽是寒冬,却很晴朗,夜晚星星格外明亮,那是“钻石一般珍贵的希望”。

最后,开篇那个鱼骨难题,正确答案是“喝醋”。

《流浪地球》中的你我|一个创投人写在深冬的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地球   鱼骨   深冬   生死关头   红利   绝地   美国   预告片   迷茫   人类   风险   来源   能力   时间   市场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