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叫做「外围媒体」的东西已经上线

一种叫做「外围媒体」的东西已经上线

© 69th Festival of Cannes

第六十九届戛纳电影节刚刚闭幕了,各大奖项也已经颁完。你会发现,相比三个月前的奥斯卡,中国媒体对“世界上重要的戛纳电影节”的关注,显然没有那么赤诚。

最开始,我听到关于戛纳电影节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是,有媒体同行进了一家城里的咖啡店,发现全是在里面写微信公号的中国记者。不需要做公号的人,都在外面做直播。

这不是玩笑。从电影节开幕当天起,国内社交网络完全被红毯八卦刷屏,很容易让人误解戛纳对于大部分中国人的意义仅在于此。但这不是社交网络的错,毕竟红毯也是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则来自现实——也是我们最近在私下讨论的严肃话题——一个新的媒体分类正在或者已经形成了。

我们称之为“外围媒体”。

外围媒体最大的特征是,没有专业需要,也没有新闻报道的能力,派一堆人去现场出差,却只能把相机和手机(用于直播的)镜头对准红毯,无法进入真正的专业环节(产业讨论、影评、访谈等)因而只能谈论红毯八卦,导致最后发出来最有信息量的内容,可能是转载了官方发布的那份获奖名单。

这不是玩笑。你非常清楚微信公众号里关于戛纳的文章都是怎样的,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外围媒体们都做了哪些有互联网思维的尝试。

一款粉色 APP

戛纳电影节期间,该 APP 作为多家品牌商指定的直播平台,发起了#零时差追戛纳# 的话题。欧莱雅、ELLE、太平洋时尚网、《盗墓笔记》剧组等都和该 APP 达成了合作。当 APP 团队来回穿梭在明星化妆间、酒店房间,并一路跟车前往戛纳红毯时,为我们带来了以下“一手资讯”:

曝光明星红毯造型:

对于巩俐而言,APP 的直播从她抵达法国尼斯机场就开始了,她在镜头前为大家介绍自己开幕式红毯礼服的设计元素,给粉丝签名;井柏然展示了自己的酒店房间,并透露了红毯造型;李冰冰在化妆间与造型师斗嘴以及红毯结束后的媒体采访被记录了下来;李宇春的接机画面以及红毯前的最后准备也出现在了直播画面中。

戛纳一日游:

除此之外,粉色 APP 还安排了因《奇葩说》走红的模特为观众介绍戛纳的景色;让《盗墓笔记》剧组的三位主创带观众游海岛;

周边情怀:

某女性杂志的主编在与粉丝们分享了李宇春与井柏然的红毯造型后,通过直播讲述了自己与戛纳电影节的往事。

❷ 一款蛋黄色 APP

明星侧面记录:

在欧莱雅的酒会上,该 APP 遇到了巩俐,将其酒会上的画面分享给网友;新浪时尚采访李冰冰时,该 APP 对此次采访过程进行了直播。

明星直播跟拍:

值得一提的是,受某时尚杂志邀请来到戛纳的黄景瑜担任了独家直播嘉宾。该 APP 的主播记录了他抵达机场、提取行李到红毯前准备、还有场外媒体采访和吃饭休息的画面,但直播没能把艺人因为“堵车”而错失红毯秀的过程记录下来。

外围活动:

该 APP 还邀请了童卓(谁?)和人气主播紫博先生(谁?)参加了戛纳的“中国之夜”活动,这是一场在戛纳举办的中国影人之间的交流活动。

❸ 一款以鱼为吉祥物的直播 APP

喊出响亮口号:

从5月11日至5月22日,该直播平台为了“全程报道”戛纳电影节,开辟了三个专属直播间,实时直播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盛况,他们还打出了口号:“陪你去法国浪漫12天,陪着明星,开着车,吃着火锅,看电影!”看上去像是一则定制旅游广告。

明星采访游玩:

他们让一名不知名主播采访了演员刘敏涛,并邀请她一同游玩戛纳。

参观周边建筑:

除此以外,主播还直播了自己参观戛纳电影节中国馆的过程,馆内正在举办制片人以及电影节主席的各种交流活动。

❹ 某女性时尚杂志和微博旗下的直播 APP

明星直播采访:

我国相当重要的一本女性时尚杂志也加入了直播互动的环节。邀请明星通过直播平台与影迷、粉丝进行互动。李宇春分享了自己在戛纳的点滴以及对电影和时尚的理解;李冰冰介绍了自己的随身包里都放了什么私人物品;马思纯在镜头前吃起了龙虾,还在海边散了步;巩俐简单谈了谈她眼中的华语电影。

周边时尚活动:

此外,该杂志还为网络红人艾克里里拍摄了特辑,同时带来了两场时尚派对的相关信息。

❺ 一款“有态度的”新闻客户端

街头采访直播:

该媒体做了一次实地采访直播,向周围的法国人提问,“红毯上哪位中国华人女星最美”,获得的答案是 AngelaBaby、巩俐和李冰冰。

戛纳一日游:

另外,他们还策划了一档直播节目,和主播一起体验戛纳一日游,直播中,主持人为大家介绍景点、美食,最后居然为观众示范其如何在拍照时秀长腿。

……

总之,有点儿血流成河的意思——即使不谈论那些在咖啡馆里发回国内的报道,大部分出现在手机屏幕里的明星既不美丽,也不从容。

你可能会说,普通读者或许只需要娱乐,电影节,尤其是戛纳“这么文艺的”电影节,让看得懂的人去关注就好。

今年春天的北京电影节上,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套票一票难求,但是在电影上映的影院里,人们却又在开场前刷剧评、在放映过程中睡着、在散场之后抱怨“看不懂”。下面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的评价。

看不懂就回去惭愧、回去学习,有什么脸在这儿喊“看不懂”?你在告诉你全世界你的低能、弱智和愚蠢吗?为什么你要坐在影院里刷影评,让别人告诉你应该怎么看懂?拿“看不懂”作为理由,理直气壮地否认艺术、否认思想,这个历史太悠久了。我年轻的时候,这在中国是非常强有力的声音——号称我们应该朝向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让他们看懂电影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社会不再是这样了,为什么高级、优雅的人还能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懂’?

回到“外围媒体”上来说,我虽然能够理解客户对流量的需求、用户对场外信息的需求,却对最后的结局感到遗憾——我们离电影越来越远。现在就能想象,即将开始的各大时装周也会陆续发生类似的事,艺人们抢夺了所有时尚头条,时装成了次要的话题。

至少很多人在出发去戛纳前可能不会去考虑,一个可以教育大众的媒体,和一个被大众塑造出来的媒体,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

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内心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To draw closer.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去咖啡馆直播大家写公众号倒是个好主意”

请你长按并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题图即是本届戛纳电影节的海报,灵感来自法国著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1963 年创作的电影《蔑视》。这部电影被视为宽荧幕电影镜头下的最佳作品。

海报画面中,是米歇尔·皮蔻利(Michel Piccoli)拾级而上的背影以及树丛与海洋。这令人想起《蔑视》的开场引语:电影院为我们带来一个与愿望相协调的世界。通过这版海报,戛纳电影节履行了它的诺言:致敬电影史,激励新的创造和观察方式。这长长的阶梯象征着大银幕带来的无限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媒体   法国   大众   电影节   中国   海报   上线   画面   观众   镜头   造型   采访   过程   东西   明星   时尚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