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相信你的朋友圈里也有会那些长期生活在海外的朋友,我就会不时看到他们的“炫耀”或吐槽:一方面,或许是脱离了国内的“社会生物钟”,他们不容易受到“到了多少岁就应该做什么”的限制;还有 PM 2.5 更低的空气,与工作时间区分相对明确的、可以尽情享受的度假时光……

但另一方面,围绕着对国内火锅或者烧烤的想念,种种生活习惯和节奏上的不适、文化环境的难以融合、与亲人朋友长时间分隔的独处,也同样带来失望与沮丧。这种沮丧与失望,远远不是我们在异国旅行时的“新鲜感”能够冲淡的。

距离上的遥远,总会像杠杆一样把细微的感受放大。在国内生活时不被留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对比了另一个社会环境之后,差异就无比清晰地显现出来。不合口味的食物、不适合炒菜的炉灶、难以理解的沟通方式和信仰、天差地别的节日庆祝…

也许这些你都在旅行中短暂感受过,不过对于长期漂泊异乡的生活,还是看看那些海外的朋友怎么说: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的可选范围极其少,看上去琳琅满目的蔬菜专区,有一大半是各种样子的西红柿在充数!!!想吃带骨头的肉,得自己处理,练就砍刀剁肉技能。还有就是厨房一般没有明火炉灶也没有油烟机。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西方文化下应该都是圣诞节吧。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几年前来的时候并无好感,现在只想说,如果你没爱上这座城市一定是你呆得不够久。逛不完的美术馆博物馆; 超棒的独立书店、买手店以及跳蚤市场; 在贯穿几乎整个慕尼黑的英国花园里骑自行车、欣赏冲浪者们雕像般的身材; 便捷的交通; 世界上最大的啤酒节…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首先就是拥有很多自由。比如表达自己诉求和想法的自由,穿无论多么奇怪的衣服的自由,年龄以及性别自由等等。可以不惧他人目光的生活真的很自在。

其次德国人很遵守规矩。我觉得这点是德国人民族认同感,甚至是民族骄傲感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德国的地铁站和火车站都没有检票系统,大部分情况全凭自觉。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我会带他们去我的学校,我经常买菜的超市,经常逛的公园,让他们不再是通过电话或者照片了解我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

另外会去逛花店,我妈是一个平时自己经常买花装饰家里的人,也非常爱侍弄花草,这边有一些国内少见的花和成熟的插花艺术一定会让她非常开心。我爸的话,(我妈开心他就开心)准备带这位热爱运动的小伙和甜食爱好者,运动品牌店买买买和吃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球。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这边普遍用煤气罐烹饪,开火的时候需要用专门的打火器点着,鉴于上次我的领导点火把手毛烧了,我现在每次开火心里都有点小害怕。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古尔邦节。过节前一段时间你会看到满大街都是羊,节日当天大家会聚在一起宰羊吃肉,即使是不认识的也可以串门蹭饭互相赠礼。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看到海的时候,当地的海真的很美!没有污染,浅浅的蓝绿色,会让人想到薄荷汽水;还有遇到对中国人很友好的人们的时候。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当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在这他们每天要祷告五次,有一次合作伙伴来家里聊一半到了时间他就要脱鞋祷告,就自己找了一个纸箱子铺开,出去买东西碰上祷告,店里都会有脚臭味…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我妈喜欢海,我应该会经常带他们到海边逛。如果他们在的话,我希望能带他们看一看本地人的生活状况,市中心也好,郊区也好,贫民窟也好,让他们了解我的工作环境,也能见一见和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的东西。

给妈妈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调料没有那么齐全,蔬菜的口味不那么好,超市里买的没什么味道,虽然看起来很好看。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圣尼古拉斯节。反正我婆婆家的情况是,大家先抽签,每个人会抽到另外一个家庭成员,写一首诗,关于这一年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新的变化。还会准备准备惊喜,有时候是小游戏,或相册,或手工作品。然后还会送1个礼物,大家自己提出来有什么愿望,想得到什么东西。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我喜欢这座城市的一种氛围吧。看着人们飞快的骑着自行车,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很有生气,无论是老人还有小孩,大家都是生机勃勃的样子。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荷兰人都生活的很淳朴,一般都对生活都没有很高的要求。一般有钱了会选择去旅游,去体验生活,而不是买很多奢侈品和贵重的东西。他们的生活理念都非常节俭,衣服也是穿了很多年。大家都不是很物质,包括送礼物也是。七八年前我们的婚礼上,大家的礼物都是为我们写的歌,合唱,跳舞,还有弹奏各种乐器,而不是送贵重的礼品。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要看是谁,我爸妈行动不是很方便,会带他们坐船游览,或者开车去郊外,阿姆附近的一个湖边,我老公和孩子也都很喜欢,有沙滩,可以游泳,可以在树下休息。别的,如果身体允许,逛逛博物馆,露天咖啡馆坐一坐。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在国内是有兴致了做个饭,在国外做饭会变得像“任务”,忙的时候就不做饭了一般都很忙。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大概是圣诞节。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坐在电车上的时候,墨尔本电车晃晃的,感觉时间都慢了。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咖啡文化吧,随便一家都好喝,现在咖啡已是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艺术氛围很好,接触到奇怪的、有趣的人的概率变得很高。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去野餐,到公园的草坪上坐坐。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广东人很喜欢吃牛河,牛河最讲究的就是镬气嘛,其实这对我这种厨房白痴来说还挺玄学的,在家偶尔还能炒出自己觉得不错的牛河,但是在德国就根本不可能,不管是炉灶还是锅就不是为炒菜生的,偶尔炒个东西还会搞的非常多烟。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对我来说应该是 Gay Pride,不能算节日,但跟许多同自己一样的人在一块游行,某种程度上让我更有归属感,那种“家庭感”是更宏观的。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白天在美术馆里临摹画作,晚上去河边喝酒聊天跳舞大概是我最爱这座城市的时候。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自由,是真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那种自由,很多在国内看起来离经叛道的事在这都不算什么,大家都非常 Carpe Diem(及时行乐)。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如果爸妈过来,会带我妈去逛跳蚤市场,去尝尝那边大妈们手作的甜点;带我爸去博物馆看那些古罗马、古巴比伦文物。

给妈妈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在国内自己不做饭,在国外变成了厨子。调料食材基本都可以买到。差别可能就是这边的炉灶明火比较少。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感恩节吧。会一家人一起吃火鸡,外国的朋友告诉我的,并没有体验过。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深夜从图书馆回家的时候,保安大叔会笑着说 good night,算是温情时刻了。买蔬菜,因为没有带够零钱非常局促的在翻钱包,身后的阿姨拍拍我说 it's okay I will pay for you(没关系我来帮你付)。喜欢上这座城市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些因为心底不安全感而带来的对这个城市距离感被拉近的时刻。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遵从着自己内心感受而活吧,开心的阈值很低,酒吧里喝酒的人和路上捡别人喝剩下的流浪汉好像都一样快乐。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去海边散步。

给妈妈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在国内都叫外卖啊!在这里一个人住所以也不想做饭。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日本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盂兰盆节(お盆), 类似国内清明。日本人一般都回老家,扫扫墓。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喝多倒在边,路人帮我买水打车时。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酒文化,大家喜欢用酒精刺激、麻痹自己。喝完酒的同事会立即变开朗有很多话说,然而第二天去上班大家还是照旧。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家人来看过我好几次,我一般带他们去泡温泉、居酒屋喝酒,去购物什么的。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在品种匮乏的德国超市采购原材料时,总要以健康二字来安慰一颗撸不到烤肉串嗦不到螺狮粉啃不到辣鸭脖的心灵。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还是中国的春节吧,德国华人也很多,喜欢中国文化的德国人也很多,也会过春节,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做菜包饺子,把家里的味道带到遥远的地方。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有一段时间中午吃饭经常会去一家土耳其店点同一款卷饼,每次都只能吃掉一半打包一半,又过了一段时间再去那边,土耳其的小哥竟然还能记得我想点什么,并在上菜的时候把一半卷饼直接帮忙打包好。被人记住的感觉真好。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音乐文化,有很多把音乐作为爱好的朋友,其中最好的一位德国朋友十分热爱音乐,钢琴作曲自学成才,把开小公司赚的大部分钱都用在自己的音乐室中,后来干脆把公司改造成小型的音乐厅,组织同样热爱音乐却没有很多表演机会的朋友们一起演奏。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带他们去感受这边的大自然和大自然的赠予吧,春天可以在家旁边的林子里采韭菜,秋天可以捡栗子采蘑菇,或者开车前往荷兰去几乎看不到人的海边,挖生蚝钓螃蟹。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在国内的话经常不想自己煮饭,但是在清迈农产品很丰富,价格也比较便宜,就会自己煮饭多一些。另外一个原因是清迈的食物糖分太高,当地人吃什么都要放糖,包括吃粉面。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最有家庭气氛的应该是宋干节,泰国新年。不过我更喜欢水灯节。系外国人和泰国人都玩得太疯狂了,用冰水泼水。我比较喜欢传统的泼水仪式。所以还是觉得水灯节比较浪漫和有意义。清迈有鲜花节,在每年的二月份,那时候也很多家庭一起出外。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其实我第一次来清迈旅行的时候,我没想过有天会定居在这里,觉得我只会来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令我留下来的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国际学校性价比很高,开始并没有很多中国人。但是,清迈是要生活了一段时间,会慢慢爱上的城市。这里等同于我的第二故乡了。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当地文化是很有意思的,具体说不出来,是那种情感上的。去清迈周边或其他府旅行,很多人把我当成清迈人。感触最深的是,很多在清迈生活的西方人可以融入当地习俗,并尊重当地文化。泰国是没有被入侵和殖民统治的国家,大多数人都比较友善和宽容。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来得最多的是我父母,一年2-3次。开始还会带他们周边玩,之后就是带他们去咖啡厅,这里的咖啡厅都很特别,在树林里,花园里,树上,瀑布中,河水上喝咖啡,稻田里,等等,你想的出的或想不出,都会有惊喜。还有就是去逛超市,很喜欢逛超市,就算是同一品牌的不同地点的超市,也觉得很有趣。

给家人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1. 在国外自己做饭的话,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在这不得不自己做饭,因为除了麦当劳、汉堡王之类的快餐,少有廉价的小吃店,大多都是比较正式的餐厅,吃上一餐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没有全天 24 小时的外卖,甚至没有外卖,周末周一许多超市商铺餐厅都会关门休息。

2. 当地最有家庭气息的节日是?有什么习俗?

圣诞节。和中国圣诞节不同,这里到了圣诞节到处都关门休息,小一点的城市甚至街上行人都没有,大家都在家里和家人团聚,很少出门,每个城市都会在市中心广场安放巨大的圣诞树。

3. 什么时候让你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刚来这边的时候就爱上了这里,米兰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文化,文艺、典雅的建筑和街道会吸引每一个在现代钢筋水泥大楼中长大的人。

4. 你觉得当地文化或者生活方式里让自己最有感触的是哪个部分?

当地人散漫的生活状态,也就是懒,他们很享受这种状态,懂得怎么去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不会让工作拖住自己,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去街角的咖啡厅喝一杯咖啡抽一支烟。

5. 如果家人来,你会带他们做什么?

会带他们吃玛格丽特披萨、Gelato 冰淇淋,逛逛教堂。

给父母的三行家书: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食与聚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无论身处何处,勾勒出这些生活图景最重要的,仍是食物与节日。在某种程度上,食物与节日就意味着家乡。

在上面这些问题之外,生活在英国的朋友还对我说,春节时告诉父母自己过得很好,但还是会看着亲人们的问候祝福还有家里的一桌年夜饭而隔着屏幕流眼泪;中秋节时亚洲超市里的一块月饼,也能让一个平时并不感性的男孩子鼻子一酸。这大概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人们为什么需要节日?维基百科对“节日”一词给出的定义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节日的设立,就是人们为了获取仪式感,并以此庆祝与铭记生命中的闪光瞬间。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人对仪式与仪式感的需求是根植于生命本能的。根据法国人类学家阿诺尔德 · 范热内普德观点,他认为无论个体还是社群,都无法独立于大自然的周期性控制,从周期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转化,就需要通过仪式来确保个体可以从某一确定境地过渡到另一个同样是确定的境地。

仪式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这种“确定感”背后承载的是一种美好的希冀,也同样是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加强。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人们通过仪式表达着日常难以直接表达的情感,仪式也让这些表达变得更有分量、更富于意义。这就如同在为老人祝寿时的一句“寿比南山”更有力量,春节除夕时的一句“万事大吉”似乎更容易成真。

三行家书

在这个中秋节,华邑酒店及度假村与澎湃新闻一道,发起了#三行家书,为爱团聚#的家书征集活动,用传统的家书以全新的方式,赋予节日更丰富的仪式感,也让每个人对家人的思念更能深入心中。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在这个时代,社交网络让人与人的联系变得更方便的同时,却也削弱了过去通过登门拜访、邮寄书信传递情谊的仪式感。

为了让更多漂泊异乡的人们更能以不同寻常的形式寄托思念,华邑酒店及度假村将家书征集活动放到线上,点击阅读原文,你可以重新了解家书的由来,亲自挑选信纸和字体写下家书,并生成专属海报。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华邑酒店及度假村作为洲际酒店集团为全球华人和喜欢中国文化的宾客悉心打造的国际酒店品牌,热忱发扬以“食”与“聚”为核心的“中华待客之道的艺术”。2019 年华邑新推出的秋冬时令菜单,在和家人中秋团聚的时候可以品尝到令人难忘的当季美食。

每一家华邑都设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餐厅及商务社交空间,比如设计灵感源于中华文化中对鸟类的喜爱的彩丰楼,为宾客呈现当地风味及粤菜佳肴: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运营至凌晨两点,以开放式烹饪台制作各类手工面条的面家: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还有由专业茶艺师进行茶道表演的举茗邑,提供专属私密空间的聚膳邑: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如今,华邑酒店及度假村已在昆明、无锡、厦门、西安等全国多个城市开业,上海、北京、三亚也将陆续开业。在这个中秋,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三行家书,为爱团聚#活动,华邑酒店也准备了丰厚的礼品希望可以让家人朋友在不同的城市团聚: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无论你生活何处,能否在月圆之时与回到家乡与亲人相聚,我都祝愿你能在用家书将思恋表达传递出的时候感受到,挂念着他人并被他人挂念的我们,并不孤单。☁️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很高兴认识你,以下都是我喜欢的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如果你也感兴趣,试试关注乌云吧

身在国外城市的中国年轻人,都用什么方式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城市   家书   生活方式   习俗   中国   感触   仪式   气息   家人   节日   年轻人   父母   方式   家庭   喜欢   朋友   国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