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性作品的价值鉴别

近期有很多讨论“莫言”的文章,争论不休。笔者没有看过任何莫言的文学作品,从大家的评论中却感觉“莫言做的菜”,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

文字性作品,犹如一道“菜”。作者是“厨师”,国家是“身体”,读者是“身体细胞”。一个国家的“文字性作品”,就象这个国家的“食材”,好的“食材”可以让身体健康成长,不好的“食材”却会让身体得病甚至中毒。

如上,在一个特定的国家,文字性作品并不是“玩文字游戏”,并不是为了追求“好看”,而是为了“人体细胞”能够吸收,是为了“人体”能够健康成长。“细胞容易吸收”便意味着要通俗易懂,要大众化;“人体健康成长”便意味着要有“营养”,要对个体的思想认识有正面的引导作用,要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学、影视、哲学等等,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你的文学根底再强(犹如厨艺再高),如果制作出来的是“毒药”,食客吃得舒服,最后命都没啦。这种情况,你还要为他“歌功颂德”吗?

笔者学过英语,现在忘得差不多了,因为笔者觉得“中国古文化更有营养”。假如笔者还懂英语,绝对不会去吃“西方送进来的毒草”,而是“为西方制造毒草”。笔者一个普通人都知道这样想,西方的政治人物站在其国家利益的角度,难道就不会这样想吗?所以,在世界仍然存在东西方制度矛盾的状态下,笔者对西方认可以及输入的“文字性作品”,从来都不感兴趣,旨在预防“中毒”!

。。。。。。

无论什么话题,点到为止就好!

即兴戏言,仅供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文字   毒草   根底   作品   歌功颂德   文字游戏   点到为止   英语   笔者   细胞   身体   人体   营养   作用   价值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