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 Mirror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图源:Pixabay


最近又到了龙王的伤心季,不少地方连天大雨,增加了灾害风险。人工降雨我们都做到了,就不能人工消下雨吗?


有啊!挂晴天娃娃(bushi)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图源:Flickr


比较靠谱的方法其实也有,原理和人工降雨相似。


人工降雨是想办法让云哭出来。云中已经聚集了大量水汽,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将水汽凝聚成大水滴或冰晶,攒了足够多的“泪点”,雨滴就哗啦啦地下来了。


自然情况下有尘埃等小颗粒扮演这个“催泪”角色,而人工降雨会使用碘化银、盐粉、干冰等催化剂让它们在云中形成人工冰核。不过,要是空中一丝云也没有,硬催也催不出来。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人工降雨原理 | 图源:Wikipedia


而人工消雨有两种基本操作:让云提前哭个够,或者让云欲哭无泪。


第一种好理解,趁云还没飘到预计要下雨的地方就对它实施人工降雨,哭着哭着,后面就哭不出来了。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第二种则是向云中播撒过量的人工冰核,让它们“争食”云中的水分,僧多粥少,水滴不够大,雨就降不下来,或者只下小雨。


人工消雨其实不是什么新技术。1995年俄罗斯庆祝反法西斯胜利50周年就用播撒水泥、液氮的方式消雨。为确保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利进行,北京市人工影响办公室也成功消减了降雨。


然而,人工消雨是个大工程,需要动用很多飞机、地面火箭,北京奥运会那次就发射了1110枚火箭弹来阻截暴雨。如果动不动就消个雨,消耗人力物力不说,效果也和人工降雨一样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毕竟我们连预报第二天的天气都不能十拿九稳,操控天气还是嫩了点。

雨后蚯蚓从土里爬出来,为什么不能及时爬回去?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图源:Pixabay


雨后总能见到不少“想不开”的蚯蚓爬到路面上,最后被碾压或晒成蚯蚓干。大家想必都听过,这是因为土壤被雨水入侵,氧气不足,蚯蚓被逼无奈钻出来呼吸。


但事实上,蚯蚓即使完全浸没在水里也能活数小时,甚至好几天,根本没必要因为阵雨就特意钻出土壤透气。


透气就算了,还不好好呆在土壤表面,非要到处爬,闯进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水泥路面,无异于自杀。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研究者认为蚯蚓这么做可能是在趁下雨天搬家。蚯蚓是通过皮肤交换气体的,而且皮肤必须要保持潮湿才能正常呼吸,如果在大晴天出来搬家,就容易因皮肤过于干燥而死亡。也有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在下雨天出来交配,不过只发现少数几种蚯蚓会这么做。


还有科学家提出,雨滴落在土壤表面的振动频率和蚯蚓的天敌——鼹鼠在土壤中活动引发的振动频率接近,所以蚯蚓就跑出去逃难了。


至于为什么会困在危险的路面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有研究发现阳光紫外线会毒害蚯蚓,让它们渐渐丧失行动力。还有一种可能是土壤外的嘈杂世界干扰了蚯蚓的判断力,因而容易迷失方向。正如从象牙塔奔赴喧嚣城市的毕业生们,迷茫时切勿盲目冲。


心跳和脉搏始终同步吗?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图源:Pixabay


心跳是心脏泵血时的搏动,血液从心脏涌入动脉,富有弹性的动脉壁跟着扩张,于是我们就在体表浅层感受到了脉搏。所以正常情况下,一下心跳,一下脉搏,节奏是一致的。


不过一些心血管问题会将这种默契打破,导致脉搏跟不上心搏。


作为动力源头的心脏如果泵血不足,不能及时输送到心脏远端,那么脉搏就可能变弱,甚至弱到感觉不出。


假使心脏没问题,但局部动脉血管变狭窄(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堵塞,血液输送传递也会受阻,致使脉搏异常。


还有一种可能是血管壁松弛,血液泵到了,但血压不足,也无法产生足够强的脉搏。


总而言之,脉搏与心跳不一致,预示着身体可能出现了心血管疾病。但也有可能只是你摸的位置脉搏不明显而已,还是需要专业医生来判断。



来自有毒植物的蜂蜜有毒吗?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图源:Pixabay


常见的洋槐蜜、椴树蜜、枇杷蜜……都来自特定的蜜源植物。但是野外的花花世界选择更多,野蜂未必这么专一,或由于饥不择食,有时也会采蜜踩到雷。


例如火焰树和轻木的花粉,以及加州七叶树的蜜腺和花粉都对蜜蜂有毒,可能还没酿成蜜,蜜蜂就毒死了。


有的毒花则是对蜜蜂无毒,但对人有毒。杜鹃花科的多种植物,如青姬木属含有梫木毒素(grayanotoxin),这种毒对蜜蜂不起作用,但人吃了含梫木毒素的蜂蜜会患上狂蜜病,出现肢体麻痹症状,甚至死亡。


既然能人工降雨,能不能人工消雨?| 趣问万物

青姬木属下的仙女越橘 | 图源:Wikipedia


此外,以曼陀罗、颠茄、天仙子等有毒植物为蜜源的蜂蜜也都对人有毒,其中的有毒生物碱会引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心悸等症状,严重的将导致死亡。


2005-2013年,云南省有75人因食用蜂蜜中毒,其中18人死亡,这些蜂蜜来自昆明山海棠等有毒蜜源植物。2006年,广东韶关13人食用野蜂蜜后也出现了中毒症状,蜂蜜中检测出了钩吻碱这种神经毒素。


就算是原本无毒的蜂蜜储存不当也有中毒风险。其中的有机物发酵成的酒精会让蜜蜂和人都喝醉。而存放过久或热加工后的蜂蜜会积累5-羟甲基糠醛,对人体产生毒害。


可见纯天然不一定无毒,毕竟自然界的剧毒生物可不少。


毒蜂蜜:“你爱我,我不爱你,甜蜜蜜成哭唧唧。”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https://shimo.im/docs/D9ctp8XwkGKPDHC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人工降雨   蜜源   水汽   蚯蚓   脉搏   毒素   动脉   蜜蜂   路面   蜂蜜   土壤   万物   血液   心脏   公众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