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作者:刘佳维

俗话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可我今天要说的三个人都是我三十多前的老师。按当下说法,起码得称他们是博导或院士级的尊称。他们就是唐无忌、邵林、刘广实三位会士。在集邮界,他们虽身处上海,可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曾有文章称:集邮复苏以来的一二十年内,上海邮坛有最为活跃的三位中年集邮家,他们之间似有一种无形的默契。上世纪80年代初,刘广实、唐无忌相继成为专职集邮工作者后,有关集邮学术和邮品鉴定多找刘广实,而邮展和邮市则多找唐无忌;尽管邵林不是集邮专职,可集邮宣传和办刊必有邵林的主打与参与。如果说三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一起共事前行走过三十多年的事例,那可是实在太多太多了。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唐无忌是“邮票大王”周令觉的外孙,从小就受到外公的熏陶,起步时就注重邮识,在家族中是邮王孙子辈里唯一对集邮青睐的继承人。在1999年中国举办世界邮展之际,他所著的《邮苑菘韭》集邮随笔一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他又著述了《邮林纪事》一本书,两本书虽然时隔十几年,可两本书的序文,都是由邵林撰写。由此,邮友知晓他俩青少年时代既是同学,唐无忌高邵林一年级,在校唐无忌学的是英语,而邵林学的是俄语。唐无忌到邮协任专职工作前,已从事教学24年,既讲数学,还教过英语,既是重点班的班主任,又是先进教师。虽集邮是终身爱好,但当教师时从未耽误教学正业。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邵林集邮同样是“老资格”,他从年青时就得到伯父邵洵美集邮的指导,每逢周六下午和周三晚上尽可能参加新光邮票会的活动,在聚会中认识了陈复祥、马任全、周煦良、王纪泽等老集邮家。而对他影响很大的应该是钟笑炉,因钟老对邵林晚辈的器重,竞将五十多本存放在银行里的邮集,每星期六从保险柜取回一本,等第二天让邵林看半天。这样下来用一年的时间,等于让邵林读了“中国近代邮票研究”的一门历史课程。由此,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得到钟老的整理、研究方法,也同样得到钟老的真传。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而刘广实集邮的作为,是他一生的追求,而从没有停止过。1985年由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集邮辞典》,是由10位全国一届集邮学术委员(包括唐无忌)合作,由刘广实审定、邵林校对,并共同担任主编形成一本当时并不多的集邮工具书。而广实的父亲还是邵林上大学时工业化学课的老师。马任全曾赞赏刘广实是“当代的钟笑炉”。史济宏说:“此人聪明,博闻强记,笔录甚勤,邮识颇丰”。林霏开(即是李德铭)曾撰文“承前启后刘广实”,1989年他在印度世界邮展中,经过见习考核,并获得通过成为我国第二位国际邮展评审员。邵林也曾在《天津集邮》上发表过“近看刘广实”的邮文,文中有广实一人而得三师,即张庚伯、陈复祥、钟笑炉,称广实是前辈心目中的接班人。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我有幸的是和这三位会士均为1982年8月参加全国集邮联“一大”会议时的代表,同年12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集邮干部培训班时,他们三位又都是授课老师。我作为当年的学员,特感恩得到他们的直接传授而受益终身。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此后,我与刘广实老师是历届集邮联代表大会的代表,都作为理事参与议事大计;与唐无忌老师多次参加全国邮展的评审工作;同样与邵林老师有着三十多年交往。一晃三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许多往事,历历在目,颇有回味。如今唐老师虽是八旬的老者,邵林和广实也都是七旬过五奔八的人,可他们仍为集邮而奔波着、耕耘着、奉献着,都是退而不休的人。由此,他们的榜样力量,随时都激励着笔者和诸多邮人。按葛建亚所言:集邮名家与邮结缘的人生之路,可启心智,可励后人,并折射中国邮坛之光辉。

(注:“集邮博物馆”转载本文得到了原作者的授权,谢谢刘佳维会士!作者刘佳维先生是原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全国集邮联会士,原亚邮联副主席,英国皇家邮学会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人行的集邮片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中国作家协会   集邮家   新光   邮展   俄语   博闻强记   序文   英语   专职   上海   中国   邮票   片段   学术   老师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