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文/道文进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来讲一下我的八框邮集《中国人民邮政史1946-1956》这部邮集组集思路及体会,这部邮集曾在2016年西安全国邮展上获大镀金奖加特别奖,同年参加广西南宁亚展上又获大镀金奖,扩八框后参加了2018年常州全国邮展获金奖加特别奖。在2019年武汉世展上获大镀金奖。能在四年时间里获此殊荣,首先要感谢广大师友的帮助与支持,感谢各级评委老师对我邮集的认可。

早在2009年洛阳世展上看到常珉老师的《人民中国:建国前后的邮政历史》大金奖邮集,得益非浅,接合自已收集的素材,便萌发了制作一部同样题材的邮政史邮集。由于本人英文水平有限,有些地方看了也一知半解,后来有机会听常老师讲课,基本读懂了常老师制作邮集的思路。在此要感谢常老师和其他老师对我的帮助。

本文按八个章节来叙述

一、展示六大解放区各自的货币在邮政上的使用

二、本框展示了统一后的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各解放区开始使用人民币

三、描述了全国邮政统一后的国内五次邮资调整(1950.1.10-1956.3.31)

四、全国邮资统一后的国际五次邮资调整(1950.1.15-1953.4.30)

五、东北地方邮政、新疆、西藏邮政与全国邮政的统一(1949-1956)

六、人民邮政时期的邮路发展与变化

七、本框主要是展示人民邮政时期的邮戳演变

八、建国初期国内邮政业务的发展

一、展示六大解放区各自的货币在邮政上的使用

在抗战结束解放战争开始,各解放区各自为政,在根据地开办了各自银行发行各自的货币,并建立了各自的邮政体系,处于分散而不统一的解放区邮政,一、六大区分为东北区,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区。这一桩主要展示六大解放区各自的货币在邮政上的使用。

1)东北区(东北币,苏军票,关东币)

1946年10月,东北邮电管理局在哈尔滨成立,至1949年时统辖黑龙江、松江、吉林、辽东、辽西、热河邮区及旅大行政区,但除旅大行政区外,全国邮政实现统一领导,1950年8月1日,旅大地区邮电归东北邮电管理局领导,全东北实现了统一的邮资制度,到1951年7月1日,东北区开始执行全国统一制度。

图1封由旅大本埠互寄,贴“辽宁邮政.暂作”紫色加盖2角/3钱改值邮票五枚,盖“大连岭前35.10.26”日式梳型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


2)华东使用(北海币,华中币)

北海币产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使用至解放战争时期,与人民币比率为100:1。

图2封是由山东南皮1947年3月31日寄天津的挂号封,贴北海币山东朱德像(楷体字)1元邮票六枚,邮资6元(信函费2+挂号费4元),盖“南皮五寺区 月 日邮务所”手填红色发戳,泊头4月3日中转,天津4月5日机盖到戳,该封系较为难得的国共通邮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1

图3封贴苏中区第一次有面值红字4角/3角邮票一枚,系快邮,盖“苏皖 3月15日上午 交通第二分局 ”手填戳(1946年3月15日),此信由第二分局驻地高邮寄往华中银行宝应支行的快信,邮票上方另盖“华中银行第二分行收发”章一枚。贴华中币第一次有面值红字4角/3角邮票实寄封本身就非常少见,加之盖上罕见的“苏皖 3月15日上午 交通第二分局 ”手填戳,更加弥足珍贵。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1

图4封背贴华中币“平”字毛像10分邮票一枚、“机”字毛像20分邮票二枚,由解放区盐城1946年4月11日寄国统区上海,由于国民党政府不承认解放区政权发行的邮票,另贴中华邮政20元欠资邮票一枚,盖“此票作废 CANCELLED”副戳。此封反映了解放区与国统区之间通信联系之曲折与困难。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

3)华北使用(晋察冀币,长城币,冀南币,西北农民币)

华北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最早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5年10月5日,晋察冀边区在张家口成立了邮政管理局,即是华北邮政总局的前身。由于华北解放区由多个边区人民政权组成,因而各边区都有自已发行的币券。

图5封由晋察冀边区满城1946年7月21日寄发经易县中转后到达张家口的双挂号实寄封,封背贴晋察冀币“大抗战”票4元7枚、1元2枚,合计邮资30元,符合晋察冀边区1946年5月1日至8月30日期间双挂号邮资资费(平信10元+挂号费10元+回执费10元)。盖“晋察冀35.7.21满城”发戳,此封真实地反映了华北解放区晋察冀边区邮政当时邮资、邮路、邮戳真实写照。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

图6封为贴鸟球图10角(角单位)邮票一枚(冀南币)平信。于1946年6月28日由太行区林县任村寄陕甘宁庆阳385旅,到甘肃庆阳后未找到收件人而转寄前往陕西肤施(延安),于9月29日到达肤施,邮程时间足足三个月有余,但在肤施仍未找到收件人后盖陕西肤施10月18日邮戳而再次改寄其他地方。由于改寄条被撕,所以无法知道寄往何地。此信整个邮程为:河南任村-甘肃庆阳-陕西肤施-目的地(图6-1)。前后达四个多月,可见在战争年代解放区邮政事业的艰辛。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


该封邮路示意图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1

西北使用(陕甘宁贸易券)

1946年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发行的第一版延安宝塔山图邮票及其加盖“暂用”邮票均以贸易券为面值。陕甘宁贸易券与人民币兑换率为2000:1。

图7封为陕甘宁肤施寄晋察冀赵庄村的双挂号封,由陕甘宁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1946年10月11日寄发,背贴宝塔山图邮票一版票10元三枚(平信10元+挂号10元+回执10元=30元)。深泽11月25日中转,11月28日到达赵庄村。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7

中南(中州币,南方币)

南方人民银行于1949.7.8在广东揭阳西县成立,在潮汕地区各地设分行,发行南方币。汕头于1949年10月24日解放,为解决人民群众的用邮问题,汕头邮政局用角戳手盖“解放暂用”于中华邮政上海大东一版、二版孙像金圆原盖广东银元基数邮票,于1949年11月3日发行,由于手盖“解放暂用”邮票数量不多,没几天就售罄,汕头邮政局便又在原来票的基础上用铅字机盖汕头“解放暂用”邮票并于1949年11月12日发行。

图8封贴三枚红字/平信加盖“解放暂用”邮票,于1949年11月18日广东汕头航空寄上海,因当时航空己停运,改走水路,12月15日到达上海。汕头机盖加盖票于1949年11月12日发行,11月25日停用,仅使用14天,寄国内邮件目前己知存世仅3件。汕头邮政局在11月发行加盖"解放暂用”邮票即以南方币为面值。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8

二、统一后的六大解放区开始使用人民币

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我军由弱变强,解放区由边远地区向中心城区发展,到1949年大部份城市得到解放,解放区邮政开始向全国统一邮政过渡,各解放区货币兑换成人民币结祘,本框展示了统一后的东北,西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解放区邮政,各解放区开始使用人民币。

1)华东解放区使用人民币

1949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在泰州塘头成立,1950年1月13日,行政机关迁至扬州。

图9封由苏北行政公署于1949年5月31日寄无锡挂号封,贴加盖“华中解放区改作”改值邮票红字100元/5角一枚、蓝字200元/1元六枚,计邮资1300元(华中币100元=1元人民币,信函500元+挂号费800元=1300元),盖较为少见的“华中 五月卅一 报社邮局”无年份戳,而1949年5月31日正是华东第三号邮资调资尾日。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9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9-1

图10封由江苏泰县1949年7月13日寄美国的国际平信,贴南通版毛像邮票1000元二枚、2000元一枚、500元二枚、加盖“华中解放区改作”改值邮票1000元一枚,合计华中币6000元,按华中币100元=1元人民币,则合人民币60元,符合华东区1949年5月28日--7月20日间国际平信邮资资费,盖“江苏卅八.七月.十三泰县”发戳,经镇江中转至南京后由沪宁铁路至上海,由海轮运抵美国。而上述两封可谓由华中币逐步过渡到人民币阶段的实例。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0

而令笔者最为心仪的是图11封,该封系由芜湖1949年6月3日寄南京挂号封,南京1949年6月10日到戳,封背贴芜湖加盖“改作人民券”10元票两枚、屯溪加盖“皖南邮政人民券”1元邮票四枚,加之屯溪邮资已付标签一枚,是极罕见的银元代邮券与解放区人民币面值邮票混贴使用实寄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1: 红色箭头所指为银元代邮券

2)华北解放区使用人民币

1949年1月1日,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率先印制面值为人民币邮票--石印加盖一版、二版宝塔山图邮票。

图12封系陕西韩城寄晋绥代县的平信封,封背贴第三版宝塔山图邮票1元一枚、2元二枚,平信邮资5元(人民币),盖“陕西卅八.五月六日韩城”发戳,山西代县5月20日到戳。此封已由西北农民银行币过渡到了人民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2

3)中南解放区使用人民币

图13封为中南解放区汉口寄长沙的平快信,贴武汉解放纪念邮票70元、工农兵图邮票30各四枚,计邮资人民币400元(信函100元+挂快费300元),符资,盖“汉口卅八.十一月八日HANKOW”中英文发戳,湖南长沙49年11月10日到戳。由于邮寄过程中信封破损,长沙邮局贴“中华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票一枚,盖“湖南十一月八日长沙”无年份三格式点线戳一枚,解放区使用代封票较少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3

图14封为汉口寄英国平信,正贴加盖“华中邮政暂用”改值邮票30元/100元二枚,计邮资人民币60元,符合国际平信资费。盖“汉口卅八.六月十五日HANKOW”中英文发戳,经上海中转后寄达英国。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4

三、全国邮政统一后的国内五次邮资调整(1950.1.10-1956.3.31)

着点描述了全国邮政统一后的国内五次邮资调整(1950.1.10-1956.3.31)。五次调整都使用了首、尾日实寄封共10件,每次调整多使用了不同邮政业务,平快,双挂,挂快,印刷品,明信片等。

全国邮资统一后首次邮资段首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5:上海1950.1.10互寄 邮资500元

全国邮资统一后首次邮资段尾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6: 浙江马诸1950.1.31一上海1950.3、2.3 邮资500元

图17上海50年1月31日挂号快递寄北京实寄封,北京50.2.2到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7: 平信邮资: 500元,挂号费: 1500元,快递费: 500元, 总计: 2500元


全国邮资统一后第二邮资段首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北京50.2.1一 图18:北京50.2.1一

全国邮资统一后第三邮资段尾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19: 广州50.3.10一北京50.3.18

1950年3月份,随着我国物价指数的提升,邮资也随即提高,至50年3月11日平信邮资由原来的800元/20克调整为1000元/20克,挂号费也由原先的2400元调整为3000元。

广州寄澳门首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0: 广州50年3月11日一澳门 平信邮资:1000元

江苏启东吕泗 寄上海的尾日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1: 吕泗50.5.10一上海50.5.13

随着物价指数的平抑,从50年5月11日起平信邮资由原来的1000元/20克调整为800元/20克,挂号费也调至2400元。

第四邮资段挂号快递尾日封:

图22封由上海50年5月30日寄常熟的挂号快递次尾日封,封贴上海华东飞雁图(沪一)机盖邮资标签一枚,邮资为4000元(平信800元+快递费800元+2400元=4000元)。邮资标签贴于国内信函上是不多见的。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2

而图23封则是少见的本埠平快封,这种邮资的组合也不多见。贴三枚改3(400元/65元)=120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3: 邮资组合 本埠信函400元+快递费800元=1200元,

四、全国邮资统一后的国际五次邮资调整(1950.1.15-1953.4.30)

我国第一次国际邮资段时间为1950.1.15--2.11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4: 上海50年1月25日寄美国 邮资:180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4-1: 天津50年2月1日寄美国波士顿


国际一期航空尾日封:

图25封是上海寄美国的国际一期航空尾日封,盖“上海50.2.11SHANGHAI”发戳,广州50年2月15日中转,邮资为:信函1800元/20克+航空费9000元/10克=1080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5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5-1:背面

我国第二次国际邮资段时间为1950.2.12--3.4

图26封是由上海1950年2月16日寄菲律宾的挂号实寄封,菲律宾1950年3月6日到戳。邮资为:信函2300元+挂号费28000元=610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6

我国第三次国际邮资段时间为1950.3.5--7.14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7: 天津50年4月15日寄伦敦印刷品 邮资:1200元

图28由上海50年4月26日寄美国明信片,贴孙像华东加盖1000元、西南进军图改作800票各一枚,邮资1800元 。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8

我国第四次国际邮资段时间为1950.7.15--8.15

重庆寄美国航空挂号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29: 重庆50年7月25日一广州50年8月8日一美国,

图29封邮资组成:信函费2800元+挂号费4700元+航空费11700元=19200元

我国第五次国际邮资段时间为1950.8.16--10.30

走中苏航线(经捷克转)邮路寄英国航空挂号快递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0

上海50年8月30日--北京50年8月30日--中苏航线(经捷克转)航线--英国

邮资组成:信函费2500元+挂号费4200元+快递费6300元+航空费10500元=2350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0-1:背面

五、东北地方邮政、新疆、西藏邮政与全国邮政的统一(1949-1956)

东北地方邮政、新疆、西藏邮政与全国邮政的统一(1949-1956),前半框用八张贴片展示了东北邮政,后半框展示新疆、西藏邮政各四枚贴片。

在其他五大区与全国邮政统一的前提下,东北区邮政终于在1951年7月1日实行了与全国邮政的统一。作为由东北币过渡到人民币的过程,从1951年4月1日起,东北地区开始使用人民币。

图31系普东1(2500元)邮资明信片由黑山1950年12月17日寄上海,有天津机盖戳中转。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1

图32是由大连1950年12月19日寄青岛的普东2单色邮简,盖大连甘井子邮政局俄文戳,有青岛机盖到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2

图33封则是东北币过渡到人民币的过程中使用的人民币实例,由辽东通化寄天津快递封,该封贴普三(500元)、改九(25元)人民币面值邮票各二枚,计邮资1050元,符资,盖“通化51.5.17前8-12”日式发戳,天津51年5月19日到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3

图34封是由辽宁金州51年9月7日寄山东福山(51.9.12)的双挂快封,上贴普三(2000元)一枚、(800元)二枚,计邮资3600元,邮资组成为:信函费800元+双挂号费2400元+快递费400元=3600元。此封也充现了东北地区已完全使用了人民币了。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4

新疆建国初由新疆银元过渡到人民币的过程,新疆省于1949年9月26日解放,当时使用的是新疆银圆(省币),图35封由迪化寄兰州贴新疆银圆票实寄封,贴“人民邮政(新)”字1角五枚、1.5元一枚,合计新疆银圆2元,按当时新疆银圆与人民币比率为1:500计算,则封上邮资为1000元人民币,符合我国国内邮资统一后第三期邮资段平信邮资1000元/20克。盖“迪化一九五0.三月廿八TIWUA”中英文发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5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5-1

图36封是由迪化寄天津杨柳青挂号快递实寄封,封背贴新疆“人民邮政(新)”字1元一枚、1.5元六枚,合计新疆银圆10元,盖“迪化一九五0.四月十五TIWUA”中英文发戳,有河北杨柳青王庆坨镇五月三日到戳。按当时新疆银圆与人民币比率为1:500计算,则封上邮资合人民币5000元,符合挂快邮资(信函1000元+挂号费3000元+快递费1000元=5000元)。而非像封上所写的“航快”。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6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6-1

四枚贴片是展示西藏刚解放时的邮政状况,当时西藏邮电通信现况是三方四邮并存。三方即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和印度。四邮即印度继英国在藏所建立的邮电机构,原西藏地方政府所办的地方邮电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办邮电机构--军邮,还有人民邮政机构。这种一地并存多种邮政机构的现象,是在特种历史环境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畸生儿,是世上少有的怪现象。

图37封由入藏部队西藏军区五十四师寄云南军区的邮路封,封上所盖六枚邮戳充分体现了当时进出藏邮路的艰辛与困难。全程邮路为:西藏军区五十四师(1953.3.26)-西康昌都(1953.3.26)-西康康定(1953.4.13)-西康西昌(1953.4.23)-西康会理(1953.4.26)-云南昆明(1953.5.4),全邮程耗时38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7

图38封是由美国华盛顿1953年7月14日寄我国西藏拉萨的国际水陆路平信,在此信到达印度驻西藏客邮的国际互换局江孜,由于当时入藏邮件均由印度在西藏邮局经转,需另行支付西藏境内邮资,加贴西藏地方邮政邮票章噶二枚,并盖上江孜邮戳。该封明显体现了印度客邮在西藏的殖民主义与西藏地方邮局的色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8

图39封是由南非1953年8月寄西藏江孜的国际进口水陆路封,于1953年9月15日到达四川成都,并于1953年9月25日到达西康雅安,依据封上邮路指示经昌都、拉萨中转后于1954年3月13日到达江孜,单从成都到江孜的邮程就近六个月,可见在康藏公路在未通车前进藏邮路之难难于上青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39

出藏国际邮路中,亚东国际互换局与广州国际互换局同时也共同承担着国际邮件的转换。图40封由拉萨1955年6月7日寄尼泊尔的平信,所贴邮资为国际水陆路平信资费2200元,出藏路线走的是经国内邮路至广州(55.7.3) 经转后再经香港到印度后再转寄至尼泊尔。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0: 拉萨56.6.7一广州56.7.3一印度一尼泊尔

而图41封则是由江孜经亚东国际互换局经转后寄尼泊尔的平信,邮资也是2200元。由于当时尼泊尔尚未与我建立外交关系,故所贴邮资都是国际水陆路平信资费。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1: 江孜55.8.22一亚东55.8.29一印度一尼泊尔

六、人民邮政时期的邮路发展与变化

人民邮政时期的邮路发展与变化,前半框重点描述国内干线经转站邮路,后半框展示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国际互换局经转的邮路。

图42封由广东康乐1949年7月9日经上海中转寄北京的国共通邮封,贴银圆票1分二枚,盖“康乐49.7.9 KANGLOK”中英文点线发戳,经上海经转时盖“上海49.9.19 SHANGHAI”带邮务机盖宣传戳,“北平卅八.九月廿二 PEIPEKING”到达戳。由于此信寄发时康乐尚未解放,而经转地上海及寄达地北平都已经解放。是一枚少得的国共通邮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2:国共通邮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2-1:封背到达戳

图43封是驻四川隆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二十四团政治处寄安徽当涂的军邮邮路封,发戳盖二野1951年5月25日军邮戳,经重庆1951年5月26日中转,1951年6月6日到达安徽当涂,当天到达安徽采石,又于1951年6月7日到安徽霍里镇,最后到达目的地安徽濮塘,盖“安徽省-当涂-濮塘-邮政信柜”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3

图43a封由安徽港口寄北平水陆路封,封贴孙像“杭”字加盖“暂作拾叁圆”票五枚、“暂作壹圆”票二枚、“暂作叁圆”票一枚, 计邮资70元,安徽港口49年8月13日寄发,当天到达浙江淳安(49年8月13日),于49年8月16日到达上海,北平49年8月20日到达。全邮程7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3a

图44封为北平1949年6月30日寄德国国际邮路封,该封于1949年7月3日经哈尔滨国际互换局经转后再经西伯利亚邮路后于1949年7月31日到达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4

图45封由上海1949年9月13日寄菲律宾马尼拉的国际挂号快递封,在9月30日在马尼拉经转后于1949年10月5日到达菲律宾萨马省基万镇国际难民营,由于在这里投递未果,该信于10月31日又回到马尼拉再次转寄,于11月22日到达美国旧金山,并于11月26日到达纽约,最后此信又从纽约寄达多米尼加共和国特鲁希略城。该信邮程历时三个月,经历了中国、菲律宾、美国、多米尼加等四个国家。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5

邮资组成:信函费:180元,挂号费:260元,快递费:390元,总计: 830元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5-1

图46封是由天津经北京国际互换局经转的寄法国的国际航空挂号封,此封由天津1950年7月4日发戳,北京1950年7月5日经转,法国巴黎1950年7月15日到达。此封亦是较早走北京中苏航线(经捷克转)邮路的实寄封。整个邮程11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6

七、人民邮政时期的邮戳演变

本框主要是展示人民邮政时期的邮戳演变,共分:解放区邮戳4片,沿用民国时期邮戳4片,国内邮资己付戳4片,行动邮局邮戳4片四个小章节将这段时间的邮戳充分展示出来。

“沾化县新东街邮务所”手填戳寄天津的实寄封(图47)。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7

图48封则是由“鲁中南38.3.20连云港”手填戳寄山东龙口,其日期“38.3.20”系手填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8

图49封是由靖江寄泰州,盖“华中一分区 年 月 日 时 靖江孤山局”右读式手填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9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49-1

而封50则是同一地靖江寄泰州的手填戳实寄封,但此戳确是左读式,为“华中 年 月 日 时 靖江”。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0

人民邮政的建立正值百废兴业,曾将中华邮政日戳沿用一段时间,但北京邮政局将中华邮政日戳仅沿用至1949年9月30日止。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1:北平1949年9月30日尾日挂号寄天津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2: 天津发戳49.10.1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日

图53、54封也是新中国人民邮政沿用不多见的民国“福建邮区-坎市西坡-村镇信柜”与“北平唐山-城市代办所”日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3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3-1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4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4-1

图55、56封亦为少见的沿用民国火车邮局戳,分别为“同蒲火车(七)一九五0.四月二日TUNGPUGO”中英文戳与“PING TUNG卅八.八月廿四 平通火车”英中文戳。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5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5-1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6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6-1

图57封则是由人民邮政自行刻制的第一代上海邮资机盖戳,该戳虽然为右读,但戳中冠名为“中国人民邮政”,且图案中置一五角星,星中植面值800元,整个图案中充分体现了人民邮政元素,使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7

而图58封极为罕见的由北京邮政局自行刻制的“国内挂号邮资已付”日戳,由于此戳使用时间极短,目前为止仅见三枚。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8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8-1

临时邮戳是邮政部门在两未开办常设邮局的地方临时办理邮政业务时使用,一般为限地限时使用。

图59贴21+1改二包果剪片上盖“广东51.2.13广临甲州”临时邮戳,在这么多枚的改二大方联并带厂铭上盖临时邮戳也属较为罕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9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59-1


八、建国初期国内邮政业务的发展

建国初期国内邮政业务的发展,1)停办部分业务(保值,徵询,代收货价等),2)开办新业务,(航空,远地印刷品等,),3)业务完善与改革(代封纸,欠资,汇兑,邮政宣传等)。

至目前为止仅发现一枚盖“华东邮政-京六-邮资已付”邮资机戳报值封

图60封是1949年9月28日由南京寄上海的一枚盖“华东邮政-京六-邮资已付”邮资机戳报值封,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华东人民邮政接管中华邮政,将原“中华邮政-京六-邮资已付”邮资机戳改良成为“华东邮政-京六-邮资已付”邮资机戳。由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北京成为首都,北京便简称为“京”,故南京作为民国首都,不能称之为“京”,而改为“宁”。因此“京六”邮资机戳的使用时间不到5个月,又由于新中国报值业务开办时间也仅一年多,因而盖有“华东邮政-京六-邮资已付”邮资机戳的报值信封极为罕见。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0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0-1

1950年8月5日,我国恢复了国内航空业务,航空费为3000元/20公分,此邮资费用一直持续到1952年4月30日止。

图61系贵州安龙1950年9月18日寄上海的航空封,贴邮资3800元,该封先由陆路运递至贵阳,后上航机,有重庆1950年10月17日中转戳,到上海系10月20日。综观此封,由于重庆到贵阳航线在10月6日复航,因此安龙至贵阳全程走的是陆路,又由邮路受土匪扫扰不止,严重影响邮程,因此该封在贵阳等待上航机,因而安龙到重庆的邮程达整整一个月。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1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1-1

图62封新疆省内迪化寄疏附的新闻纸封,贴普一(200元x3),邮资600元。盖“迪化一九五0.六月廿一TIHWA”双文字发戳,由于邮寄过程中邮件破损,到达局贴“中华邮政收到已破代封纸”一枚,盖“疏附一九五0.七月十六SHUFU(KASHOAR)”双文字骑缝戳。应该说明的是,该新闻纸封贴邮资600元,是属建国初期新疆省内自定的邮资,使用时间极短,无论从收集难度、珍罕度上来考量,都是不可多得之物。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2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2-1

图63是一枚由挪威寄拉萨的明信片,盖“奥斯洛55.9.7”机盖戳,通过印度(片正面有笔书写“VIA INDIR”邮路指示),另盖“西藏亚东55.10.30”双文字经转戳。无拉萨落地戳。该片反映了经印度后再经亚东国际互换局经转后入藏。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3

双首日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这天正是华东邮政管理局进行第四次邮资调整。平信邮资由原先的70元/20克调整为100元/20克。图59封为南京1949年10月1日寄上海的平信,由于寄件人所贴邮资仍是上一段平信资费70元,此信于1949年10月2日到达上海后被发现邮资欠缺30元,便作欠资邮件处理,盖“T”字欠资戳,按欠一罚一计补贴邮资30元,用“T”字欠资戳销票。该封虽是欠资封,但其在时间节点上正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又值与上邮资调整首日,是名符其实的双首日封(图64)。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4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4-1

“特许免费寄递”戳记及实寄封缘自1953年10月由贺龙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赴朝慰问团总团及第一分团离京去朝鲜慰问志愿军战士。12月14日慰问结束,在回国时携带回一批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写给祖国人民的致谢信及朝鲜人民写给我国人民的致谢信。为增进志愿军与祖国人民的联系及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邮电部门特许该会在北京邮局免费寄递这批信件。为此邮电部于1954年3月12日下发了“邮业字第六0三号”文件,通知各省、市邮电管理局,妥然处理好这批免费邮件的寄递,为此特地刻制了一枚“特许免费寄递”专用戳记,不能用作他用。

由于慰问团带回的致谢信数量有限以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在总包封皮上盖有此戳,再经过数十年的洗礼,幸存下来盖有此特戳的邮件已属凤毛麟角了。本集除了展示一枚盖有“特许免费寄递”戳记的实寄封外另配有一份云南省邮电管理局特为此戳下发了一枚通知。一封加一份有关资料,可谓珠联璧合(图65) 。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5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5-1

代收货价业务是邮政众多业务中的一项特殊业务,新中国的代收货价业务也是开开停停。因此拥有一枚高质量的代收货价信封是每位搞邮政史邮集不可或缺的愿望,图61封由上海1954年4月3日寄太原的代收货价封,封的左上角贴一枚红色代收货价标签,上填¥379600元,封背贴普六200元、2000元各二枚,计邮资4400元(信函费800元+挂号费1200元+手续费2400元=4400元)。太原1954年4月6日到达。更为难得的是封上另盖有一枚少见的邮务宣传戳:代收货价挂号信到达xx邮局通知收件人之日起至十五天内经过两次催领如收件人不来提取者即于退回。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6


最后三枚封均是反映建国初期由我邮政部门盖在邮件上的各种邮政业务的宣传戳,看后使人对我国邮政业务有深刻的印象(图67、68、69)。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7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8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图69

以上是我本人对我的八框邮集的构思、组集的体会与诠释,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物华精深,肯定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使我这部邮集能不断改进与提升。谢谢大家!

(注:以上是苏州集邮家道文进先生于2021年5月23日为亚洲邮学家群和沙鱼涌邮史俱乐部的邮友们做的集邮讲座,“集邮博物馆”感谢道先生授权刊登此文。【作者简介】道文进先生是苏州邮史研究会付会长,延陵邮学会付会长和太仓市集邮协会付秘书长。请朋友们注意,没有道文进先生和“集邮博物馆”的授权,不得转载此文,谢谢!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道先生(右2)与邮友们在武汉世界邮展合影留念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中国人民邮政史 (1946--1956)组集思路及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实寄封   邮路   平信   华中   邮政   挂号费   解放区   邮戳   邮资   西藏   新疆   上海   邮票   人民币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