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文物说党史(053)」淮海战役中的政工干部

【百件文物说党史(053)】

国家博物馆陈列的《政治工作业务手册》和喊话筒:

「百件文物说党史(053)」淮海战役中的政工干部

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规模空前,敌军总兵力达80多万人,我军共约60多万人。但从1948年11月6日到1949年1月10日,经过66天鏖战,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余人。国民党军队南线精锐损失殆尽。

这次战役是在敌军数量胜过我军的情况下打的。毛泽东称赞前线指挥员们:“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除了天时地利人和、高层战略部署正确、前方指战员英勇善战,还两个因素特别重要:一个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支前民工,另一个是经常不被重视,但同样非常关键的政工队伍。

在解放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军队战斗力。

在解放军内部,从1947年冬季开始,先后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

这次整军运动,规模大、时间集中、成效高,大大提高了解放军的素质和战斗力。

2、前线政工人员的思想攻势瓦解敌军。

在战斗一线,各个连队都成立来政治攻势小组或攻心组、喊话组,进行对敌喊、劝降,释放俘虏,发放宣传弹、宣传牌,以及送礼物等。

电影《活着》中,有一段情节就是以这个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主人公恰巧在国民党军中。

在我军重重围困下,蒋军物资补给匮乏,士兵忍饥挨饿。我军战士就拿肉包子、香油饼引诱蒋军士兵过来吃,吃完再回去,就成了我军义务宣传员。有的今天吃过,明天又带同伴一起来吃。有的还带着传单和劝降信回去,在国民党军中秘密传递。

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胜利的主要原因时曾说:

“敌人最后被解决得这样快,应该归功于政治攻势的成功。”

3、经过思想政治工作,迅速转化俘虏加入我军。

战斗很激烈,但我军越打越多,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迅速将俘虏转化为部队。

在《活着》中,主人公福贵被俘虏后释放回家,他的伙伴春生就没有回家,直接变成解放军,后来还回乡做了县长。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为我军制定“十大军事原则”之第九条中,进一步明确规定: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948 年 7月17日在中央致各个战区的电文中再次强调,各区及各军应用大力组织俘虏的训练工作,原则上一个不放,大部补充我军,一部参加后方生产,不使一人不得其用。

这里关键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直接吸收俘虏兵,必须经过思想转换,正如上面的小册子,有一套流程。其中关键环节是诉苦运动。通过诉苦,让他们认可我军,然后加入我军。

这一招,在淮海战役中尤其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淮海战役   宣传弹   党史   敌军   我军   军中   俘虏   国民党   战斗力   攻势   战役   主人公   解放军   思想政治工作   前线   士兵   文物   政工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