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三国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当阅读同一本书时,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从而做出不同的评价。但无论这些不同之处究竟有多少,他们的产生都离不开人类的思考。拿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来说,二百多年来,经历了无数的研究与翻拍,早就成为了时代的经典。然而,其中蕴含的一个小漏洞却被一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儿发现。不过,关于这个漏洞一些专家直言道: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马思齐,就读于浙江杭州的一所小学五年级。她是一个很文静勤奋的女孩,平时并不很善于言谈。为人处事却丝毫不张扬。正是这样文静的性格,让马思齐培养成了一副善于思考、遇事冷静的性格。她从小就很喜欢思考事物的本质,想要探寻未知的真理。除此之外,小思齐还格外喜欢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只要是提起和西游记有关的话题,这位文静的小女生就会展现出十分热情的态度。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其实,不仅仅是马思齐一人对于《西游记》如此热衷,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西游记》都是大家童年时代珍贵的回忆之一。不过,小思齐的确有一点与众不同。在大多数孩子只沉迷于影视作品,而对《西游记》原著不甚感兴趣的时候,马思齐却对《西游记》的原著颇有研究。十分喜爱这部作品的她找来了原著,仔细阅读。尽管其中有一些字她并不认识,但在字典的帮助下,小思齐先后将这部作品整整阅读了十几遍。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正是这十几遍的阅读,让马思齐发现了《西游记》中一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作为一个小吃货,马思齐对于各地的美食都十分感兴趣。然而,她却发现,在《西游记》一书中,无论唐僧师徒四人走过哪里,吃的饭都是大同小异的,几乎全部都是米饭,青菜,豆腐之类的菜肴。

而在这本书的设定中,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一路徒步行至西方。在这趟路途遥远、横跨广阔疆域的旅途中,他们自然也体会了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了各地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无论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还是出于各地风俗的考虑,这些地方所吃的饭食是万万没有理由如出一辙的。

比如说,当师徒四人途经女儿国等地时,他们所吃的斋饭同中原地区的几乎相同,这种相似性也不断出现在了之后的各地。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面对这样的问题,小思齐特地撰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到了网络上,希望可以与大家探讨自己的疑惑。一些网友给出回复说:这可能是他们几人出发时随身携带的干粮,或者是一路上行经各地时化来的斋饭。

这样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是无法支撑他们到西方这遥远的路途的。而关于化缘的说法,其中也蕴含了马思琪齐疑惑的问题。即使是平民人家,家中的菜肴也应该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西方化缘而来的主食,依旧和亚洲人民常吃的一样,这是不合理的。

如果对《西游记》一书颇有研究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其实书中师徒四人经常吃的食物以及饮食的风格,与作者吴承恩的家乡菜风格颇似。而这样的漏洞,百年来却只有一个小女孩儿发现了。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马思齐的文章发布到网络上后,引起了一位专门研究《西游记》专家的欣赏。这位专家对于马思齐小小年纪却有如此严谨的思维以及缜密的思考表示十分赞赏。随后,他就女孩儿的疑惑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吴承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淮安人。身为一个普通作家,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根本没有机会前往国外游历。因此,《西游记》一书中很多关于西方的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个人想象。而个人想象中难免蕴含着个人情感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游记》中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是江淮口味了。

西游记漏洞被11岁女孩发现,专家称:不怪吴承恩!普通人想不到

大部分文学作品都避免不了想象以及个人情感的存在。《西游记》作为一个经典的著作,也避免不了因为想象所产生的漏洞。明朝之后的几百年中,只有这个刚上五年级的小女孩发现了这一漏洞。小思齐的辩证头脑以及质疑精神值得所有人赞赏,她对于经典名著细致耐心的阅读方式更值得大家学习。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西游记   中原地区   漏洞   斋饭   唐僧   发现   干粮   小女   师徒   孩儿   原著   普通人   疑惑   想不到   女孩   情感   专家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