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孟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易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算命书,它是真正意义上最多样的哲学古典书籍。只有从“生”和“生命”两个领域,我们才能看到许多哲学说明。然而,无论用哪种方法来理解,都离不开天地之路的核心理念。

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天地之路就是宇宙之路,这是《易经》之中生与生命的主体。都说五十岁是知天命的一年,很多人年轻时,总是批评自己和别人命运差距过大,不管做什么,似乎灾祸随时会爆发。直至人们过了知命的年纪,也许会感受到当自己在年轻时,在生活中总是有两个坏习惯,即使已然深感理解,但也已经没有纠错的机会了。

《易经》中反映,大多数走霉运的人都存在这两个习惯,最好改掉一个。第一个就是和别人交朋友时,总是喜爱维持充足的亲近。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一样”。从大家的视角来看,只有一刻不停地与别人维持充足的亲密关系,才能显示自己与其的联系充足和完善。

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应当知道,不管联系有多亲密,也要留意与交往的人维持适当的距离。否则,不仅会损害到别人,也会损害到我们自己。于是,如果我们能与别人维持适当的距离,不仅可防止别人侵害隐私,也可防止别人对我们存在的厌烦。这样,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能自然地适处于最佳状况。

总之,想告诉大家,在与他人互动的步骤之中,一定要留意准确的平衡度。不仅要让别人知道你对他们很关键,还要让别人相信你对他们提供充足的尊重。在现实中实践时,便会发现其实很不容易达到。特别是对于即将知命之年的人来说,要实现这一点是非常艰难的。

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第二个就是缺乏对读书的积极性,高尔基说过,书是人们进步的阶梯。因此,读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们不能仅仅一概的死读书,而不能解读掌控和应用,因为我们读书的目的,是把本书中向我们说明的经验运用到具体生活中。如果只是一概的死读,而不去掌控,那么读书无疑会丧失它的真正含义。

即使把书籍上的经验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那么我们就不能随意退出把书籍上的经验,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毕竟,书中讲解的一些经验更偏向理论应用,如果想把它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块,就必须很大的努力和代价。

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另外,生活中的很多事都让人意想不到,这些事情的解决方法,或许有的已经记述在本书里,有的还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技能融会贯通,展开深层次的发掘。当我们成功地发掘出这些东西时,无疑可从书刊向自我新增一些全新知识点。

所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不明白维持合适相距的习惯,以及念书而不是死磕和不采用。这两个习惯,我们在大多数人身上都能看到,而大多数有这两个坏习惯的人,在平时依旧想干嘛就干嘛,而不考量如何变化,任其顺其自然。有时候改变别人很容易,但改变自己却很难。

年至五十才明白:走霉运之人,多是源于这两个毛病,戒掉一个也好

当然,以上只是我对《易经》的浅薄解读,“手捧易经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台词在民间很盛行。在前人来说,《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易经》共计六十四卦,对应六四种人生决策点的心理考量方式,阐述伴侣、家庭、自身教育、人际关系的基本上发展规律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高尔基   易经   论语   耳顺   从心所欲   目的   年轻时   充足   毛病   哲学   距离   现实   习惯   书籍   生命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