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我国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人如果想要结婚的话,定是需要媒人在中间帮忙的,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在古代,人们的结婚年龄相比现在也早了很多。《礼记》中曾记载过,古代男性成亲年纪为20岁,女性为15岁。但我国古代朝代众多,每一个朝代所规定的时间,其实是有一定差异的。

唐代时候就规定“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明代时候则是“凡男年十六、女十四以上,并听嫁娶”;晋朝时期司马炎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这个的意思就是,如果女子到了17岁还没有结婚,那么当地政府会找剩男进行婚配。这样看来,其实古代的结婚年纪相比现在,真的早很多。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在我们日常看到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私定终身的男女,被父母强行拆散,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很多人都会“棒打鸳鸯”。但现实真的是这样么?其实不尽然,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如果一对男女真心相爱,私定终生,那么可以邀请媒人去进行提亲,这种方式被称为“采煤”。

而且我国自古就奉行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说法,只要两家相差不是太大,其实一般都能修成正果的。因为种种原因,如果超过适婚年纪却还没有嫁娶,国家也会想办法。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在秦朝的时候,每年都会在指定的地方进行相亲宴会,如果有人不参加,可能还会进行处罚。除了这些,像我们经常听说的赏花宴、诗会等等其实大都可以算作“相亲联谊会”。像现在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七夕节、花朝节等,都是单身男女可以游玩,寻找自己有缘人的机会。

为了使单身男女早日脱单,找到对象,官府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单身男女在仲秋会上,有一些亲密的举动也是正常的,就算相约私奔了,也不会受法律制裁。其实,一般官方组织的活动,强迫性比较大,去参加聚会的人,大多都会直奔主题,因此很多人都会在现场眉来眼去,就算是搂搂抱抱,官府都不会进行管束。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婚姻的重视程度。从杨树达先生的《汉代婚丧礼俗考》中可以看到,汉代结婚年纪一般男性为十五、六岁,女性为十三、四岁。汉代早婚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世,自汉代后,历朝历代大多都奉行早婚。在现在看来,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好时节,但在古代已结婚成家,有的可能已为人父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古代结婚年纪这么小呢?从各类资料记载中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第一、古人生活的环境和现在相比,其实是比较恶劣的,再加上医疗水平不高,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多新生儿都难以存活。这使得国家人口预备减少,劳动力和军队储备力量也比较少,无论在哪个朝代,有人才会有军队,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人数,在作战的时候也非常的重要。

第二、古代人的寿命比较短,和我们现在不同,古时候的人如果能活到六七十岁,那就会被认为非常的有福气了。加上古代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弱,粮食产出不足,很多人会病死、饿死,人口流失性非常大。就算在上流社会,一场天花都能夺走很多人的性命,更不用说是在穷苦人家。

古时候,为什么男子都爱娶十四五岁的女子?其实另有隐情

这样一看,生活在当今社会真的要幸福很多,国家虽然也提出适婚年纪的标准,但现在的结婚年纪,是在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后做出来的决定。能有利于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相比古代,现在更加讲究的是自由恋爱,大家的选择性更多了。

参考资料:

《礼记》

《周礼·地官·媒氏》

《汉代婚丧礼俗考》

《民法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周礼   都会   嫁娶   丧礼   礼记   媒人   隐情   古时候   官府   汉代   朝代   军队   年纪   单身男女   古代   父母   男子   女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