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蓄势崛起?


尽管疫情影响了各行各业,但储能行业的表现却异常亮眼。


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33.4GW,2020年新增投运容量2.7G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容量首次突破GW大关。


与此同时,在国策力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在“十四五”期间及未来都将呈现持续性、规模化增长,新能源+储能被视为是一个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


受此刺激,相关企业开启探索拓展市场的模式:


2021年3月25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天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江苏盐城储能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国投电力获得控股储能项目公司81%股权,这是国投电力进军储能的首个项目。


近日,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等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目标是打造储能全产业链。


储能作为一个必然崛起的希望产业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储能行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掣肘:


1、新政策争议大


据统计,2019年全国新能源弃电量约为515亿千瓦时,相当于舍弃了超过1/2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必将带来消纳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为应对可再生能源弃风弃光问题,各省市纷纷出台了可再生能源配储能的政策举措,但该政策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2、可再生能源配储能经济性如何?


有反对者认为,以目前的成本核算,可再生能源配储能并非是最佳手段。新能源配储能会增加额外投资成本,这会让光伏、风电开发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3、商业化应用难行


由于电力市场开放程度非常有限,储能等新技术参与电力市场面临很多问题,各领域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举步维艰。


4、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并未落实


虽然从国家文件角度来看,储能电站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已被确定,但各地方和部门鲜有操作规程,尚不明确如何对储能项目进行综合认定和落地。


5、储能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头号问题。安全可靠是储能商业规模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化学储能技术应用中的安全问题是目前的关键。


总之,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是需求、安全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平衡,而这需要市场、企业、政策多方合力才能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


详情可在文末留言咨询,我们将通过提供专属信息、情报和预测服务,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宁德   盐城   电化学   江苏   新能源   电站   安全问题   市场主体   容量   地位   独立   电力   政策   项目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