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赏析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 中国瓷器 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 氧化钴 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 透明釉 ,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 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 青花五彩 、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 青花红彩 、黄地青花、 哥釉青花 等衍生品种。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 粉彩瓷 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 苏泥勃青 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器物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宣德器器体较厚重,纹饰较紧密,底釉略泛青,带款器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并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说。总的说来,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广,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

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赏析

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赏析

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宣德   青花   彩瓷   官窑   光绪   豆青   大明   斑痕   铁锈   纹饰   器物   烧成   瓷器   永乐   明清   花卉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