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冰裂哥窑碗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青瓷碗在龙泉窑发展的700多年的历程中,始终是其生产的主要器物。它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龙泉窑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从北宋时期对越窑的模仿,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形成自己的特色,到元代的继续发展,直至明代中后期逐渐衰落,龙泉窑青瓷碗以自身不同时期的模样见证了龙泉窑青瓷的历史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然后可以为良”的中国传统工艺造物原则一直伴随着龙泉窑青瓷的发展。制瓷工匠们对原料认真细致的选择,对窑型的不断改造,对烧造气氛和地区气候所做的科学合理配合,针对不同瓷釉选择适当的装饰表现方法等等,正是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努力造就了龙泉窑青瓷的优良品质。

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窑口的数量也比北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这一时期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釉色风格,发展成了一个重要的青瓷窑系,此时的龙泉窑青瓷碗也以造型和釉色取胜。龙泉窑在南宋时期的快速发展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人文地理方面的原因。

北宋龙泉窑青瓷碗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越窑的传统,但在胎色、釉色等外观特征方面,二者仍存在差异。龙泉窑所用瓷石钛、铁含量明显低于越窑,所以胎色比越窑白,而且龙泉窑在烧造过程中的还原气氛比较稳定,因此釉色青绿。

正是由于制瓷原料和工艺方面的差异,让龙泉窑有了许多先天的优越性,加上对北方匠人先进制瓷技艺的学习,使其能够在釉料的开发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成功地烧制出了石灰碱釉,打破了之前石灰釉一统天下的局面。石灰碱釉在高温下粘度大,不易流动,在新配方的基础上龙泉窑发展出厚釉技术,创制出梅子青和粉青等龙泉窑最具特色的青釉。由于石灰碱釉的釉层厚,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加上粉青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解的石英颗粒,这些微粒让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了强烈的散射,釉色柔和淡雅,让器物外观呈现出青玉般的艺术效果,龙泉窑青瓷被公认为是青瓷类玉效果的典范。

南宋时期,龙泉窑形成的独特类玉釉色深深地影响到龙泉窑器物的造型。南宋早期龙泉窑的青瓷碗仍延续了北宋时的式样,装饰上仍使用刻划花手法,南宋中期以后,刻划花青瓷碗已很少出现了。

冰裂纹又称开片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陶瓷烧制工艺,因为其纹片如冰面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所以古人把它叫做冰裂纹。

冰裂纹这种釉面的开片,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

但是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瓷器产生开片,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

这只碗尺寸是:底径外园直径5.8cm,高约7.8cm,上口外径17.8cm,内外全冰裂纹。

龙泉青瓷冰裂哥窑碗

龙泉青瓷冰裂哥窑碗

龙泉青瓷冰裂哥窑碗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

姓名:张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龙泉   青瓷   龙泉市   釉色   釉面   器物   裂纹   工匠   南宋   北宋   石灰   瓷器   中国   外观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