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粉彩瓷器鉴赏

粉彩是清康熙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低温釉上彩,由珐琅彩和五彩发展而来。在烧制粉彩瓷的过程中,要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玻璃白,这种彩料具有乳浊效果,能让画出的图案发挥出渲染技法的特性,呈现一种粉润的感觉。将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经过画、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将其晕开,使纹饰呈现明暗浓淡的层次感,再经 720℃~ 750℃低温最终烧制而成。

“粉彩”一词,最早见于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寂园叟的《陶雅》一书:

曾谓

“康熙硬彩、雍正软彩”

又谓

“软彩者,粉彩也

彩之有粉者

红为淡红,绿为淡绿

故曰软也”

由于粉彩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使每一种颜色都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使整体画风近于写实,其粉润柔和、秀丽雅致的质感与被称为“硬彩”的五彩相对,故而有“软彩”或“粉彩”之称。

清代粉彩瓷因其质地优良、造型精美、釉色奇幻、装饰巧妙而闻名于世。它始于康熙,兴于雍正,盛于乾隆,《饮流斋说瓷》中提到当时的粉彩瓷色料品种齐全且层次划分精细,其色彩搭配和装饰打破了宋代“清水出芙蓉”的朴素单色釉局面,转而呈现绚丽而清逸的色彩美感,在中国传统陶瓷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格调,有“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评价。可以说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清代粉彩瓷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粉彩也由此逐渐替代青花成为当时陶瓷的主流装饰。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粉彩瓷众多,本文在此介绍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以供赏鉴。

清代粉彩瓷器鉴赏

清代粉彩瓷器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色料   清代   雍正   光绪   新乡市   乾隆   釉色   茸毛   瓷器   技法   中国传统   低温   康熙   图案   层次感   陶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