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美国海军2020年底发布《重获优势》战略报告

美国海军在2020及2021年交替之际,接连发布两份战略性质的报告,《重获优势:以整合式全领域海军力量致胜》(Advantageat Sea: Prevailing with Integrated All-Domain Naval Power,以下简称“重获优势”)和《2021年领航计划》(Navigation Plan 2021,以下简称“领航计划”)。

可以说,《重获优势》是当今美国海军顶层的海洋战略,延续了2007年及2015年的《21世纪海权的合作战略》(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 21st Century Seapower),提出为确保制海权,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三支海上武力,必须充分合作。

显而易见,《重获优势》战略要打造的是“整合式全领域海上力量”。在2007年发布的《21世纪海权的合作战略》中,美国海军准备确保六项核心能力,包括前进武力展示、吓阻、制海权、武力投射、海事安全、人道救援等。这项战略虽然强调要打造一支可全球部署、全球作战的可靠战斗武力,但也看重合作。

在2015年的报告中,指出三个海洋军种必须具备“全领域介入”(All domain access)、吓阻(deterrence)、制海权(sea control)、武力投射(power projection)、海事安全(maritime security)等五项能力。其中,全领域介入为首次提出,旨在向争议区域投射军事力量,并具有足以有效作战的行动自由。

2020年的《重获优势》则明确谈到,美国是海洋国家,而全球性大国对手是最大威胁。因此,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将需要采取相应手段,应付强大的竞争者。这三个海洋军种的任务包括:保护美国的海上运输能力;维持稳定的海洋环境;保护盟友;扩大与盟友及伙伴合作,使海上情势发展有利美国;吓阻核武、传统武器、网络攻击,保护美国重要利益。

在这当中,海岸警卫队主要负责保护海运系统;海军陆战队在近岸地区由陆上进而海上实施全领域作战;海军执行自由航行权行动,并承担反恐、反武器扩散、打击跨国犯罪、反海盗任务等。

《重获优势》战略目的在于建立“整合式全领域海上力量”,指出美军要建立一支平衡的混合舰队:水下、水面、空中、航空母舰、陆战远征部队等,结合有人和无人载具的力量,增加舰队作战能力,并扩大分散兵力。同时,也利用核潜艇的海上拒止能力,强化飞机作战半径和导弹的远程火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提供额外情监侦、指挥管制及远程火力;海岸警卫队可强化全球部署能力,确保必要的海上运输和后勤能力。

在《重获优势》战略的基础上,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迈克尔·吉尔代上将在今年1月11日发表的《领航计划》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海军该如何落实2020年底发布的这一海洋战略,重构美国海军的全球海洋霸权,并规划了未来美国海军建军的蓝图。报告称,美国战略仍然清晰,华盛顿正在与“其安全和生活方式的对手威胁”进行长期竞争,海军作为美国武装部队的一部分,必须做好作战准备。

其实,美国海军对抗大国对手、重夺优势的行动已经酝酿多年,除了构筑理论基础,也展开多次演习验证,并游说五角大楼挪用其他军种的预算来支持造舰计划。用吉尔代的话说,就是“观察大国对手海军现在的走向,不夸张地说,我相信我们已禁不起这10年的让步。”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2021年6月23日,里根号航母与印度海军联合演练。

而观察美国海军的理论与行动,结合历史经验,可以归纳出其参与大国竞争的招数如下:

一、打击战略重心

“如同(力学)重心总是在质量最为集中的地方发现,也如同每个直接针对敌人身体重心打击产生最大的效益;进一步说,透过重心最强大的打击能达成最大效益,在战争当中事实也是如此。”德国大军事家冯·克劳塞维茨认为,在一个国家的力量或质量最集中的地方,会形成如机械力学描述的“重心”。

对重心实施的打击最能让敌国的军力结构失去平衡,甚至崩溃,发挥出最大的打击效果。在里根时代,美国的海权战略就是借由威胁摩尔曼斯克和海参崴两大军事基地,迫使苏联抽出中欧战场的兵力,达到“围魏救赵”的效果,进而在传统战争中屈居劣势。

在太平洋,面对对手依靠前出部署的大型水面战舰、可快速潜入深水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联合本土战机/导弹与基地群一同构建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防御圈,美国海军试图发挥其大洋海军优势,将大洋变为其大型水面/水下战略兵器最擅长的战场。加上作战区域远离人口密集区,美军可肆意使用远射武器而不必担心误击平民。因此美军将打击矛头延伸指向西太南部海域,企图借由威胁此处来达到解除第一岛链受到的威胁之目的。

二、前进部署,积极施压

仿照1980年代对抗苏联的“前进海洋战略”,美国海军从奥巴马时期开始加强在西太平洋进行军事演习与穿越争议海域的“自由航行”行动,并在特朗普任内逐步加强。

此举可达到几个目的:首先,对地区盟友或伙伴宣示美国对抗的决心。其次,借由升高对抗态势,美国国内温和派能斡旋的空间变小,战略目标渐趋一致。最后,美国海军的海上行动还存在着故意“碰瓷”的意味,如同1981年在利比亚锡德拉湾的行动,美军一旦遭受现实威胁,就有了动用武力的理由,更减少了退让的空间。

前苏联一般会发起反制演习来吓唬美国,但对手的“激烈”反应也在美军的作战计划之中。因为正好可以借机观察对手的战术和表现,甚或能让防空机舰演练对于实际空中目标的预警与拦截能力。

作为海外军事部署的一部分,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航母“卡尔·文森”号(CVN-70)经过一年多的甲板改装后,即将携载全新F-35C舰载战斗机,与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一起执行战备任务,而首度部署地区即为西太平洋区域。

此前因“里根”号(CVN-76)开赴中东,担任美军自阿富汗撤军的相关军事支援任务,一度传言“里根”号离开亚太后,亚太将出现美军无航母的真空状态。

“卡尔·文森”号在美国本土母港经过了连同飞行甲板改造在内长达一年多的复杂技术改装,主要就是为了实战部署美国海军航空队最新锐的F-35C战机。此型战机体积较F-35A/B型都大,属于传统起降的航母使用隐形战机,此前一直在美国海军处于测试验证阶段。

本次借着“卡尔·文森”号航母的甲板改造认证完成,将首次以实战部署方式出勤,第一个停驻点就是西太。

“卡尔·文森”号当下正在夏威夷海域加紧开展实战等级的密集演练整备。该航母将拥有3个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中队,1个F-35C“闪电II”隐形战机中队,一个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中队,一个E-2D预警机中队和多架直升机、旋翼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海军最新的CMV-22B“鱼鹰”式倾斜旋翼运输机也将首度部署于航母上,形成“卡尔·文森”号上同时部署CMV-22B与F-35C两款最新锐舰载机的纪录,令其堪称美军现役战斗力最强的航母。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美国海军CMV-22B“鱼鹰”式倾斜旋翼运输机接受空中加油

三、分散火力,对抗数量优势

在冷战结束后,里根时代的“600艘舰队”计划功成身退,美国海军战舰数逐年下降。而大国对手却在2000年前后开始“下饺子”般的造舰潮,使得海军舰艇数量在2015年出现黄金交叉。

以俄国海军为例,其吨位虽普遍低于美国海军,但有很多是美军所没有的导弹护卫舰、巡逻舰和快艇。这些小型舰艇即便战力有限,却都配备有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在舰队决战中仍可担任“助拳”角色,塑造出战场上的数量优势。

根据各国兵棋推演的基本公式之一:兰彻斯特平方律计算(我方杀伤数量与我方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尽管蓝军的平均战斗力是红军的4倍,用100艘蓝军和400艘红军交战的结果并不会得到1:1的交换比,而是在蓝军100艘覆灭后,红军仍有346艘存活而得到100:54的大胜。战场上虽仍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最终战局,但这条经验公式仍在提醒各国指挥官“数量优势”的可怕。

因此,近年来美国海军的优先建军项目就是分散火力,让更多舰艇能够发射反舰导弹。原先移除反舰导弹的宙斯盾舰与潜艇纷纷恢复战备;没有配备反舰导弹的濒海战斗舰也开始加装,甚至连两栖登陆舰也考虑要装上导弹发射器;且发展比宙斯盾舰小,但具有基本防空/反舰火力的新一代护卫舰来取代濒海战斗舰。

美军可谓总动员,就连海军以外的军种也投入到水面作战中。如空军动用B-1B轰炸机来装反舰导弹,陆军要发展反舰版的弹道导弹,海军陆战队更是裁撤掉装甲部队,将打造轻巧灵活的登陆舰队,能够将反舰导弹车及其它火力快速投射到岛屿上,形成海上的火力防线。

四、拉拢盟军,联合作战

里根海权战略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北约与日本舰队的强力支援,让美军没有后顾之忧而能全力采取攻势。因而在印太战场周遭,除了有协防条约的日本外,美国也积极拉拢澳洲,要求其投入更多资源在海军,打造出一支可以从南方提供支援的舰队。

2018年,美国将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将印度纳入西太平洋的区域安全体系中。新德里历来有自己的战略考量,很难像日澳一样将舰队直接交给美军指挥,但由于其地理位置扼守印度洋,仍将是参与印太地缘大博弈的关键一方。

在最近两年,更值得注意的态势发展则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也可能到印太来支持美军。在二战后,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赶走了老牌欧洲殖民国家,从此欧洲海军不再过问亚洲事务。但现在,出于地缘竞争需求,欧洲海军对印太事务的态度发生松动。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2021年7月25日,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与马来西亚海军在西太演练。

最大的动作来自英国,其“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CSG21)的首次海外作战部署就是重返印太。虽然这个航母战斗群还需要向美军借F-35B战机与宙斯盾舰才能成军。但背后真正的意义,其实是英国皇家海军出借一艘可起降五代战斗机的最新一代中型航母给美军,让美军在西太的海空兵力大幅提升。

根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USNI)网站7月25日报道,“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正在进入西太南部海域,一些随行舰艇已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R08)之前航行。在与印度海军于7月21日至22日在孟加拉湾举行的“康坎”演习( Exercise Konkan )结束后,该航母战斗群分解为不同的部分。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编制有两艘45型驱逐舰“卫士”号(HMS Defender)和“钻石”号(HMS Diamond);两艘23型护卫舰“肯特”号(HMS Kent)和“里士满”号(HMS Richmond);和两艘支援舰,“维多利亚堡”号综合补给舰(RFA Fort Victoria,A387)、“泰德斯普林斯”号舰队油水补给舰(RFA Tidespring,A136);再加上一艘核潜艇。航母还搭载有8架英国购买的F-35B战斗机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10架F-35B。

截至7月25日上午,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显示,“卫士”号停靠在文莱的穆阿拉(Muara)海军基地,而“泰德斯普林斯”号在离开新加坡后,正驶向西太南部海域。两艘船都在当地时间24日经过新加坡,“泰德斯普林斯”号当天停靠在新加坡以补充补给,而“卫士”号则前往文莱。与此同时,“里士满”号于24日在安达曼海与泰国皇家海军护卫舰“甲布里”号(HTMS Kraburi-457)进行了交汇演习。

此外,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及其剩余的水面护卫舰队于当地时间25日在马六甲海峡与马来西亚皇家海军的两艘莱丘级(Lekiu)护卫舰“莱吉尔”号(KD Lekiu-FFG30)和“杰贝特”号(KD Jebat-FFG29)进行了交汇演习。这两艘舰都是在英国建造的。

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显示,“维多利亚堡”号在马六甲海峡行驶,在由“肯特”号、美国海军的“沙利文”号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DDG-68)和荷兰的“埃弗森”号护卫舰(HNLMS Evertsen,F805)组成的舰队前面有一段距离。“伊丽莎白女王”号紧跟在这三艘护卫舰后面。这些舰只当时正处于马六甲海峡的下端,靠近马六甲市。同时,当地时间25日中午,英国皇家海军“机警”号核潜艇(HMS Artful)被发现穿过新加坡海峡,前往西太南部海域。

“伊丽莎白女王”号预计将在新加坡停靠,因为先前有说法称新加坡是其停靠站之一。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在同一时期到访新加坡,奥斯汀27日晚间发表了第40届国际战略研究所富勒顿讲座。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奥斯汀在访问新加坡期间是否会与英国的航母战斗群进行任何接触。

英国皇家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开赴印太前,在塞浦路斯近海发动支援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行动中,以获取实战经验。

航母战斗群对ISIS残余武装势力执行空中打击,主要目的是为给舰上的F-35B战机提供战场练兵。而在任务过程中,从“伊丽莎白女王”号上起飞的F-35B还与驻叙利亚的俄国空军精锐战机相互观察,俄海军的护卫舰、潜艇也都被“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所捕捉,双方一时谍战密集。

在完成塞浦路斯的军事任务后,“伊丽莎白女王”号沿着苏伊士运河驶入印度洋,尔后在7月将陆续停靠阿曼、新加坡、韩国和日本。停驻日本期间,将与日、美、澳、印等国展开大规模的航母战斗群操演,展示英国皇家海军与航空队的实力。而“伊丽莎白女王”号停靠日本期间,也是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驻守亚太时期,两艘航空母舰上的F-35B与F-35C战机,将有首次共同演练打击战术的宝贵机会。

除了英国,法国也在2020年派出一艘核动力潜艇到太平洋与日美两国联合训练;而德国也将在今年派遣水面舰过来,在未来都可能成为美军在印太参与地缘博弈的盟友。

五、发展科技,拉大差距

虽然在舰艇数量居于劣势,但美国海军在水下核潜艇、空中武力、联网作战、反弹道导弹等核心技术领域仍具有优势。华盛顿似乎重拾了军备竞赛的热情,力图在以下技术领域投资以拉大与对手们的差距:

(一)高超音速武器:美国海军和陆军已经联合启动中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未来可从潜伏在外海的潜艇或西太岛链远处发动深入且近即时的打击。另一方面,美军也将把反弹道导弹的“标准-6”型(SM-6)导弹转换成反高超音速武器,并将逐步发展出反高超音速的区域防御系统,以对抗俄罗斯等大国对手的高超音速滑翔制导武器。

(二)无人科技:美国海军希望能加快发展水下和水面的无人舰艇,它们能够担任战时侦察、情报搜集与打击角色,在有人舰艇的指挥下作为可牺牲的兵力,并降低建造及操作成本。海军希望在2045年能操作119艘水面无人舰和24艘水下无人艇,使舰艇总数回复到549艘的水准。

(三)人工智能:目前的方向是将人工智能的运算能力安装到每一艘船舰、每一架飞机、还有部分导弹上,它们能独立作业,也能彼此联网。可以在全域网络无法畅通的情况中互相分享资讯与协调行动,加速侦测目标到摧毁目标的反应时间,尤其是搭配卫星和高超音速导弹,对内陆的机动反舰导弹车进行猎杀。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2021年6月13日,搭载F-35C舰载机的卡尔·文森航母穿越太平洋。

美国海军重返海权的障碍

然而,时在变势也在变。21世纪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有许多不同之处,过去的制敌经验并不一定会在今天再次有效,这使得美军运用同样的招数未必能取得同样的效果。而最关键的一点是:苏联的经济与美国分离,华盛顿在军事上对抗莫斯科的同时,能轻松使用经济战略斩断苏联贸易链和资金流而不影响自己。但美国今天已做不到这点。

在拜登政府上台后,因为民主党从卡特时代起的基本教义就是“缩减军费,整顿军方”。这样,美国海军要在2045年回复到549艘的造舰计划被蒙上了阴影。现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凯瑟琳·希克斯说:“海军需要更多的「未来研究」来证明这个数量是合理的。”

不过,拜登政府也承认大国竞争是华盛顿军事、外交战略的头等大事,而对抗大国对手就离不开强大的海军。此间,美国海军要夺回海上优势的路程会有些延宕遥远,但终究还是会步上正轨。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吉尔代上将在《领航计划》报告中阐明了海军未来军力建设的四个优先事项:

后勤准备(Readiness):要确保按时完成舰艇维修,做好作战准备。

作战能力(Capabilities):例如发展指挥管制、通讯、电脑、网络、情报、监视、侦察及目标标定(C5ISRT)能力、能增加射程及速度的武器、配备定向能量武器及电子战系统,部署岸基导弹防御系统,提高全领域作战能力。

舰队的能力(Capacity):具备由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船只组成的大型混合舰队。

水兵(Sailors):强化人员培训和教育。

这份报告认为,面对全新的竞争环境,美国海军不能仅是运用新的作战能力,还必须思考以新的方式与敌人竞争,包括借助有效的日常性竞争活动—诸如“自由航行权”行动来对抗对手的恶意活动。

美国海军称,为了在这些例行活动中获胜,华盛顿有必要采取更加果断的姿态,透过经常的航行和飞行任务来挑战对手,并透过逐渐增长的资讯与决策优势,持续监视海上活动,以对抗对手的行为。

万一无法避免传统的军事冲突发生,则美军要继续提高和确保战斗优势,并且持续将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部队进行动态部署。如果吓阻失败,美军必须随时准备对抗侵略活动,并且赢得战斗。

相关的先进作战概念包括分散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DMO),争议环境濒海作战(Littoral Operations in a Contested Environment,LOCE)、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EABO)等。

美军部队可从大海及岸基平台上分散部署的部队投射武力,借着跨全领域的机动,创造作战上的困境,并运用各种部署和概念的不确定性,以压倒对手。

美国海军通过《重获优势》和《领航计划》这两份文件,将“全领域作战”思想写入了海军战略。除了明订对手,更是透露了美军接下来将发展的多个新概念:如分散式作战、濒海作战,及海军陆战队建立的岸基远程火力与海军、海岸警卫队的海洋战力加以结合等。

全领域作战:重获海上优势 美国海军面向大国竞争的新战略

在日本展开登陆作战演练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濒海作战力量将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来主导,陆战队在印太地区为加强针对大国对手的遏制力正在致力于整编。大幅削减步兵,重视可在沿海地区灵活运用的部队构成,推进了采用无人机及反舰导弹等,或会影响到驻日本冲绳的部队。

“整编的速度不能令人满意,必须进一步加快。”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杰上将今年6月24日在美国参议院拨款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明危机感称,华盛顿与俄国等大国对手的竞争趋于激化。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整编构想被称为“部队设计2030”,伯杰在去年3月公布。其中提出,以步兵和炮兵为主到2030年前削减1.2万人并废除所有坦克;另一方面推进采用射程长且具灵活性的反舰导弹和无人机;取代阿富汗及中东的内陆地区等,把重点转移到印太沿海地区的战斗。

受到关注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考虑到加强海洋活动的大国对手动态,准备创建“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据国会调查局的报告显示,该作战团规模为1,800至2,000人,由步兵及反舰导弹组成的战斗部队、对空部队、补给部队构成。当前,司令部设在冲绳的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旗下夏威夷的团已开始试验性运用。

将来计划在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设置三个团。据称除开夏威夷的团,还将改编驻冲绳的两个团,其中一个分配到关岛。

目前,全领域作战暂时还没有变成美国各军种统一的作战准则或战略,各项概念也都尚在发展之中。但是各军种已就全领域联合作战指挥管制(Joint All-Domain Command and Control,JADC2)签订合作协议,以强化对作战指挥管制、远程火力导控等方面的合作。这使得这项原来是陆军发展的概念,逐渐成为了各军种共识,并成为美军最新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作战   海军陆战队   伊丽莎白   美国海军   卡尔   优势   新加坡   美国   舰队   航母   大国   女王   海军   美军   海上   对手   新战略   领域   竞争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