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地区教育的未来——一道难解的题

近日听人说起这样一件事,有偏远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出台激励措施,考上本科的学生每人奖励2万元,考上大专的学生每人奖励5千元。这简直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一个县最好的高中,在现在高考录取率超过75%(包含本科及大专生招生)的形势下,竟然连大专都难考上了——如果是很容易考上,就没有必要奖励了。

经过详聊了解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该地区的高中录取分数线逐年跳崖式下降,数年内下降了近百分,生源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二是优秀教师流失,遭其他地方的教育机构不断地挖墙脚,学校的实力不足,难以留住人才,新毕业的师范生都不愿留下来,学校前景堪忧。

从网上的各种统计数据可以发现,不管是清华北大等顶尖院校还是普通本科学校,近年来农村及偏远地区的高考生,录取率都在快速下降,也就是常说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偏远地区教育的衰落,首先是从教师资源的流失开始的,在如今的社会条件下,偏远地区的教师不管是收入、还是工作环境、或者职业前途,都难以让优秀的教师人才留下来,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师也是人,教师的生活也需要追求质量。所以教师资源的流失既是无可厚非的,也是避免不了的。

落后地区教育的未来——一道难解的题

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来民办教育的兴起,通过高薪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了优秀教师的加入。民办教育本来是对公办教育的有益的补充,但是,民办教育则采取市场竞争的方式,一是高福利待遇挖走教师,二是优厚的条件吸引优质的生源。这两招一出手,顿时打得很多公立学校连招架之力都没有了。

落后地区教育的未来——一道难解的题

有人对民办教育的这种挖墙脚和掐尖招生的方式进行批评指责,但是话说回来,这是民办教育的错吗?是民办教育采取的恶劣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吗?也许,这样肤浅的给民办教育定罪也是不合适的,民办教育本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手段去竞争,没有优秀的教师,没有好的生源,民办教育就是死路一条,绝无活路可走。

同时,即使没有民办教育的强力竞争,偏远地区的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恐怕也是避免不了的。在现代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的职业收入和前景,工作环境和各种资源都远远好于偏远地区,优秀的教师即便是不去民办学校,依然可以转行做其他的工作,比如私立的培训机构,甚至到各种公司去上班恐怕也要比当教师的收入来得高。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人能有资格强求老师必须艰苦朴素,不能去争取好点的收入,老师也需要奔小康。

最近教育部下发文件,严禁各地的学校(包括公立和民办)跨区掐尖招生。但是这个办法恐怕也难以有效的遏制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的下降,甚至可能反而会掐灭偏远地区原本的优秀学生的高考前途。毕竟,教育部不能禁止优秀教师的流动,教师的流失直接导致教育水平的下降,地区学校即使留住了优质的生源,但是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恐怕反而会误人子弟。毕竟再好的材料也需要大师的锻造才能成为大器。愿大家都来关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教育,关注农村孩子的未来,毕竟中国还有近半数孩子在农村,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挖墙脚   地区   录取率   难解   生源   偏远   优秀教师   民办教育   落后   收入   高中   优秀   未来   环境   教师   学校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