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撤退有多难?来看看这些战例就明白了

从攻防形势上看,进攻是主动性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能控制自己的行动;而撤退多少都是有点被动挨打的,通常情况下,撤退还只能用一小部分的兵力进行殿后,也就是防御性阻击敌军,因此应该是撤退比进攻要难得多。

从世界战史来看,除了诱敌性的撤退,一般撤退行动鲜有不遭受大损失的。像敦刻尔克大撤退,能成功撤退还没有遭受到大的损失,都成了战史上的奇迹,而被史书大写特写。原本德军从3个方向步步紧逼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甚至最近的德军坦克离港口都只有10英里了,却接到了希特勒的停止前进的命令,眼看就要大难临头的英法联军就这样奇迹般的逃脱了灭顶之灾,不能不说是耶稣基督开眼了。因此,尽管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战争中的撤退有多难?来看看这些战例就明白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

另一个著名的大撤退行动就是红军的长征了,最后虽然成功撤退,但是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光是红一军团出发前有8.6万人,到达陕北后只有7000余人,长征前红军总兵力30万人,到达陕北后只有3万多人,总计损失兵力超过80%。

1948年8月,国民党一败涂地,但是白崇禧的桂军依然有20余万精锐退到了湖南衡阳一带,四野对桂军进行大范围迂回包围,桂军一路退到广西,最后还是没能逃过大败的命运,被歼灭十多万,剩余五万人逃到了越南一带。

再来看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美军陆战1师尽管有着强大的火力掩护,还有着大量的汽车坦克及飞机的运输,依然在撤退时损失惨重,如果不是志愿军严重缺乏后勤支援,在冰天雪地里遭到严重的冻伤减员,有着"美利坚之剑"之称的陆战1师很可能就要折剑在朝鲜的战场上了。

战争中的撤退有多难?来看看这些战例就明白了

美军陆战1师撤退

1951年5月下旬,抗美援朝的第一阶段的第五次战役,由于前期打得太猛,战线拉得太长,后勤力量太过薄弱,而且补给线遭到美军空军的封锁,导致志愿军不得不后撤,最后虽然撤退成功,但是也是险情不断,损失不小。先是因为错误的命令,导致180师孤军身陷绝境,后又因为指挥失误导致突围失败,180师一万余人只有3000多人突围出来。

志愿军主力后撤过程中,美军范弗里特率军狂追,企图在三八线以南拦截后撤的志愿军主力,千钧一发时刻,63军在铁原拼命阻击美军,以高超的战术和铁血的意志生生拖住了范弗里特,打出了志愿军防御战的巅峰之作,这才避免了主力被拦截的危险。同时,另一方向的20军58师在华川一带力阻美韩联军对华川的进攻,才使得志愿军的后勤兵站没有遭到打击。

还有一个特殊的战例发生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1979年3月解放军击溃越军,一路逼近越南首都河内,然后主动停战撤出战场。在这种大胜的情况下撤军,本应是没有多少危险的,但是依然出了事故。广西方向参战的50军150师448团在撤退的过程遭遇伏击,成了整个自卫还击战中解放军损失最大的战斗,448团共有542人失散,被俘后回归的就有219人,后军委追究责任,两个副军长一个撤职一个降职,副政委受警告处分。

那么撤退如此艰难,是否有成功撤退的经典案例?说来还真有,而且还不止一次,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北伐。第一次北伐,由于马谡失街亭,蜀汉军队形势大不利,诸葛亮仍然能取西县千余家从容而还。

第二次应东吴之邀北伐攻打陈仓,粮食尽而撤退,魏将王双率军追赶,被蜀汉军阵斩,蜀汉军毫发无损的退回。第四次北伐蜀汉退军,司马懿命张郃追击,结果魏军在木门道大败,连名将张郃都被射杀。到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在前线,蜀汉退军,司马懿前来追赶,姜维反旗鸣鼓装着进攻的样子,吓得司马懿掉头就跑,蜀汉军从容撤退,以致留下"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千古笑话。

战争中的撤退有多难?来看看这些战例就明白了

反观魏军,第三次北伐期间,魏军转守为攻,曹真率三路大军进攻蜀汉,先锋夏侯霸进攻不利,而又遭遇一个月的连绵大雨,蜀道太过艰险,魏军无法进军只能撤退,被魏延吴壹追击,大破郭淮和费曜。从这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军事水平之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蜀汉   英法   陕北   越南   战例   战史   志愿军   广西   陆战   德军   联军   后勤   美军   主力   损失   方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