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一架超级大国空军的F22A在空中突发某种不明故障,在夏威夷珍珠港附近的某基地紧急降落时,居然突然性的从尾部伸出了拦阻钩,然后很快拦阻降落成功!这恐怕出乎不少人的观察预期。于是就有人说,原来被F22A忽悠了快30年。都以为F22A一直没有上舰改装型。谁能想到,这种最早的重型双发隐形战机,原来是都暗中带着拦阻钩的。只不过平时收缩在封闭舱中,到现在才首次显露其本就是一种“隐形”舰载机的真面目!那么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几乎所有F22A都装备有隐蔽的拦阻钩,是否就会让这种重型5代机突然都变成超级舰载机呢?这个事情还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一点,就是这次F22A为何极其罕见地亮出了自己的拦阻钩?亮出拦阻钩,最终目的无非就是想尽量的早一点,


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勾住机场的拦阻索或者拦阻网,实现安全降落减速。而所有的飞机,除了STOVL这类特殊飞机之外。想要以比正常滑跑距离更短的距离上安全滑跑停下来。无非有几种常见的办法:第一就是采用减速伞减速。苏式战斗机大多有使用减速伞的习惯。减速伞平时折叠收在尾舱内,需要用时弹出来。减速伞的减速作用非常明显。如果飞机正常需要滑跑1公里,那么在使用减速伞之后,一般滑跑600米就够了。现代战斗机有用单伞减速也有用双伞减速的。比如苏两拐系列就普遍配置了双伞。减速伞在飞机滑跑的末端,一般是需要抛掉的。抛掉的减速伞会留在跑道上,这样对后续落地的飞机就比较麻烦。因此如果配备减速伞的飞机落地时不止一架,就必须有专门的地勤人员,在飞机抛伞后,立即去跑道上人工收伞。


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要么拖到收伞车上赶快拉走,要么至少要把减速伞快速拖离跑道,防止影响后续飞机的降落。这样一来,就需要在机场上多配备一批收伞人员。而且减速伞价值可观,需要多次使用。收伞后需要清洁整理,然后折叠完毕后,再人工回填到装伞舱里去。由于人工收伞折伞都比较麻烦。因此超级大国空军在大多数战斗机上就不再用减速伞,而是直接配备拦阻钩。而在机场上设置较多的拦阻索或者拦阻网。如果需要,就直接让陆基飞机像舰载机一样的去钩拦阻索。因此超级大国空军具备拦阻钩的战斗机也未必一定是舰载机。超级大国空军也不是所有飞机都不用减速伞。比如B52H等较大型的飞机,是仍然使用减速伞来减速的。除了减速伞和拦阻钩,还有一种尽快减速的办法,就是采用发动机反推装置。不过这类发推装置,


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大多只在大型运输机上才有。大多数战术飞机,也就是战斗机是没有反推减速装置的。另外就是大型飞机上一般有大型减速板,设置在主机翼上表面为主。不但着陆时可以升起来减速。就是在空中也可以临时升起来减速。最后一种就是几乎所有飞机上都有的机轮减速措施,基本和汽车的减速装置一样;这就是刹车系统。主要安装在战斗机或者大型飞机的主轮上。飞机的刹车系统也会和汽车一样摩擦消耗刹车片。而且由于飞机刚刚擦地降落时的速度一般远远高于普通的汽车。因此飞机大多数是先采用减速板或者减速伞,让降落滑跑速度下降之后,才使用主轮刹车装置。否则会因为速度太快,过快地消耗刹车片和轮胎。还可能因为刹车装置过热而引发其他问题。因此飞机的降落减速过程。是综合运用多种减速措施。


忽悠全球30年,原来F22A是带尾钩的“舰载机”?

这次F22A突然使用拦阻钩。狼山估计很可能是在空中,这架F22A的飞行员就发现了主轮的刹车系统显示了异常或者告警失效。否则如果跑道足够长,就没必要一定要用拦阻钩。那么有拦阻钩的F22A,能不能真正上航母拦阻降落呢?正常看至少有两大障碍。第一,是F22A基本是超重的。第二是其机体结构和起落架强度也未必支持可以上舰拦阻。单看其轻巧的前起落架肯定是不可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排除F22A可以紧急更换上更强的前起落架,可以紧急实现上舰部署。假设发生世界大战,现有的舰载机快速消耗完了。那么让本土的主力陆基飞机临时改装上舰也许是一种战略应急措施。哪怕上舰后只使用一两个起落,也许就能决定大国战争的最终胜负。从这一点来说,谁敢说某20就一定没有隐蔽的拦阻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珍珠港   起落架   超级大国   刹车片   战斗机   跑道   空军   刹车   配备   消耗   装置   飞机   紧急   速度   措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