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随着中国女子10米气枪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了我国首枚金牌,一些网友奇妙的想法就冒了出来。有网友认为,像这些瞄准比赛狙击手应该比较擅长,为什么狙击手退役后不来参加奥运会呢?

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这个想法大家应该都有过,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如果可以参赛,成绩会非常难看,可能连决赛都到就被淘汰。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也并不是为了故意贬低狙击手的能力,因为从根本意义上,奥运会的参赛项目和狙击手的射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在正式奥运会比赛上,射击项目基本上都是凭借着肉眼进行射击,而狙击手通常情况下都会使用高倍镜,属于一种拿着放大镜找蚂蚁的概念。如果让狙击手来到奥运赛场上,仅凭肉眼基本上就和寻常人没有差别,所以这才是狙击手不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同是射击,差别很大

从本质上来说,两种其实都是在射击,但如果将特质都单拎出来的话,两者差别非常大。从枪械种类上来说,目前奥运会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气动式比赛专用枪,而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枪则是使用子弹的热武器,两者无论是重量还有致命性都是不同的。在我们观看的射击比赛中,选手们基本上都是持站立状态,而在真实战场上,由于狙击枪后坐力比较大,如果想要一击致命的话就必须采取蹲式或者干脆趴在地上。

另外从目标上来看,狙击手也和奥运选手不同,狙击手的目标一般都是移动的人物或者是车辆,想要完成任务前期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并没有射击运动员那般室内射击的轻松。而射击运动员看似比较轻松,但实际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射击运动员的目标虽然不动,但是非常小,尤其是没有任何高科技瞄镜的枪械下,想要击中目标非常困难。比如说在上届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就出现了一名选手打错靶的乌龙事件。可想而知,这个目标该多小。

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环境也有所差别

此外,狙击手基本上都是在野外执行任务,在射击前要掌握住对周边环境的掌控能力,根据资料显示,如果想要成为一名非常准的狙击手,那么就必须要对环境、空气、光线以及风向全面了解,并且还能在第一时间调整好自己的射击状态。任务很可能会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有可能会在十分寒冷的冬季,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极为重要。而射击比赛从训练到正式比赛,一般都是处于室内环境,所以如果狙击手第一时间切换室内训练肯定不会适应。

射击项目从出现至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相关的比赛规则和体系都非常成熟,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依照着规则和体系进行常年的训练,如果没有常年的训练根本取得不了任何好成绩。而一名狙击手退役后,基本上之前射击的一些习惯和状态都在保持着,如果让他摆脱掉之前的那些射击习惯,重新进行训练的话,就相当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新人,还不如将机会留给那些天赋优越的年轻人。

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射击项目为国争光

东京奥运会比赛日已经过去很多天了,目前中国代表队已经取得了20枚金牌的战绩,排在全球第一。而其中射击项目,我国就取得了三枚金牌。在我们观赛的时候,总以为标靶都是一样大小的,就像我们平日里玩的飞镖一样,但其实在10米气枪比赛中,标靶只有80毫米大小,而其中每环的距离仅仅只有0.5毫米。所以在运动员们从10米开外看来就是一个小黑点。我国第一枚金牌就是从10米气步枪项目上获得的,根据报道来看,中国选手杨倩打出了几乎满分的成绩,就相当于在10米外放了一个硬币,然后一枪打中最中心。

为何狙击手退役后,不去参加奥运会?原因很简单,上去直接淘汰

狙击手和奥运会选手各有优劣

虽然两者有不同点,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能够做到狙击手和射击运动员都是需要前期付出很多努力和代价的。只不过在具体体现形式上不太相同,本意都是想要为国争光。相比较射击运动员,这项技术所涵盖的技术性肯定是大过于狙击手的,而狙击手所拥有的全面性也是射击运动员无法比及的,双方各有优劣。

所以说,如果让狙击手去做射击运动员,先前的那些经验几乎等于没用,上了赛场可能连决赛都进不去。相反,习惯了使用肉眼射击的运动员,到了战场上很可能也完成不了狙击手的任务。所以说两者并不能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狙击手   气枪   东京   枪械   为国争光   肉眼   运动员   金牌   选手   奥运会   差别   状态   习惯   原因   目标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